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秋,王耀武升任国民党74军军长,在此之前他的身份是74军副军长兼51师师长,在他升职后,74军做了一番人事调整。到了1940年初,调整完毕后的主要人事如下:
军长:王耀武;副军长:施中诚(由57师师长升任);51师师长李天霞(原51师副师长);57师师长余程万(原57师副师长);58师师长廖龄奇(1938年已升任)。
可以看出,74军这次调整,除了廖龄奇职务未变外,军长、副军长及两个师长的任职者都发生了变动,再加上其他军官的调整,其动作不可谓不大。
74军第一任军长俞济时
74军是在1937年9月初,在淞沪战场上组建的,起初辖两个师,即由军长俞济时兼任军长的58师,和王耀武任师长的51师,后来又增加了施中诚的57师,成为三师编制的军。
从组建到孟良崮覆灭(不含重建后),74军共有四任军长,即俞济时、王耀武、施中诚、张灵甫。
论资排辈再算战功的话,王耀武之后是施中诚倒也合理,但施中诚之后,突然变成了张灵甫,这其中就有点吊诡了。王耀武升任军长之时,张灵甫的职务还只是副旅长兼团长。那么为何,三个师长无一人后来接任74军军长呢?
影视剧照
这三个师长中,最郁闷,对张灵甫意见最大的肯定就是李天霞了。一方面,李天霞长期是张灵甫的长官,李天霞升任51师师长前,以副师长身份兼任该师153旅旅长,而张灵甫是该旅的一个团长(后来以副旅长兼任团长)。
李天霞当了师长后,张灵甫先后接任了他空出来的153旅旅长职务。张灵甫原是胡宗南部的团长,因枪杀了第二任妻子吴海兰,事发后,被军事法庭判处十年徒刑。全面抗战爆发前夕,张灵甫被释放,他没脸再去胡宗南部,便去找了有一定交情的王耀武,被任命为上校候差员,这时的李天霞已经是王耀武师的旅长了。
淞沪会战后期,王耀武师去后方整编,成立了一个补充团,张灵甫被任命为团长,所部划入李天霞的153旅。
可以看出,张灵甫在74军尤其是王耀武的老班底51师中,是中途加入的,论资历远不如李天霞,而且李天霞和王耀武还是黄埔三期的同学,在校期间就私交不错。
网上不少关于张灵甫的文章,“夸张踩李”,细究之下,会发现不少张灵甫抗日的“战功”,其实是搬运于李天霞的。李天霞此人,黑点很多,晚年甚至还因诈骗而入狱,但就抗战期间,他在王耀武手下任职时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至于孟良崮战役中,“中心开花张灵甫,千里驰援李天霞”的这个笑谈,其实很好解释,好多国民党将领都是前期尚可,中后期因腐化堕落,能力严重蜕化。
就像蒋鼎文、刘峙这两人,在北伐时和中原大战期间,可是老蒋手下的悍将,蒋鼎文被称为“飞将军”(这个“飞将军”可是褒义词,不是孙元良的那个“飞将军”可比),刘峙更是有“常胜将军”之称。对比之后两人的表现,甚至会让人产生错觉,这是同一个人吗?
李天霞一直是74军军长的热门人选,在1942年11月,施中诚升任一百军军长后,在王耀武推荐下,李天霞升任副军长。1943年,鄂西会战后,王耀武升任第二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这时的王耀武虽然仍兼着74军军长,但明眼人都看的出来,势头很猛的王耀武,早晚还会再升职,到时候军长由谁接替呢?李天霞成了74军内部,普遍认为的最佳人选。
1944年2月,王耀武升任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该集团军辖四个军,即七十三军、七十四军、七十九军、一OO军。
当了集团军总司令,指挥四个军,总不能还占着军长职务不放吧。于是,王耀武和时任老蒋侍卫长的俞济时合计后,报请军委会同意,做了如下调整:一百军军长施中诚改任74军军长,74军副军长李天霞升任一百军军长。
这个任命,李天霞不是很满意,虽然当了军长,但却被调离74军系统了。王耀武和俞济时的这次调整,耐人寻味,其实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仔细看一下,李天霞走后,74军副军长是谁?余程万。
王耀武和俞济时对余程万的评价一直很高,有观点认为,两人一度是准备让余程万接手74军的。
余程万
1943年11月下旬,日军进犯常德,余程万率57师八千余人和日军展开血战,激战至12月3日,全师近乎伤亡殆尽,余程万率二百多人突围,剩下的几十人在团长长柴意新的带领下向日军发起决死冲锋,全员战死。
王耀武得知余程万突围出城后,大叫不好,因为无论是老蒋还是战区长官孙连仲,都没有下达过让常德守军突围的命令。老蒋刚在开罗会议宣传过常德守军,说会战至一兵一卒,这边师长就带头突围了,这肯定会引起老蒋的极大震怒。
于是,王耀武在其他部队反攻常德时,给余程万发去电报,让他务必带着残部跟着反攻部队第一批入城,这样事情还有回旋余地。不出王耀武预料,常德被夺回后,老蒋马上派人将余程万带走,让军法审判。
余程万被抓后,各界纷纷求情,王耀武和俞济时也到处打点,余程万最终在被关了数月后,得以释放。余程万被释放后,恰逢王耀武升任集团军总司令,正在进行人事大调整,于是便被任命为74军副军长。
施中诚到74军只是个过渡,他走后谁当军长?从余程万被任命为副军长来看,他是俞济时和王耀武心中的绝佳人选,后来张灵甫升任副军长时,余程万的副军长并未被免除,而且余程万是中将副军长,张灵甫是少将副军长,余的排名在张之前,期间张灵甫还去陆大班受训,施中诚一度让余程万主持军务。
可是,因常德保卫战成名的余程万,却也因此战被老蒋打入另册。所以在抗战胜利,施中诚升任二十集团军副总司令后,面对俞济时、王耀武推荐的余程万和张灵甫时,老蒋自然就选定了张灵甫,余程万被打发去训练团兵役班受训,至此彻底脱离74军系统。
张灵甫当了74军军长(后来的整编74师)后,该军流传着“廖龄奇不死,张灵甫难出头”的说法。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1940年,张灵甫升任58师副师长,一年后,他又再次升任师长,一年多时间,升职两次,不可谓不快。
张灵甫能这么快当58师师长,其原因就是原师长廖龄奇被枪决了。第二次长沙会战爆发时,廖龄奇因请假结婚不在,是在战斗开始了好几天后才赶来的。战后,薛岳在南岳军事会议上状告廖龄奇,说他“临阵脱逃”,老蒋大怒,下令将其枪决。
廖龄奇之死,颇为冤枉,因为他结婚请假是报请长官部获批的,批准人就是薛岳。廖龄奇被杀,背后有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此君作战勇猛,但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薛岳、俞济时、王耀武被他惹了个遍。
参考余程万被关押,王耀武和俞济时四处奔走,而廖龄奇被关及被杀,两人都是作壁上观。从王耀武和俞济时的态度可以看出,即使廖龄奇没有被杀,两人也不可能把74军交到他手里,但是若廖龄奇不死,以张灵甫的资历,还真没那么快当师长,那么后来的74军归属,还真的就会发生极大变数。
张灵甫当了军长后,为人跋扈,引起不少将领的不满。在1947年2月,王耀武向南京提出建议,以张灵甫的整编74军和李天霞的整编83军组建一个“整编74军”(其实就是一个小型兵团),时任军务局长的俞济时看到王耀武的建议后,也向蒋提出了同样的提议。
有王耀武和俞济时联合提议,老蒋同意了,又询问两人军长人选,两人一致推荐李天霞,老蒋再次同意。不想,二个多月后,整编74师覆灭孟良崮,组建整编74军也就不了了之。
从准备让李天霞担任整编74军军长来看,当时王耀武和俞济时对张灵甫的认识,较之前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
一个74军军长人选的决定,背后是如此的复杂,这也是整个国民党军顽疾的一个缩影。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