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家药监局近期发布公告,依据相关法规正式注销氯雷他定片等 80 个药品注册证书,涉及临床多个治疗领域,其中国内外药企均有产品上榜,外资药企退出态势尤为明显。
一、注销药品核心概况
本次注销的 80 个药品覆盖范围广泛,呈现多维度特征:
- 来源上,进口药占比超五成,共 41 款,多为跨国药企产品;国内药企注销以上市多年的老药、普药为主。
- 企业方面,默克、强生杨森、勃林格殷格翰、辉瑞、诺华等跨国药企均有产品退出;国内江苏恒瑞、海南双成、特一药业等企业也在列,太仓制药厂一次性注销 11 个品种。
- 治疗领域聚焦抗感染、抗肿瘤、心血管代谢类,包括异烟肼片、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片等常用药。
- 剂型上,片剂(25 个)和注射剂(30 个)合计占比超六成,同时涵盖滴眼液、贴剂、生物制品等多种类型。
所有 80 个药品均为 “依申请注销”,并非因安全性问题被强制退市,核心逻辑是 “不赚钱了”:
- 产品迭代挤压空间,新型药品在疗效、安全性、便利性上更具优势,老药市场需求下滑。比如长效 GLP-1 降糖药普及后,每日一次的利司那肽注射液被赛诺菲申请注销。
- 市场竞争与资源优化,普药、仿制药领域竞争激烈,价格战导致利润微薄,企业选择注销此类产品,将资源集中于高价值药或优势专科药。
- 企业战略调整,部分产品不再符合企业长期战略方向,主动退出以聚焦核心业务。
本次注销的进口药达 41 个,折射出外资药企原研药退出中国市场的现实考量:
- 集采政策影响,“以量换价” 模式压缩药品利润空间,部分外企产品因中标价大幅下降(降幅超 80%),难以维持利润而退出。
- 国内仿制药低价竞争,专利过期药品领域,国内药企凭借成本优势占据市场,外企运营成本高,无力参与价格战。
- 全球战略转向,外企将资源从低利润、高竞争的普通药品市场,转移到更具潜力的创新药领域,或因全球供应等问题调整区域市场布局。
此次批量药品注销,本质是市场对竞争力弱产品的自然淘汰,有助于优化临床用药结构。对医药企业而言,聚焦创新研发、契合临床未满足需求,才是在激烈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