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0多岁、8.5吨
这位来自成都的重量级“明星”是谁?
三个看点带你认识
石犀
![]()
都2000多岁了
还可爱得像个孩子
石犀是成都博物馆
体积最大、重量最重的“镇馆之宝”
![]()
从上图就能看出它个头儿有多大
不过你可别被这个“大号宝宝”的吨位给吓到了
粉丝们都叫它“萌牛牛”
用四川方言讲是“闷墩儿”
主打一个“反差萌”
首先是“头身比”
四肢粗短 身体浑圆
一个大头就占了身体的三分之一
让人特想亲自上手盘一盘
石犀的大脑袋里都装着啥智慧
![]()
其次是“表情管理”
嘴角微微上扬
其实内心OS:“石在绷不住了”
![]()
此外
它的左屁股上还留了一个彩蛋
这款“防伪水印”的内容至今成谜
石犀仿照犀牛的形态
由整块红砂岩雕刻而成
雕刻风格粗犷古朴
是四川目前所见这一时期
最完整的圆雕石刻
也是迄今发现的
中国同时期最大的圆雕石刻
具有极高的考古与艺术研究价值
曾身兼要职
是治水大项目里的“核心骨干”
别看石犀外表呆萌
实际可是大有来头
从战国“入职”到今天
它兼具水则(古代衡量水位的水尺)
和镇水神兽的双重职责
古人认为
犀牛有“分水”的能力
在古蜀文化中被视为神兽
蜀地先民将石兽置于江畔、河道等要位
以求镇水避祸
![]()
△ 李冰石像 都江堰市博物馆藏
传说石犀的“上司”是
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专家李冰
据《华阳国志》《蜀王本纪》等蜀地历史文献记载
李冰担任蜀郡太守期间曾
“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
其中两头石犀放在了蜀郡太守的府衙中
江水为害,蜀守李冰作石犀五枚。二枚在府中,一枚在市桥下,二枚在水中,以厌 (压)水精,因曰犀牛里。——《蜀王本纪》
同时,从石犀实际出土情况来看
也是秦汉蜀郡官署所在地
因此,研究者推测
此“闷墩儿”可能是
李冰安置在“府中”的其中一枚
石犀的发现也是成都平原治水历史的重要实物证据
尘封近40年
重生过程一波三折
1973年
石犀在成都天府广场附近被发现
但由于当时挖掘技术不足
保护条件有限而被填回
![]()
△石犀出土现场
直到2012年12月
石犀才得以“重见天日”
不过因长期掩埋于地下
“萌牛牛”刚出土时全身是“病”
受水土中盐分侵蚀严重
文保专家为它量身定制“整容方案”
![]()
其中,为了达到脱盐目的
花费2年时间每天给石犀做“面膜”
把它身体里的盐分置换出来
这才让它的“皮肤”逐步恢复红砂岩本色
![]()
如今
石犀依然坐“镇”博物馆
继续守护着一方水土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武慧锋 文案丨王楠 视觉丨 丁丽洁 技术丨汤沛 审校丨左中明 肖大贵 统筹丨刘莹 田昊源 特别鸣谢丨成都博物馆 总台四川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指导单位丨国家文物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