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信息洪流的今天,你是否常常陷入“明知却做不到”的困境?想读书却忍不住刷手机,立志学习却难以坚持?这并非意志力不足,而是我们还不了解大脑的运行规律。自媒体人周岭的《认知觉醒》正是这样一本穿透时间的个人成长方法论,它提供了一幅认知地图,让我们真正看清自己,掌握成事之道。
《认知觉醒》深入浅出地揭示了大脑的三重结构:主管本能的“本能脑”、掌管情绪的“情绪脑”,以及负责认知的“理智脑”。我们常因“避难趋易”而拖延、沉迷短视频,本质上是本能脑和情绪脑在主导。理智脑虽高级,但相比运算速度快、耗能低的前两者,往往力不从心。
本书核心概念“元认知”,是我们观察与指导自己的关键能力。通过启动这份“第三视角”,我们能跳出自身思维过程,成为自己思想的“教练”。每日反思、记录决策,让我们从“被本能牵着走”转向“主动掌控人生”。
能力成长遵循“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分布规律。高效成长不是贸然闯入困难区受挫,也不是滞留舒适区停滞,而是始终处于舒适区边缘——既有成就又有挑战,进步最快。例如写作,从50字起步,逐步提升到500字、1000字,在舒适区边缘持续突破,才能愉快地“打怪升级”。
不同于一般成长书籍,《认知觉醒》特别强调:实践和改变才是核心。周岭在书中指出:“当你真正看清这本书的样貌时,你会发现实践和改变才是这本书的核心”。真正的成长不在于懂得多少道理,而在于改变了多少。
![]()
最近,上海书城5楼馨巢书屋与悦读计划联合举办了一场“《认知觉醒》共读会”。书友们齐聚一堂,通过阅读内观自己、外观世界,寻找“觉醒”的法门。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帮我们拆解事物背后的底层规律。过去我们可能只注意到表层的现象,而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提炼出可以反复运用的规律——比如大脑如何运作、学习能力遵循怎样的法则。掌握这些规律,做事就能更高效、更省力。我自己收获最大的是‘关联’和‘反思’这两个方法,我会把它们一直践行下去,相信有个崭新的更炫酷的世界在前方等着我。不设限,不退缩,我的人生我自己做主。”
——领读嘉宾 汪小平
![]()
“身为心理咨询师,我更关注书友们分享背后的自我探索。有人谈及‘摆脱焦虑’的顿悟,有人分享‘刻意练习’的坚持,这正是认知觉醒带给心灵的滋养:看清自身思维的盲区,才能更好地与自己和解。这场读书会不仅是读书,更是一场温柔的心灵对话,让我们在彼此的故事里照见自己,在认知升级中获得内心的安定。”
——读者 杨瑶
“这次的《认知觉醒》带来了新的‘碰撞’,让我们了解了原始脑、情绪脑和理智脑之间的‘拉扯’,认识到每天好习惯的养成是多么的重要。在读书会上大家探讨了每个自己已经小见成效的习惯,也反思自己的一些小惰性……我们不断在读书会中互相共鸣和反思,让我们不断的成长和生成美好!”
——读者 熊菲儿
“《认知觉醒》这本书读后给我很大的触动,我开始了很多小习惯的改变,其中最大的改变是每天从‘晨起瘫在床上刷手机’到‘用阅读和运动开启清晨’,这反差感真的太让人受益了!以前清晨的碎片化信息是把‘精神电量’越耗越低,现在换成《认知觉醒》的思维充电+晨间运动的身体激活,相当于一早就给状态按下了‘升级键’,整个人的活力值自然蹭蹭往上涨。这种把‘混沌开场’换成‘高能启动’的改变,真的是把‘一日之计在于晨’活成了自我迭代的日常。”
——读者 陶晴莲
![]()
也许,《认知觉醒》带给读者的最大鼓舞是:无论什么年龄,觉醒都不算晚。书中启示我们:“人生没有什么定数,不折腾,时间同样会过去,所以,去做总比不做好,开始总比放弃强”。
![]()
记者 / 张雯婧
编辑 / 刘韫文
图片 / 馨巢书屋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