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报名上海年度私域大会
昨天(10月31日),微信“发现—购物”入口悄然关闭。
至此,京东在微信生态运营多年的一级流量入口,正式下线。
几周前,京东还在该入口中挂出倒计时提示,提醒用户“未来可通过微信服务页或收藏小程序进入京东购物”,一直到昨天下午,“发现”页面京东购物入口已彻底消失。
![]()
其实早在数月前,业内就传出“京东与腾讯合作合约到期”的消息(延展阅读:)。如今,这一传言已被证实。目前用户在微信仍可通过“我—服务—京东购物”或直接搜索“京东购物”小程序完成购买。
![]()
但“发现”页这一高频入口的关闭,意味着微信与京东长达数年的战略流量合作,正式落下帷幕。
回望过去几年,腾讯与京东的合作可谓典型的“互补型联盟”:腾讯借助京东的供应链和履约体系补齐电商短板;京东则依托微信的巨大流量池,维系其社交场景入口。
这种合作,让京东一度在微信生态中拥有极高的曝光权。但现在,当视频号、小程序、微信小店等自有电商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这种“互补”关系已变成“竞争关系”。微信的流量逻辑也从“为他人导流”转向“自我生长”。对腾讯而言,合作到期后,收回流量、重建生态,是水到渠成的决定。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不少业内人士原本猜测,“发现—购物”入口或将留给自家微信小店,甚至一度传出可能引入淘宝合作。但最终,微信选择了“直接关闭”(发现页面管理已没有购物入口)。
![]()
这个结果看似出人意料,实则合理。见实与多个行业人士交流后发现,大家普遍认为:微信正在为更大的生态重构留出空间。
关闭入口,并不代表微信小店不被看好,而是平台在“流量逻辑重塑”之前,选择暂停、观察、再布局。换句话说,微信宁可暂时“空出来”,也不愿仓促填补。况且这个入口也并非微信小店唯一流量通道,微信生态中还存在多条流量通路。
微信的动作,反映出一种战略节奏感:先清理外部优先入口,再统一优化内部结构,为未来更稳固的流量生态打基础。
事实上,过去一年微信小店的系统能力已发生质变。
自2024年8月重磅升级以来,微信小店已打通视频号、公众号、小程序、搜索、会话、朋友圈等10余个生态入口,并推出“送礼物”“一起买”“电商罗盘”“礼物抽奖卡”等新功能,形成了从“社交—内容—交易”的全链路闭环。
微信小店同时也在带货生态上迅速扩张。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9月,平台月动销带货者数量同比涨超100%,带货者月成交额同比涨超100%,新入驻带货者数量增长35%,首月GMV破万的带货者上涨超过70%。
与此同时,服务商生态也在迅速壮大。核心服务商三年留存率达64%,平台连续52个月推出激励政策,部分优质服务商的月均平台激励收入价值可达100万元。
这些数据说明,微信电商生态正以惊人的速度自我完善。微信已正式进入“电商自生阶段”——一个由自身内容场景驱动、由社交关系连接、由小程序/微信小店完成交易的去中心化体系。
微信电商的逻辑也正在从“导流外部平台”,转向“私域交易化”——让商家在微信内部就能完成从曝光、转化到复购的全链路运营。这也意味着,品牌将从依赖平台流量,转向经营自己的用户资产。
关闭“发现—购物”入口,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微信电商正布下一盘更大的棋。
对此,你怎么看?这个入口还会重新开启吗?是否会继续留给微信小店?欢迎评论区一起留言交流。
PS:
今年见实年度大会,在讨论私域带来的增长同时,重度围绕全域和AI结合,开启的各种增长新链路、新玩法、新案例。大会将分为2天,1天千人行业大会,1天会员私享会。
↘私域服务对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