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8万副教授7万博士6万”这一说法在教育领域引起轩然大波,揭开了部分高校职称晋升中存在的“金钱游戏”乱象。
![]()
西北某高校的青年教师王老师向记者透露,横向课题在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它不仅影响着教师的日常考核,更是职称晋升的重要指标。以晋升副教授为例,教师除了要完成3年内的横向课题考核,还需完成一个国社科或教育部相关课题。
在这样的考核体系下,不少老师为了能够顺利晋升职称,可谓是“各显神通”。在一些高校教师群体中,出现了用自费、借钱、贷款等方式来完成横向课题考核的现象。为了达到规定的金额标准,老师们或是自掏腰包,或是四处借款,只为在职称晋升的道路上不被淘汰。
![]()
而这种不合理的考核要求,也催生了一条中介、企业“配合完成横向课题”的灰色产业链。重压之下,乱象丛生,许多教师为完成指标,不得不采取非正常手段。有的教师以直系亲属名义注册企业,进行“自导自演”的横向课题;甚至有高校的文学院院长,“提点”拉不到“横向课题”的老师们去找公司做假合同。
高校原本是学术的殿堂,教师们应该专注于教学和科研,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为学术进步贡献力量。然而,如今这种以金钱衡量职称晋升的现象,严重违背了学术的初衷,破坏了教育生态的健康发展。虚假的课题成果不仅无法推动学术进步,还可能误导学术研究方向,浪费大量的科研资源。
这种现象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担忧。相关专家指出,高校应该重新审视现有的职称晋升考核体系,建立更加科学、合理、公平的评价机制,注重教师的教学质量、科研创新能力和师德师风,而不是单纯以横向课题的经费多少来评判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加强对高校职称评定工作的监管,严厉打击造假行为,维护教育的公平正义和学术的纯洁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