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隋唐与东亚
原作名: 隋唐帝国と古代朝鲜
著: 【日】砺波护、武田幸男
译者:刘路
出版: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品:后浪
![]()
日本学关于大陆与朝鲜半岛研究有深厚的汉学传统,也有独特的东亚视角,其中通过文献考据与跨文化比较了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复杂互动,有的时候会发现我们曾经忽略的地方。
在《隋唐与东亚》一书中,时间上关注了从汉末两晋至隋唐的历史变迁,系统揭示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轨迹。在地理空间上则是分为两部分,中原王朝的更迭与多民族的交流,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诸国在“册封体制”与立国政策上变化。特别聚焦于制度、文化、宗教三大核心要素如何塑造了共同的东亚文明基底。
![]()
在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时,本书回顾了许多我们不太熟悉的细节。白江口海战不仅是一场军事冲突,更直接触发了日本为防御唐新联军而进行的“迁都”;鉴真东渡携带了除佛经典籍以外还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真迹,它们从寺院收纳变成了日本皇室珍藏;而“末法佛教运动”中在大陆北方出现了泰山刻经和房山云居寺的石经,日本则比中原晚约五百年也出现了“经冢”,用以埋藏纸经书和典籍。这样的变化一下都联系起来。
![]()
在关于朝鲜半岛的国家研究上,从小国林立到后来的新罗一统,其策略值得关注。新罗曾先后积极地联络隋唐出兵高句丽,在唐罗联军灭亡百济与高句丽后,唐朝先后设立了“熊津都督府”与“安东都护府”,也为新罗设立了名为“鸡林州大都督府”的羁縻机构,新罗巧妙“利用”唐朝的册封体制,以“新罗既是国家之州,不可分为两国,愿为一家,长无所患。”为由,逐步得到百济故地后连续派遣“谢罪使”,以退为进,在唐与渤海之争中又奉玄宗之命出兵,将新罗北境拓至大同江。其策略值得深思。
![]()
关于日本与大陆王朝的关系,呈现了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从卑弥呼接受曹魏明帝的“亲魏倭王”封号,到“倭五王”积极寻求南朝宋的册封,这些封号一方面使其加入了中原王朝的册封体系,另一方面则有对国内、对朝鲜半岛更大的“实惠”。然而随着白江口之战的惨败,日本开始调整对外政策,积极吸收唐文化却不再接受政治册封。日本“慕强”却也独立是东亚国际国际关系中复杂一面的体现。
![]()
其他还有:
小野妹子为何会谎称隋炀帝的国书在百济时被劫走?
高句丽与百济都认为自己起源于“扶余”这有什么深意?
天理市石上神宫收藏的“七支刀”背后百济与日本是怎样的关系?
通过这部著作,我们得以跳出单一国家的历史叙事,在更广阔的东亚视野中理解与发现很多事件背后的复杂联系,对现在也可以“以史为鉴”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