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刚知道,北方自认为好吃到爆炸的美食,可到了南方,他们宁愿饿肚子,却很少有人吃,赶紧看看有你的家乡美食吗?
![]()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一顿不吃饿得慌,可是不同地区的美食文化不同,饮食习惯也不同。很多人是习惯就能暴露南北方的差异。之前南方客户来北方住了几天,我想尽一下地主之谊,没想到客户就连肚子都没吃饱。究竟是哪几种北方美食,让南方人如此拒绝?是口感太重,还是调味太独特?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煎饼卷大葱。
![]()
特别是在北方,很多地方的美食之一,就有煎饼卷大葱。不管是从早餐店到大饭店,都少不了这道美食。吃过的人都知道,在煎饼内部放上几根新鲜大葱,再蘸上一点大酱调料。一口下去,葱的辛辣混着酱的咸香,裹着煎饼的五谷香,连吃两个都嫌不够。
可是在南方人眼里,大葱刺鼻的味道实在招架不住。第一次陪南方朋友吃煎饼,当见他咬到大葱的那一瞬间,就连忙喝了半瓶水才缓过来。他说,在南方厨房里,葱只是配角,切碎了炝锅提香用的,哪有直接生吃的道理?更别说吃完之后,那挥之不去的葱味,更让南方人犯怵。
第二,玉米饼子跟粥。
![]()
特别是在北方,寒冷的冬季里,哪怕一日三餐都想喝上一碗热乎乎的玉米粥,那简直是是刻在骨子里的温暖。
特别是早餐店里,几乎是每家餐馆必不可少的,在搭配点小咸菜,还能多吃2个包子。
再就是玉米饼,在很多菜品里,都是贴在锅边,煎得外脆里软,就能多吃2碗饭,还可以当作主食。
![]()
可是在南方人朋友第一次喝玉米粥时,当他喝到嘴里后,总觉得像没过滤干净的粥。粗糙的玉米渣刺着喉咙,总是无法下咽。更别说当玉米饼在嘴里,嚼来嚼去玉米面散落一嘴,总是无法下咽的场面。这种带着颗粒感的粗粮,实在不符合他们对主食的期待。
第三、粽子。
![]()
特别是北方人,在童年记忆里,只有在端午前后,才能吃到的蜜枣粽子。小时候想着妈妈包蜜枣粽时,要选圆糯米,再放上2颗金丝蜜枣,煮得糯米黏软,咬一口还能能拉出丝。裹着蜜枣的甜香味,连吃三个都不觉得腻。
有次南方朋友尝了口蜜枣粽,皱着眉说,粽子还能是甜的?像在吃甜糯米团,没有肉香总觉得少点啥,都难以下咽。甜咸粽子的分歧,早就成了南北方饮食的差异。
是他说在江南,肉粽才是正统,五花肉要选带皮的,腌得咸香入味。煮的时候油脂渗进糯米里,咬一口油润鲜香。
第四、皮冻。
![]()
特别是在北方的这道美食,之前总是在年夜饭上下能见到的的皮冻,更是让南方人望而却步。之前是每到腊月里天气转凉,家人都会熬皮冻。猪皮焯水去油,加葱姜慢炖三小时,熬到汤汁浓稠,倒在盆里冷却,第二天就成了晶莹剔透的皮冻。
当地人独有的吃法,把它切成小块,浇上醋和蒜末,这种层次丰富的味道组合,让人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
可当南方人第一次吃皮冻时,总觉得有点奇怪。透明的胶加冻住的肉,凑近闻还有点肉腥味,更别说要配着生蒜末吃,光是想想就没了食欲。
![]()
面对这些南北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我们无需争论孰是孰非。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这种差异,造就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彩。无论是北方的浓郁还是南方的清淡,都是中华美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几种美食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