号称光模块全球总龙头的中际旭创三季报发布后,投资者围绕业绩究竟是超预期还是不及预期展开了激烈争论。
10月31日,美银发布研究报告并亮明了自己的观点:基本符合预期。
美银表示,叠加AI驱动下光模块需求持续走强、核心客户订单增加及硅光技术优势凸显,决定将公司目标价从 485元上调至580元,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不过报告发布后,中际旭创股价迎来一波跳水,31日收盘价报473.01元。
01
Q3业绩处于预期下限
美银在报告中指出,中际旭创三季度净利润达31亿元,环比增长30%、同比大增125%,尽管处于30-35亿元市场预期区间的下限,且较美银证券自身预期低了7%,但仍展现出强劲的盈利弹性。
营收端,三季度营收环比增长26%至100亿元,毛利率进一步改善,环比提升1.3个百分点至 42.8%。这一数据印证了公司在光模块赛道的业务韧性,营收与盈利的双增长趋势仍未改变,为后续业绩释放奠定基础。
![]()
02
1.6T光模块成新增长引擎
报告重点强调,中际旭创的长期增长动力源于 “核心客户需求升级” 与 “技术规格迭代” 的双重共振,具体体现在两大维度:
1.订单能见度延伸至 2027 年
美银指出,中际旭创的核心客户如谷歌、Meta正持续上调光模块需求 —— 谷歌与 Meta 均已提升2025年资本支出预算,谷歌更明确表示2026年资本支出将 “显著增加”。
此外,英伟达 NVL144 架构的技术升级(CX-9 网卡用量从GB200的72个增至144个),可能使每台GPU对应的1.6T光模块用量翻倍至5个,进一步放大1.6T需求。
考虑到当前零部件供应与产能紧张,美银维持2026年全球1.6T光模块出货量1000万个的预期,但将2027年出货量预期上调至2900万个;同时判断,部分客户订单需延迟至2027年交付,这将显著延长中际旭创作为核心供应商的业绩能见度。
2. 技术规格迭代加速
从行业趋势看,光模块技术正加速向高规格迈进:2025 年将有更多厂商交付800G产品,2026年1.6T产品将逐步放量。
作为全球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在800G/1.6T领域的布局已形成先发优势,有望在行业迭代中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03
竞争壁垒:硅光技术领先
报告特别提到,当前光模块行业面临 “200G EML芯片供应紧张” 的结构性机会,而中际旭创的硅光(Si-Ph)模块技术恰好成为破局关键。
美银证券分析,由于1.6T光模块所需的200G EML 芯片供应短缺,全球云服务提供商(CSPs)将被迫将更多订单转向硅光模块;而中际旭创在硅光模块领域的领先地位,不仅能帮助公司承接这部分转移订单,还将推动其市场份额与毛利率进一步提升,形成 “技术壁垒→订单红利→盈利改善” 的正向循环。
04
盈利预期上调 目标价具备强支撑
基于需求端的强劲表现,美银证券上调了中际旭创 2025-2027年的盈利预期,预计三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01.3%、107.8%、35.9%,净利润规模分别达 102.92 亿元、213.83 亿元、290.55 亿元,对应每股收益(EPS)为 9.26 元、19.24 元、26.15 元,较此前预期上调 0-11%。
估值层面,美银将目标价从485元上调至580元,对应 2026年预期市盈率30倍(此前为27倍)。这一估值调整的核心逻辑在于:市场对光模块需求的信心正随AI 资本支出增加与技术规格升级持续提升,而中际旭创作为行业龙头,盈利增长确定性更强,30倍市盈率(略高于 2021年以来历史交易均价的+ 1倍标准差)具备合理支撑。
05
重申 “买入” 投资评级
美银认为,中际旭创作为全球光模块领域的龙头企业,正深度受益于AI驱动下的 “需求升级 + 技术迭代” 趋势 —— 核心客户加单推升短期业绩确定性,硅光技术优势构筑长期竞争壁垒,2025-2027年盈利增长路径清晰。基于此,美银证券重申对中际旭创的 “买入” 评级,目标价580元,建议投资者关注其在AI光模块赛道的长期配置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