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进嘴里的东西居然还能加硼砂?
![]()
这不是上世纪的毒招吗!
![]()
”——2024年5月,浙江台州一对夫妻在菜市场买散装炸酥肉,吃完当晚上吐下泻,医院尿检硼酸超标6倍,市监突击溯源,作坊老板承认“就撒了一小撮,让肉更松更保水”。
消息一出,本地群炸锅:原来“Q弹”“放三天不硬”的秘诀是这玩意儿。
硼砂早被踢出食品添加剂名单,毒性写得明明白白:成人5克中毒,15克就可能没命,娃更小剂量就出事。
可现实是,它没消失,反而升级了。
去年四季度某省抽检,油炸小散摊12.3%含硼,比去年又涨两个点;电商“手作”区成了新洼地,直播间里“妈妈味道”的凉皮、丸子、米糕,其实不少是厨房小作坊+快递黑箱,监管手电筒照不到。
更贼的是,商家把硼砂和磷酸盐混成“秘密腌料”,快检卡常被合法添加剂蒙过去,检测难度翻倍,吃的人风险也翻倍。
想躲雷,只能靠自己多长只眼。
买油炸、丸子、凉皮先闻味,带碱味、口感脆到不自然直接放弃;家里备两包硼砂试纸,三块一条,肉菜泡水滴一滴,三分钟两条红线就扔;看到“久煮不烂”“放不坏”的宣传语,直接当成“有毒预警”就行。
![]()
真踩坑也别忍,12315小程序新上线“食品闪赔”通道,拍照留样24小时必有回应,别嫌麻烦,今天不投诉,明天他还卖。
说到底,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嘴馋那几块钱,真不够住院打点滴的。
——“小时候吃硼砂粽子差点没缓过来,现在看到‘Q弹’俩字就PTSD,试纸家里常备,命重要。
——“直播间‘手工’滤镜太厚,便宜丸子一煮弹到筷子夹不住,直接垃圾桶见。
——“投诉过一回,市监真去查了,虽然赔得不多,但老板下架停炉,比沉默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