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元码Uni-cRNA-PIE 环化平台—依据待环化序列内部的单茎环结构(SL 元件),设计环状 RNA 前体。
在 IRES 序列中,寻找 SL 元件,设计 Uni-cRNA-PIE 线性前体
待环化序列为 CVB3 IRES+Gluc,采用 Uni-cRNA-PIE 环化策略,设计环化 RNA 线性前体序列的具体操作与 Hi-Scarless-PIE 线性前体的设计类似。首先,根据 CVB3 IRES 的二级结构,找到位于 CVB3 IRES 的第 183 至第 232 位的 SL 元件(单茎环),命名为 Stem‑loop‑CVB3‑IRES。接下来,将剪接位点设计在 SL 元件的端环处,即位于 Stem‑loop‑CVB3 IRES 序列的第 24 位 U 和第 25 位 C 之间。然后,将成环的待环化序列从选定的剪接位点处断裂,形成目标环状 RNA 序列对应的线性对应体。最后,将 Ana‑PIE 核酶的 3'端切片、目标环状 RNA 序列的线性对应体和突变改造后的 Ana‑PIE 核酶的 5'端切片依次连接,形成 Uni-cRNA-PIE-IRES-端环线性前体。此外,研究人员还将剪接位点设计在 SL 元件的内环处,即位于 Stem‑loop‑CVB3 IRES 序列的第 16 位 U 和第 17 位 C 之间,形成 Uni-cRNA-PIE-IRES-内环线性前体。
![]()
![]()
![]()
在 CDS 序列中,寻找 SL 元件,设计 Uni-cRNA-PIE 线性前体
依据 Gluc CDS 序列中的 SL 元件,研究人员设计了两种 Uni-cRNA-PIE 线性前体:一种是将剪接位点置于天然 CDS 序列的 SL 元件端环处;另外一种是将剪接位点置于LinearDesign 优化后的 CDS 序列的 SL 元件端环处。
![]()
![]()
环化效率对比
研究人员比较不同设计的 Uni-cRNA-PIE 线性前体的环化效率,结果显示:第一,对于基于 IRES-SL 元件设计的环化前体来说,将剪接位点置于 SL 元件的端环处可高效环化,而将剪接位点置于 SL 元件的内环处使得环化效率变得极低;第二,基于天然CDS-SL 元件设计的环化前体与密码子优化后的CDS-SL 元件设计的环化前体相比,两者的环化效率相当。
![]()
小结
研究人员发现,人类 5 '‐UTR、人类 CDS、人类 3 '‐UTR、IRES、非编码RNA 序列集里,含有至少一个 stem loop 的序列的占比分别为 99 .69%、99 .99%、99 .85%、98 .72%和 100%。对于编码目标蛋白的环状 mRNA 来说,使用 IRES+CDS 序列组合时,几乎能在 100%的组合序列里找到 SL 结构元件,从而构建“核酶-SL 环化模块”,高效环化制备环状 mRNA。同时,SL 元件几乎存在于所有非编码 RNA 中,因此也可以通过构建“核酶-SL 环化模块”实现非编码 RNA 的高效环化。总的来说,Uni-cRNA-PIE 环化系统几乎能够对任意 RNA 分子实现高效环化,是一种通用、高效率、无痕的 RNA 环化新策略。
![]()
参考文献
一种通用的制备环状RNA的方法及其用途,申请公布号119662636 A.
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生物制品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
生物制品微信群!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不本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