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当我们开始公开讨论死亡

0
分享至


城市展览多元丰茂。

踩着探展的节奏,YOU成都一直步履不停。

毋庸置疑,策展角色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

从传统博物馆到先锋美术馆,从社区咖啡馆到街头快闪,从大型商场聚落到策展型零售,策展钻进不同尺度的场景,从幕后到主角,成为典型语言。

策展生态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将为城市带来哪些改变?我们不敢贸然评论,正在试图与不同维度的策展人聊聊天。

栏目第九期,我们来到了成都时代美术馆新展“将死亡带回生活”,与策展人周雯静、岳明月聊了聊天。


*虚位以待石刻,摄影/尤明达

展览“将死亡带回生活”刚开始策划时,周雯静与岳明月为了主题曾四处奔波。

现在想起来有些荒唐,“一个有关死亡的展览中,如何保住标题中的‘死亡’二字,竟然成了最大难点”

她们打算找“大胆”的民营美术馆碰碰运气,直到北京798的MACA艺术中心与两位年轻的策展人一拍即合。于是,今年6月,“将死亡带回生活”第一次正式与观众见面

未曾预料的是,展览迅速引发关注,短短的2个月内,MACA艺术中心日均访客量超500人次,涌入的人群中,甚至包括从ICU赶来的病人家属。

另一方面,展览在线上持续发酵。有意思的是,一开始,谁也不愿意直言“死亡”,而以“生命教育”“生命艺术”等词进行代替。但伴随着人民日报、卫健委健康报、一条等媒体的报道,大众媒体在提到这场展览时似乎不再使用类似的词汇进行弱化。

而这,也正是周雯静与岳明月发起这场展览的目的——以艺术介入社会,通过跨学科的多元视角,推动公众思考或参与,打破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死亡禁忌

作为展览的第二站,成都站共计呈现了29组艺术作品,创作者的身份包括社会学家、医生、人类学家、艺术家、社工等跨越学科群体。此外,相较于首站,不仅作品数量有了显著提升,还增加了7位川渝创作者的作品,为让死亡重回公众视野,带来了更加多元及本地的视角。


周雯静

艺术家、策展人,法国南特美院与四川美院双硕士学位。曾策划“情感共同体”“发明市中心”等中法艺术展。她关注身份、性别、身体、疾病、权力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问题,通过展览、写作、策展等不同形式的艺术形态参与社会问题的实践。


岳明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她曾担任墨尔本大学与清华大学“共鸣空间”艺术项目联合策展人,多次担任“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展览助理与编辑工作。她的艺术作品讨论生育与女性身体、临终与仪式等问题。

禁忌

当我们开始公开谈论死亡

在我们的文化中,死亡,长期以来都是不能言说的禁忌,在周雯静看来,人们忌讳它不仅源于对死亡本身的恐惧和排斥,还源于根深蒂固的社会传统与自我审查

然而,她与岳明月策划的这场展览偏偏回应了这个问题。

题目“将死亡带回生活”来自于2022年《柳叶刀》死亡价值学术委员会发布的同名报告。而将之做成一个展览的契机,则是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景军的死亡社会学课程


她们在参与课程的过程中,一方面,发现有关死亡的社会学研究涉及的层面远比想象中更加广泛——医疗、家庭决策、临终关怀等等,人们却鲜少在大众层面对之进行公开讨论,艺术领域或有涉及,但大多存在于有关远古时代的祭祀文化主题。

另一方面,从个体生活经验出发,作为艺术家,她们恰好在做一些有关身体经验的创作,在讨论具像化的身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时,不可避免地涉及医疗、疼痛、死亡等话题。

2020年,周雯静的作品《女人系列·节育环》在网络上开始发酵。该作品源于她带母亲取环的经历,大约300个等比例大小的节育环被整齐地放在精致的蓝丝绒,看上去像精美的首饰,却又带着一种身体的疼痛和讽刺意味。


*周雯静《女人系列·节育环》

一夜之间,她收到了4万多条留言,之后接受了30多家媒体的采访报道,微博上有网友以她的作品为图片发起了“带妈妈取环”话题,阅读次数超过2447万。同年10月,人民政协网刊发文章《那些遗忘在体内的节育环该取出了》,指出了超期带环对妇女身体的危害并鼓励女性及时取环。

到今天,全网关于作品《节育环》的评论已经超过100万字。“一件艺术作品能有这么大的传播和讨论度让我非常惊讶,也让我看到了艺术介入社会的可能性。”

于是,与一般的展览不同,“将死亡带回生活”一开始便带着极强的社会目的,她与岳明月将也看作一场艺术行动,渴望以此打破长期以来的存在于文化中的死亡禁忌,哪怕只是带来一点点的改变。


*周雯静《女人系列·节育环》

去年,她们先是对景军团队长达10载的死亡叙事学进行艺术转化,在上海的一场展览中呈现,收到了不小的社会反响后,今年6月,便将之落地为一场更大规模的展览,并计划两三年内,完成全国巡展


*布展现场

跨越

反向关怀、生前葬礼与宠物告别

在此基础上,她们想带来的并非纯粹的艺术展,而是一场跨学科的呈现在成都站,赵欢作为艺术总监促成了川渝创作者的加入

邀约的创作者来自艺术、人类学、社会学、医学与社会工作等领域,通过影像、装置、绘画、互动媒体与文献等多种媒介展开关于死亡的多角度探讨。


*赵欢在展览现场

更难能可贵的是,其中不少作品都来自于创作者结合自身领域与个体体验为展览专门创作,而作为策展人的周雯静与岳明月,以负责保持客观视角对它们进行呈现。

宋敏,是一位来自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在读研之前,她曾做过3年的葬礼策划,又在安宁疗护病房呆了3年,此次展览呈现了她与景军的作品《反向关怀》


*宋敏/景军《反向关怀》

区别于以往我们常常谈到的临终关怀,反向关怀,即强调临终者对他人的关怀行动。这件作品来源于景军团队在2020年到2022年收集到的146份死亡叙事文本,创作者从48万余字中提取出故事梗概,发现了大量的反向关怀现象。

比如,李爷爷的家人在他去世时发现了一整桶的花生米,他的老伴胃疼发作时需要及时吃坚果,孙女也特别喜欢花生,李爷爷在临终前的晚上没有说出那个“爱”字,却坐在沙发上剥了一整桶花生米。

“以往,我们在论及死亡的意义时,通常强调英雄主义的牺牲具有意义,那普通人的死亡就没有意义吗?”在周雯静和岳明月看来,反向关怀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死亡时常常忽视的层面,它不仅挑战了临终者视为“被动接受者”的传统观念,也回应了死亡是否具有意义这一深刻命题

路桂军,是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与厦门长庚医院疼痛科的主任,在安宁疗护与生死教育领域已深耕近10年。他在处理病人死亡的过程中常常被询问“你死过吗?你凭什么跟我谈论死亡?”


*路桂军《我为自己办“葬礼”》

于是,他为自己办了一场“生前葬礼”,完全按照葬礼的仪式直至躺进棺木,有人认为这是一次猎奇的行为艺术,但只要认真观看,便会发现这其实是一场非常严肃的学术尝试。

庄孔韶,是一位人类学家,他以仰韶文化等考古背景为切口,通过绘画等方式展示了来自古老文明中有关孩童葬具、灵媒预言等特别的死亡视角。


*庄孔韶《幽情》

艺术总监的身份之外,赵欢也是一位来自成都的艺术家,在准备创作的过程中一直处于犹疑状态。她曾提过想做一组关于自己过世宠物的作品,但始终不敢面对。当时正值哈拉维的《伴侣物种宣言》中文版出版,周雯静给她寄去了一本。

近年来,对宠物医疗、养老、丧葬的关注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将死亡带回生活”北京站时就曾收到许多有关宠物死亡的留言。

最终,赵欢呈现了一组叫《我的地图,她的世界》的作品,她用最收敛冷静的白色描绘空间。从一根绳子,到她喜欢的玩具,到医院的留置针,到她的一戳毛发,再到漂浮在天空中的一朵白云。



*赵欢《我的地图,她的世界》

特别的是,在以1米5为视平线的展览空间中,赵欢与策展团队在处理时将之降低到了60厘米,刚好是狗狗可以观看的高度,观众们则需蹲下身去,才能看清这个故事。

节奏

黑暗、明亮与红蓝的交织

正如赵欢作品所在的白色空间,色彩在整场展览的展陈布置中成为一条把控观看节奏的暗线。

三个全黑空间分别对应着三个不同的篇章节点,作品也逐渐从广泛的死亡讨论过渡到更加具有个体经验的死亡叙事。

艺术家郑确的《错位》是这场体验的开场白,踩在记忆海绵之上,身体被强行拉入一种时空误差中,而后,跨过第一个黑色空间,突然进入一片巨大的明亮。


*郑确《错位》

这部分的多元探讨中,包括本土艺术家朱成以宋代墓室石刻为灵感创作的《千席祭·虚位以待》朱明回望“5·12”地震的《预制·鉴》青年艺术家朱鑫在父亲“走”后创作的一组彩色作品《那个司机好像你》《最冷的一天》……


*朱成《千席祭·虚位以待》


*朱鑫《那个司机好像你》《最冷的一天》

向帆的《供灯》是一组以AI创作关注死亡与哀伤的作品,“长明灯”被置于一条长廊中,像连接两个世界的桥梁。

当烛火逐渐被迷雾遮蔽,又进入了一个黑色空间。


*向帆《供灯》

岳明月与景军以转经筒形式创作的《以身转生》续写了旅程,它的呈现融入了艺术家在四川甘孜地区进行的田野调查,中国神话传说及墓葬文化中的图腾被赋于经筒之上,在昏暗的环境中随着观众的目光缓缓转动。


*岳明月/景军《以身转生》


*贺鹏《五个瞬间》

而它的对面,则是贺鹏以手绘动画为媒介创作的实验影像《五个瞬间》

紧接第二个黑色空间的是来自蓝和红的明艳碰撞,其中,蓝色是周雯静的作品《女人系列·节育环》,红色则是岳明月的作品《祈主保佑生养》

2018年,岳明月在陪患有子宫腺肌症的妈妈做子宫摘除手术后创作了这件作品,名字来源于《使女的故事》里的祷告词。


*岳明月《祈主保佑生养》

她以红纱与纱线缝制出了一个巨大的“子宫”,足以包裹站在其中的观众,大家甚至可以伸手触摸,据一个妇科医生的反馈,它的触感与真实子宫的内腔以及血液结构非常接近。

岳明月说,她想以此引导观众思考从诞生到消逝的生命循环,而这个巨大的“子宫”与雯静的“节育环”并置一个空间,那种赤裸而微妙的连结,又让人不得不开始反思女性所承载的身体经验。


红蓝的碰撞之后,便是赵欢与庄孔韶的素白空间,之后的第三个黑暗空间装着梁绍基吐丝殆尽的“蚕”和刘丽娟预兆矿井危险的“金丝雀”


*刘丽娟《离开矿井的金丝雀》


*梁绍基《蚕潺潺》

再往前,路过应歆珣的《成了“艺术品”》,明亮的文献区为展览画上了句点。


*应歆珣《成了“艺术品”》

能够面对“死”才能理解“活”

观看的结束并不代表着对死亡思考的停止。

从北京站开始,周雯静与岳明月就发现展览受众与以往的不同。“不仅包含关注艺术的观众,还包含大量来自医护领域,对死亡研究感兴趣的观众。”岳明月谈到:“或正在面临亲人死亡、病危的一些家庭。


*岳明月正在为观众讲解

他们有的从外地坐高铁专程来看展,也有的在北京站便关注了,后来又辗转到成都站。

其中有个观众,周雯静记得特别清楚,因为他是从医院的ICU赶过来的,当时他与亲人在处理老人临终问题时,出现了一些决策上的冲突。

这样的情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它与展览作品《要不要告诉TA?》所传达的内核一脉相承。


*涼云/景军《要不要告诉TA?》

在这件以影像为载体的作品中,涼云与景军串联了影视作品中面对死亡与痛疾时的抉择。在这些中国家庭的典型情景中有一个普遍现象,“因为‘孝’,家属获得了‘瞒’的权利”,这究竟是对患者的保护还是剥夺?

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关于一个叫做ACP(Advance Care Planning)的概念,即“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指支持个人在意识清楚时,根据自身价值观明确未来医疗护理目标和偏好,并与医护人员及家属进行沟通的持续性过程。

其中又包括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生前预嘱”,它是指患者在意识清楚、具有决定及表达能力时,预先对失去表达能力时想要进行的医疗救治手段的一种提前指示。

生前预嘱立法在我国发展虽起步虽,但深圳已于2022年7月通过相关立法并于2023年1月1日正式实施,成为全国首个将“生前预嘱”纳入地方性法规的城市,这也预示着一种趋势。


*周雯静在展览现场为观众讲解

同时,她们观察到,大部分观众来到现场都并非打卡性地浅尝辄止,以北京站为例,平均每位观众在展厅里的停留时间超过了1小时,这在以往的经验中非常难得。

其中,一些作品的受欢迎程度跨越了年龄阶段,比如王之纲以宋画《骷髅幻戏图》为底本创作的互动作品,让观众可以通过交互技术,轻易操控骷髅,据说它的最小粉丝是一位抱在父母怀里的婴儿。


*王之纲《骷髅幻戏图》


*观众正在与《骷髅幻戏图》互动

展览的文献区也成了留住观众的一角,这里呈现了景军团队关于死亡、衰老、养老等领域的大量研究成果,也包含了40多本有关死亡的书籍,围观人数之多,以至于让一些初次前往的观众误以为此处是展览的入口。

为了让观众更加深度地参与讨论与体验,成都站在展览之外,还将于举办共计15场讲座与3工作坊,它们在展期内每个周末举办,内容涵盖宠物离世哀伤处理、失能老人心里资本重建和家庭照顾、成为“大体老师”等,分享嘉宾包括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等机构的专业人员。



*展览文献区

当关注的人越来越多,“将死亡带回生活”便不再局限于一次报告,或是一场展览,毕竟,当我们能够正确地面对“死”,才更好地理解“活”。

“至少,它可以帮助我们面临告别时,减少一些遗憾,又或是在死亡真正来到之时,不至于毫无准备。”

而在成都站,这种对于禁忌的打破首先在场域上便呈现出一种生动。

展览举办地成都时代美术馆位于一间商场的底层,还在布展的时候,策展团队就发现,常常会有逛街的人路过,通过展厅的透明顶发现展览,并好奇地与展厅里的人打招呼。

而在商场入口处,巨幅海报从高楼上倾泻而下,左边是蓝色的“将死亡带回生活”,右边是橘色的商场打折促销。


“最形而上的和最接地气的莫名其妙地并置在一起。”周雯静说道:“颜色还正好互为补色,在诙谐中生出一丝可爱的契合。”

她和岳明月曾看见一个小孩站在那张海报下,字正腔圆地将上面的字念给妈妈听:“将死亡带回生活。”

展览信息



《将死亡带回生活》


10月18日-12月11日


成都时代美术馆


28元


YOU成都粉丝福利

你敢于打破死亡禁忌吗?

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吧

将有机会获得由主办方提供的

《将死亡带回生活》

展览门票1张

我们将在留言区抽取5名幸运鹅

每位赠送1张门票

福利公布时间

2025年11月3日

编辑丨牙尖儿

图源丨受访者提供

CONTACTS

找到小都

微信公众号丨YOU成都视频号丨新浪微博丨APP

YOU成都小程序丨YOU在场小程序 | YOU在场小红书

合作添加微信号

YOUCHENGDUDU

· 欢迎把小都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哦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10岁患儿被切除6个器官迎来反转!舆论从网暴医生,转为网暴父母

10岁患儿被切除6个器官迎来反转!舆论从网暴医生,转为网暴父母

垛垛糖
2025-11-03 14:51:45
逐一排查,260亿包养李春平的好莱坞女星是谁?

逐一排查,260亿包养李春平的好莱坞女星是谁?

不正确
2025-11-03 16:22:58
市值蒸发2800亿,退订率高达19%!小米汽车陷入信任危机?

市值蒸发2800亿,退订率高达19%!小米汽车陷入信任危机?

热点科技
2025-11-03 13:08:02
长沙坍塌事件中,遇难女生现场救援图片曝光!男友在身旁哭到昏厥

长沙坍塌事件中,遇难女生现场救援图片曝光!男友在身旁哭到昏厥

火山诗话
2025-11-03 13:29:00
26元深夜上门开锁结果被收1300,商家回应

26元深夜上门开锁结果被收1300,商家回应

潇湘晨报
2025-11-03 19:14:15
郑丽文公布第四波人事任命,朱立伦尴尬了,洪秀柱罕见喊话郑丽文

郑丽文公布第四波人事任命,朱立伦尴尬了,洪秀柱罕见喊话郑丽文

策略述
2025-11-03 17:58:29
山西吕梁57名储户银行大厅损失千万本金后续:当地已成立调查组

山西吕梁57名储户银行大厅损失千万本金后续:当地已成立调查组

新京报
2025-11-03 19:43:21
台海观澜 | 郑丽文为什么愿意访问大陆100次

台海观澜 | 郑丽文为什么愿意访问大陆100次

经济观察报
2025-11-03 17:48:04
女子怀疑医生在其子宫内装监听器,两次告上法庭:手机放歌就异常

女子怀疑医生在其子宫内装监听器,两次告上法庭:手机放歌就异常

诗词中国
2025-11-03 20:23:00
震撼,上海交大要招5000个博士

震撼,上海交大要招5000个博士

阿亮评论
2025-11-03 15:50:54
香港餐厅收内地客“天价”小费?港人怒批:香港结业潮是有原因的

香港餐厅收内地客“天价”小费?港人怒批:香港结业潮是有原因的

财经八卦
2025-11-03 20:09:15
国足连续4个月放假!全亚洲仅此一队,原因曝光,选帅方向大反转

国足连续4个月放假!全亚洲仅此一队,原因曝光,选帅方向大反转

侃球熊弟
2025-11-03 19:25:05
起底千亿杀猪盘大亨:曾投拍反诈电影,给艺人女友每月千万零花

起底千亿杀猪盘大亨:曾投拍反诈电影,给艺人女友每月千万零花

文娱春秋Plus
2025-11-03 09:26:25
仅仅6场,就被防到上不了双!文班拿9分,终于知道成为詹皇有多难

仅仅6场,就被防到上不了双!文班拿9分,终于知道成为詹皇有多难

嘴炮体坛
2025-11-03 12:36:42
立即停用这种“厨房神器”,已致多人死亡,很多家庭还在用!

立即停用这种“厨房神器”,已致多人死亡,很多家庭还在用!

DrX说
2025-11-03 14:13:43
“三资三化”最后谁买单?从淤泥拍卖看国有资源盘活的狂欢与隐忧

“三资三化”最后谁买单?从淤泥拍卖看国有资源盘活的狂欢与隐忧

细雨中的呼喊
2025-11-01 00:24:05
看到安世中国公告后,德方丝毫不顾荷兰感受,第一个向中方提请求

看到安世中国公告后,德方丝毫不顾荷兰感受,第一个向中方提请求

军机Talk
2025-11-03 15:10:07
日本人全球最长寿,这5种食物,他们顿顿都要吃,你吃过几种

日本人全球最长寿,这5种食物,他们顿顿都要吃,你吃过几种

削桐作琴
2025-11-03 19:29:12
黄金税收新规出台后,工行、建行暂停受理提取实体金条,招行金条价格已含税

黄金税收新规出台后,工行、建行暂停受理提取实体金条,招行金条价格已含税

澎湃新闻
2025-11-03 16:30:26
突传噩耗!王国斌离世,公司官网已变黑白

突传噩耗!王国斌离世,公司官网已变黑白

中国基金报
2025-11-03 15:30:07
2025-11-04 02:47:00
YOU成都 incentive-icons
YOU成都
有一种生活美学叫成都!
2261文章数 90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这21位欧美女神,惊艳得让人窒息!

头条要闻

日本组建特种作战旅 主要面向海外作战

头条要闻

日本组建特种作战旅 主要面向海外作战

体育要闻

开拓者官宣召回杨瀚森 队记解析核心原因

娱乐要闻

男导演曝丑闻 蒋欣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财经要闻

最新省市GDP:谁在飙升,谁掉队了?

科技要闻

余承东内部信:鸿蒙下一步要实现上亿覆盖

汽车要闻

环比增长28.7% 方程豹品牌10月销量31052辆

态度原创

数码
教育
房产
旅游
时尚

数码要闻

苹果邀请英国iPad用户共创“圣诞树”,获奖作品将在伦敦总部点亮

教育要闻

康熙身边的洋顾问

房产要闻

信达·繁花里 | 老照片征集活动 温情启幕

旅游要闻

上海迪士尼官宣"更新"!再造第四座主题酒店

这些才是适合普通人的穿搭!多穿基础款和半身裙,简约又得体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