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傍晚,63岁的李阿姨在菜市场选米时,无意中听到摊主嘀咕:“这种米,成本其实也就几毛钱一斤。”她顿时心头一紧,回忆起邻居曾抱怨过煮出来的米饭“有奇怪味道”,甚至放凉后还很韧。
难道流通市场上的米,真的被“动了手脚”?回家后,李阿姨专程上网查资料,“什么是人造米?它真的安全吗?”
她发现,人造米不仅悄然流入超市,某些米品还打着“营养米”的幌子售卖,价格却低得离谱。有朋友在微信群里议论:“有些米泡水都不怎么发胀,煮也煮不烂,这到底能不能吃?”
![]()
你有没有想过,日常餐桌上的米饭,可能也在威胁全家的健康?尤其是市面上常见的4种大米,如果经常食用,对身体究竟有怎样的影响?恐怕很多人还一无所知。
人造米真的安全吗?医生怎么说,近年来,人造米因成本低、产量高,已在部分市场逐渐流行。一些厂家用碎米、淀粉、外加食品添加剂,通过高温压制和挤出成型,制作成“仿真大米”。
据《食品科技》杂志统计,某些人造米的原料成本甚至不足每斤0.6元。外观虽酷似真米,可成分却大不同。
中国疾控中心提醒,部分人造米营养结构单一,一些产品甚至会添加增香剂、增白剂等助剂来美化外观、掩盖异味。
![]()
长期摄入这样的米,可能造成淀粉摄入过高、蛋白质及维生素摄入不足,影响消化、代谢甚至增加肠胃负担。
而市面上一些“营养强化米”,实际只是加入了微量营养素,但基础成分依旧为碎米和添加剂。
上海食品研究所的实验证实,人造米淀粉糊化温度偏高,收敛感重,不易煮熟,且部分产品重金属含量超标,长期摄入隐患突出。
肠胃负担加重
人造米高比例的淀粉,缺乏膳食纤维,引起胃肠蠕动减慢、便秘等消化问题。有调查显示:长期食用人造米家庭,胃肠道不适比例提升13.8%。
![]()
危险添加剂积聚
部分劣质米为提升色泽和香气,添加亚硫酸盐、合成香精,长期摄入肠道菌群紊乱,甚至增加肝肾负担。医院内科医生曾遇患者腹胀、浑身乏力,追查饮食后,发现家中常吃低价人造米。
血糖骤升易忽略
人造米及部分超精加工米,血糖生成指数(GI)高达87到95,比普通籼米高出近25%。糖尿病、高血糖人群长期食用,极易诱发血糖波动,伤害胰岛功能。中老年群体对此往往没有足够警惕。
营养素吸收下降
人造米及劣质加工米常见营养流失,来自《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数据显示,摄入劣质米6周后,血清维生素B1和B6水平平均下降7.2%,疲劳、失眠率随之增加。
![]()
劣质人造米:即以碎米、添加剂为主的人造大米。
超精加工“雪白米”:通常抛光、增白,糊化度极高,淀粉流失、营养缺失。
香味型合成米:依赖香精增强米香,长期食用对肝肾有负担。
长时间储存、陈化米:极易滋生黄曲霉素、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对肠胃伤害大。
挑选大米时,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尽量选择正规品牌大米,优先选产地明确,日期新鲜的产品;外观自然、颗粒大小均一,无暗淡灰色或“假亮白感”;用水泡数小时后观察,有自然米香,米粒无异味、无絮状溶出。
![]()
家庭米饭以杂粮、糙米、胚芽米混搭,可增加纤维素和微量营养素,有利于血糖稳定和肠道健康;尽量避免“极低价、外观过白或香精味重”产品。不要贪一时便宜,小心“米饭变危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