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讲究一个“干净利落”,洗澡这事儿,几乎成了每天的“必修课”。尤其是退休在家的老人,空闲多了,天气也热,天天洗的人不少。可最近有人说:“每天洗澡,洗得太勤,反而容易早死?”听起来有点吓人,但真不是耸人听闻。
年纪大了,洗澡这件小事,确实有不少讲究。洗对了是养生,洗错了,那就是“慢性事故”。
![]()
70岁以后,身体这几个“开关”开始变得不一样
洗澡这件事,年轻人可能觉得没啥难度,热水一放,冲一冲,舒服!可对7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身体的调节能力早就不比从前。
首先是体温调节功能变弱。研究发现,老年人皮肤内的热感神经末梢数量减少,汗腺功能下降,皮肤血管扩张能力也减退。简单说,他们对“冷热”的感知慢了半拍,热水一冲,容易“烫过头”都不知道。
再一个是心血管系统的“反应迟钝”。热水洗澡时,血管扩张,血压波动大。而《中华老年医学杂志》曾指出,70岁以上老年人中,超过6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血压调节能力差,洗澡时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也就是一站起来眼前发黑,甚至晕倒。
![]()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老年人的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屏障功能下降,老是用沐浴露、搓澡巾猛搓,反而破坏天然油脂,皮肤干得跟冬天的北风似的,瘙痒、脱屑、湿疹接踵而来。
热水澡不是万能膏药,尤其这四个“洗澡误区”老人最容易中招
别把洗澡当万能药,尤其年纪大了,以下四个常见的洗澡习惯,真得收一收。
第一,洗澡太勤。很多老人觉得,天天洗才干净,尤其夏天,有的甚至一天两次。可《中国公共卫生》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存在皮肤干燥瘙痒问题,与洗澡频率过高、使用碱性沐浴产品密切相关。皮肤屏障一旦受损,细菌真菌就可能趁虚而入。
![]()
第二,洗澡时间太长。热水洗着舒服,可一泡就是半小时,浴室水蒸气腾腾,氧气相对浓度下降,容易引发缺氧、胸闷、甚至心梗。日本有研究发现,60岁以上老年人在浴室中晕厥事故,超过七成为洗澡时间超过20分钟的人群。
第三,饭后马上洗澡。这个习惯其实不少人都有。刚吃完饭,血液集中在消化道,热水一冲,皮肤和四肢的血管扩张,肠胃供血减少,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头晕,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第四,浴室防滑设施不到位。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浴室又光又滑,摔一跤轻则骨折,重则卧床不起。《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曾报道,老年人跌倒致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而浴室是高风险区域之一。
![]()
洗澡这件事,从来不只是“清洁”那么简单
很多人把洗澡当成“去污”动作,其实它还是一场“全身生理反应”。热水刺激皮肤末梢神经,引发血管扩张,影响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美国《皮肤病学年鉴》指出,热水洗澡可以暂时增加外周血流量,但对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而言,这种“增加”可能是危险的诱因。
热水还会影响皮肤上的微生态。皮肤菌群是我们天然的“防御工事”,过度清洗、使用强碱性皂类产品,会破坏这些益菌,增加皮肤感染几率。
很多老年人有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后,皮肤感觉迟钝,热水烫伤时常发生却毫无知觉,加上糖尿病人伤口愈合慢,容易感染,甚至演变成“慢性溃疡”。
![]()
那到底怎么洗,才是对老年人最“温柔”的方式?
说到底,洗澡不是洗得多就是对的,而是要洗得“聪明”。
水温控制在37℃~40℃之间,是相对安全的区间。别小看这几度,研究发现,超过41℃的水温,会明显提高心率和耗氧量,老年人受不了。
频率方面,一周洗澡1~2次已足够,特别是冬天或身体虚弱时。可以在每天用温水擦身子,保持局部卫生,比如腋下、会阴、脚部等,既清洁又安全。
![]()
洗澡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最好选择白天洗澡,尤其在饭后1小时再进行,避免空腹或刚吃饱就洗。
浴室里一定要做好防滑措施,地垫、扶手、止滑贴一个都不能少。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考虑安装坐浴椅,洗起来更省力,也更安全。
沐浴产品选择上,尽量用温和无香料、弱酸性的产品,或者干脆用清水冲洗。有条件的老年人可以使用润肤剂、保湿乳液,减少皮肤干痒。
有些人真的不适合洗澡?确实有
![]()
不是危言耸听,有些时候,洗澡就是危险动作。
比如发烧超过38.5℃时,热水澡会进一步升高体温,加重病情;严重心衰、哮喘发作期、血压极不稳定的人,也不适合洗澡;还有一些刚做完手术、创口未愈合的患者,沐浴会增加感染风险。
尤其是有晕厥史、低血压、心律失常的老人,洗澡一定要有人陪护,最好在洗澡时备一个呼叫器或防滑报警器,防患于未然。
一个冷知识:洗澡还能“调情绪”?
说点轻松的,其实洗澡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作用——调节情绪。
![]()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3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温水洗澡可以刺激大脑内啡肽和催产素分泌,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焦虑和轻度抗抑郁作用,尤其对孤独、焦虑、睡眠差的老年人,有一定帮助。
但前提是,别洗太久、别烫太热、别“硬撑”身体不适。
最后提醒一句:洗澡前,先摸摸自己“是否适合洗”
有个简单的小技巧:洗澡前,先摸摸自己手脚温度,如果手脚冰凉、头晕眼花、心跳加快,就暂时不要洗。这可能是血压波动或供血不足的信号。
还有,洗澡时别锁门,门缝留个缝,万一出事有人能及时发现。一位内科主任同行曾说过一句话:“洗澡这事,看似私密,其实是最需要被关注的‘公共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志伟,邹文红,刘建平.老年人皮肤屏障功能变化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23,58(2):156-159. [2]张晓岚,朱琳.老年人洗浴行为与跌倒风险关联性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24,40(3):348-352. [3]陈新,李晓红.老年人洗澡诱发晕厥的机制及预防措施[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2,41(10):1092-1096.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