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无疑是全球创新成果竞相展示的顶级舞台,医疗健康领域的未来蓝图,正随着此间技术与合作的碰撞逐渐勾勒成型。
本届进博会对于安进而言,不仅是这家全球领先的生物科技巨头与合作伙伴共襄盛举的高光时刻,更是其新任中国区总经理贝兰玫(Güldem Berkman)在中国市场面对媒体的首次亮相。
贝兰玫此前曾执掌安进土耳其公司长达8年。作为自2008年起连续入选“土耳其50位最具影响力女性”的领导者,她不仅是一位成功的跨国药企高管,更是女性领导力的杰出代表。
进博会前夕,我们首次与她展开一场深度对话。
![]()
安进副总裁兼中国总经理贝兰玫(Güldem Berkman)
身着干练的西装,金色长发优雅地披在肩上,面带自信的微笑。“中国医疗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以及上海的国际化特质,使这里成为安进链接全球创新资源、服务中国患者的重要市场。”贝兰玫话语中透露出专业与亲和。
随着对话的深入,不仅展现出安进对创新的追求与热忱,也揭开了其以全球创新融汇本土合作的智慧,以及为满足中国患者的未尽之需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
01、以患者为先创新布局,回应老龄化健康挑战
2012年进入中国市场,安进在中国耕耘的十余年间,始终聚焦患者需求,已将涵盖心血管、骨健康等领域的8款创新药应用于临床。
然而,面对众多企业增速放缓,中国市场还是大健康MNC的必争掘金场么?答案显而易见,无论是创新高度还是商业潜力,这片沃土从未失色,只是“标准公式”的粗放时代已然终结,“因地制宜”的精耕细作才是新法则。
对于聚焦普药(含心血管、骨健康)、炎症、肿瘤、罕见病四大核心领域的安进而言,这片市场蕴藏的机遇远大于挑战。
在跨国药企扎堆布局肿瘤创新药的当下,安进中国的差异化赛道从“填补临床空白”开启,优先将心血管和骨健康领域的“同类首创”、“同类最佳”创新疗法引入中国市场。
这一布局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对中国医疗市场深刻洞察——深度老龄化。截至2024年末,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3亿人1,“银色浪潮”背后是心血管疾病与骨质疏松两大核心健康威胁的凸显。据统计,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预计达3.3亿2;骨质疏松症患者也接近9000万3。
贝兰玫指出,中国深度老龄化进程正重塑医疗需求格局,而这一趋势为安进指明了方向——引入更契合中国患者需求的创新产品线。
面对老龄化带来的慢病管理挑战,贝兰玫强调, 应将医疗重心从治疗前移至预防。这一理念 ——“预测与预防”(Predict & Prevent),不仅是安进全球长期倡导的核心原则,也与中国健康管理政策方向高度契合。
近日,依据“十五五”规划建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作为攻关和突破的重点,健全早筛早诊早治早康复的服务体系。将在预防端进一步精准干预,在治疗端多学科多专业协同协作,在康复端接续服务,在管理端长期健康随访,让各个环节能够真正连起来、动起来、强起来。
在预防端,安进已分别在心血管、骨健康两大疾病领域,支持和推动早期干预的项目。
其一,是心血管疾病的早防早治。安进与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CCA)合作,共同推进心血管疾病防控与血脂管理优化。2024年启动的“上海优化血脂管理行动”是代表性项目之一,该项目核心是明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目标,助力医生和患者精准进行血脂管理。 据了解,该项目的关键在于“个性化”的血脂化验单,即并非依据单一指标采用“一刀切”的治疗方案,而是针对不同风险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或其他高危人群)制定差异化的血脂管理路径,进而实现更精准的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
凭借上海成功经验,安进支持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发起的“心血管医师教育-优化血脂化验单项目”在全国推广。目前,该项目已覆盖18个省份及直辖市,超300家医院完成更新。
其二,是骨健康管理的创新实践。围绕骨健康领域,安进积极推动骨松患者的全程规范管理并倡导国际骨松基金会(IOF)提倡的全球FLS(骨折联络服务Fracture Liaison Service)理念。目前,全国已建立120多家FLS骨折联络服务站点,这些站点能够在骨折发生时及时干预,有效降低二次脆性骨折的风险。根据IOF官网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国大陆在FLS认证的中心总数量和金牌数量,皆已经跃居全球第一。
而谈及安进在华下一阶段发展路径,贝兰玫表示,加速创新药在中国的患者可及性,是安进应对老龄化挑战、满足更多中国患者未尽之需的关键举措,而本土化的合作与创新则是长期战略的重要支撑。
02、本土创新提速“同步研发+生态协同”让好药快触患者
用创新“反内卷”,将先发优势转化为机遇,安进的核心策略是“同步研发、同步上市”—— 全力缩短全球创新药与中国患者的“健康时差”。
在临床开发方面,贝兰玫表示,“安进中国力争推动本土研发进展与欧美保持同步的策略,让更多中国患者能够尽早受益于全球领先的创新药物。”安进在中国有超过15条在研管线,积极推进20余项在研临床项目, 并加快中国临床试验机构参与国际多中心试验的步伐,以此兑现对中国患者的长期承诺。
另一方面,在不遗余力推动创新管线的同时,安进也积极融入良好的本土营商环境,携手行业及生态伙伴合作。
每年的进博会,已成为安进深度整合本土生态的核心实践场景。
谈及进博会对安进的意义,贝兰玫直言,今年将参展主题定为“聚力向新 创健未来”,正是希望依托这一连接全球与本土的重要平台,进一步释放创新价值、深化生态协作。
在今年进博会上,安进也将携手各方,通过战略签约、圆桌对话等形式聚力向新,共创健康中国美好未来。
贝兰玫表示,中国市场的活力与潜力是任何企业都难以忽视的。“我们希望借助进博会这一连接全球与本土的桥梁,充分发挥我们的创新优势与合作潜能,为中国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03、价值跃升营商环境+领导力双赋能,安进中国新进阶
“当总部向我提出前往中国的机会时,我几乎在一分钟之内就作出了决定——我非常向往,也十分期待到中国工作。” 回忆起接任安进中国总经理职位时,贝兰玫的眼神里仍透着信心与期待。这份果断,源于她对中国医疗市场的信心。
她解释道,中国市场的独特性深深吸引她,一方面,其庞大的患者体量与增长潜力,对任何一家以创新为核心的生物药企而言,都是重要机遇;另一方面,中国对创新的重视、对大健康产业的投入,与安进的战略方向高度契合。
“我们是一家靠创新立足的生物药企,而中国市场恰恰需要这样的创新力量 —— 这种‘同频共振’,让我对安进中国的未来充满期待。”
当前的中国大健康市场无疑是勇敢者的游戏,这更加考验“掌舵者”的核心领导力。
谈到领导力,贝兰玫认为其核心素质是:“开放、学习、勇气、韧性”。
主动拥抱变化,掌握主动权——中国市场变化迅速,只有积极应变,才能把握机会,开拓新局。
保持学习的敏捷性与好奇心——外部环境不断变化,敏捷是应对的基础,而好奇心则是持续成长的动力。
拥有清醒的勇气——勇气是创新的关键,帮助我们打破惯性、探索新路径。这种勇气不是盲目冲动,而是源于清晰的目标和真诚的创新意愿,企业因此能建立独特竞争力。
锤炼穿越周期的韧性——韧性不仅是抗压,更是面对挑战的综合能力。无论外部冲击还是内部压力,领导者需具备坚持与定力,才能带领团队稳步前行、穿越周期。
贝兰玫看来,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故事的作者,一切皆有可能;只要坚守价值观、理解自身故事,就能应对不确定性。凭借25年全球制药与医疗行业的领导经验,她更懂得如何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找到前行的锚点。
中国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也正为安进提供了这样的锚点。
当前中国的营商环境,通过“制度型开放+流程化革新+全周期保障”三维体系,为跨国药企打造了从“落地”到“深耕”的土壤。
准入层面,《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将生物医药纳入重点开放领域,“清单之外内外资一致” 破除外资隐性门槛;
创新层面,药品临床试验审批缩至30个工作日,委托生产B证模式降低企业成本,契合安进“全球同步研发”需求;
生态层面,重大外资项目获要素保障优先级,2025年以来医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68.4%,投资信心持续提振。
贝兰玫对此感同身受:“来到中国的时间虽然不长,有两点让我印象格外深刻。一是中国建设‘创新高地’的决心——无论是制药行业还是生物科技领域,政策层面都在持续激励创新。这种‘明确的方向感’,让企业能更放心地投入研发。二是上海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从生态圈配套到资源对接,上海提供的服务完全达到国际水准,尤其是在研发、物流等关键环节的高效协作,为我们的业务落地省去了诸多后顾之忧。”
深耕创新药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而达成每一个阶段性目标,都是推动人类健康进程的重要一步。
当全球极具潜力和活力的大健康市场遇见生物科技巨头在中国市场的新舵手,安进中国会迸发怎样的全新火花?我们期待解锁更多惊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