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一走,房子还没过户,群里先炸锅。
![]()
![]()
昨晚,杭州一位92年女生把亲哥拉黑,导火索是哥哥一句“你是女儿,拿30%够了”。
她发完最后一句语音,截图甩上微博,半小时冲上热搜。
我盯着那张截图,脑子里嗡嗡的——同样的话,我大伯也说过。
疫情那几年,我们仨被关在老宅,表面一起抢菜,实则抢爸妈的关注。
谁多拿了一包口罩,谁少做了一次核酸排队,全记小本本。
爸妈嘴上喊“都一样的”,转身把银行卡密码只告诉儿子。
那一刻,我就明白,所谓手足,就是共享童年,然后各自领一份不等的成年。
![]()
后来解封,大家回城,我以为距离能灭火,结果只是换成线上吵。
哥把爸妈接走,说“我照顾”,转头把老房租出去,租金一分没给我。
我提了一句,他甩来长语音:你出嫁了,别惦记。
我气得手抖,却忽然冷静——吵下去,无非把童年再演一遍。
跑去问律师,才知道法律没写“女儿自动少拿”。
跑去问心理师,才知道68%的兄妹撕逼,六个月内能缓和,前提是先止损。
我试了,两步:
![]()
一,把家族群静音,不再接任何深夜语音轰炸。
二,写邮件,不骂,只列三条:我要复印件、要评估价、要调解员。
邮件发出第三天,哥哥第一次主动打电话,声音哑:见面聊吧。
见面那天,我把合同草案带过去,也带了爸妈的旧相册。
我先摊合同,后翻相册。
翻到小学三年级,他背我过河,裤子全湿。
他盯着那张,忽然说:一人一半,别让爸妈在天上再操心。
![]()
我没赚到便宜,也没让步,只是拿回本该平等的那一份。
回家路上,我把群解散,把备注改回名字,不再叫“哥哥”,也不再叫“债主”。
兄弟姐妹走到最后,拼的不是谁更狠,而是谁先敢把“应该”二字撕了。
房子可以按面积分,童年没法按斤称。
能救的关系,从来不是吵赢,而是敢把账算清,再把相册合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