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电宝还能随便买吗?”——2025年,一场针对移动电源行业的“雷霆行动”正在悄然展开。市场监管总局最新披露:已撤销600余张充电宝3C认证证书,暂停近9000张,电商平台拦截相关商品链接约8万个。这场覆盖生产、认证、销售全链条的整治,标志着中国对消费电子安全的监管进入“深水区”。
“3C认证”不是摆设:为何一次性撤销600余张?
3C认证(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是产品进入市场的“安全门槛”。然而,过去部分企业通过“送样检测”“认证走过场”等方式,让不合格产品蒙混过关。
此次市场监管总局重拳出击,开展认证“回头看”行动,核心举措包括:
- 严控认证流程:将原本企业送检的“型式试验样品”,改为在生产现场随机抽样,杜绝“样品一套、量产一套”的造假行为;
- 加强获证前后检查:增加飞行检查频次,确保生产一致性;
- 全面排查锂电池产品:组织指定认证机构对获证充电宝、电芯等进行深入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暂停或撤销认证;
- 联动电商平台:通过联网核查机制,向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平台通报问题企业与产品信息,强制下架、严禁售卖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以前是‘认证过关就行’,现在是‘随时可能被查’,压力空前。”
八成企业“超5年”:行业成熟但隐患犹存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续的充电宝相关企业超1.6万家,产业高度集中。
- 从区域看广东省企业数量遥遥领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深圳更是全球移动电源产业的核心制造基地;
- 从成立时间看,行业已进入成熟期:
- 59.45%的企业成立于5-10年之间
- 24.45%的企业成立10-15年
- 合计超八成企业成立超过5年
这表明,当前市场主力并非“新玩家”,而是长期从业者。但正因如此,部分企业可能形成“路径依赖”,忽视安全升级,成为此次整治的重点对象。
安全警钟:劣质充电宝=“移动炸弹”
劣质充电宝的危害不容小觑:
- 电池鼓包、自燃甚至爆炸,威胁人身安全;
- 虚标容量,实际电量远低于标注,沦为“充电刺客”;
- 电路设计缺陷,可能损坏手机或其他设备。
近年来,因充电宝引发的火灾、伤人事件屡见报端,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安全隐患。
对消费者意味着什么?
此次整治将带来三大变化:
- 市场更干净:大量“问题产品”被下架,消费者买到“三无”或劣质充电宝的概率大幅降低;
- 品牌更可信:通过严格认证的企业将获得更强市场信任,品牌价值凸显;
- 选购更简单:未来消费者可更放心地依据“3C认证”标识进行选择,但建议优先购买知名品牌、避免“地摊货”。
结语:安全,是电子产品的第一生命线
撤销600余张认证,不是行业的“末日”,而是高质量发展的“成人礼”。
对于企业而言,合规不再是“可选项”,而是“生存线”。唯有把安全放在首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得更远。
对于消费者而言,每一次充电,都应是一次安心的体验,而非对“移动炸弹”的默许。
这场监管风暴过后,我们期待看到的,是一个更安全、更透明、更值得信赖的充电宝市场——因为,真正的“快充”,是安全充到10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