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让我来画一幅《泾渭河》的画作,我想,不管是写生,还是创作,我想将展览馆四壁挂满一幅幅泾渭河的画系图谱。
在泾、渭河畔生活四十余年,与泾河相邻,和渭河为伴,隔三差五总要去转转,看看,或路过、或专程散心,或带女友露营,可以说,泾、渭河是我的精神寄托,也滋养着我的灵魂。
每次去,无一例外,都要先站在泾、渭分明观景台前。
俯视两河,泾河,河面碧绿荡漾,河水清澈见底,河道蜿蜒曲折,宛如一位款款而来的姑娘;渭河,浑浊的河水裹着泥沙,泥黄的水面闪着粼粼的光泽,犹如一个赤条条精壮的汉子;两河交汇处,形成了一道分明的界限。百米长的蜿蜒的分界线,水流缓缓融融东流, 如果时间停止了,色彩凝固了,好似一幅晕染的泼彩画;如果水流奔涌不息地流动,则似一幅充满了想象的写意。泾、渭河,承载着千年的记忆,记录了千里的沧桑,用色彩绘就和填充了两河两岸的自然地理风貌与人文历史故事。
儿时的泾、渭河是一幅清新亮丽的春天水彩画。画家们爱春天,爱画春天,那么泾、渭河的春天就在春天来了。河水在阳光下闪着银光,清幽幽的水,永远那么透彻,那么幽静。鱼儿在流水中嬉戏,蝌蚪在绿草间游动。河滩上盛开着油菜花,河堤两岸是绿油油麦田。浅滩上裸露着鹅卵石,石头表面宛如天外飞仙描绘的抽象画,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爱不释手。一次次地淘石,一声声地欢呼,经年累月,有的人成为奇石专家、有的人建成奇石博物馆,给泾、渭河增添了一抹浓重的文化色彩。
身为地地道道的高陵人,在家乡工作,为家乡发展献力,一年年写作,一篇篇文章,犹如将泾、渭河一笔笔画出的一幅工笔画。夏天,河水时清时浑,河面青绿泛蓝,石块隐藏水底,鱼儿不时跃出水面,仿佛给跳跃的浪花刻描绘出一幅青绿的山水画。哗啦啦、轰隆隆的水声异常地响,似乎泾、渭河一下子变年轻了,更青春活力了,且欢乐和快活,双双奔流,直至黄河。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经常在河堤路上放无人机拍摄,鸟瞰泾、渭河,视频画面里,河滩的树林,一层层、一片片,翠绿、墨绿、深绿,仿佛给黄土地抹上一分青绿,叫人心生欢喜,不停地按动快门,一幅幅摄影作品让人爱不释手。一行行野生的白鹭沿着泾渭分明分界线,迈着整齐排列的步伐,悠闲的踱步,网友们戏称:“它们是懂得边界感的”。于是,发烧友们隔几日又要去,总想拍出最美的代表作,让瞬间永恒的画面成为经典,叫人沉浸其中而流连忘返。
宛若五彩油画的秋天的泾、渭河,最被诗人们喜爱。一首首诗歌藏在诗人的灵感中,一旦激情澎湃,便立即掏出手机,毫不顾忌地蹲在泾渭河畔写诗。泾、渭河两岸的小树林,秋风乍起,仿佛魔术师,将层林尽染的绿,变成了鹅黄、金黄、深黄,还夹杂着枫树的浅红、暗红,血红,仿佛一袭华美的袍。当树叶随风起舞,飘落河面,并顺着水流缓缓前行,简直是一艘艘载着七彩梦想的小船。而河水倒映着树叶的各种色彩,在余晖地照耀下,越发金光闪闪,斑斓而绚丽。两条河与远处的临潼山和秋高气爽的蓝天白云,仿佛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这时候,爱美的女人们,穿上时尚的彩衣,披上薄薄的纱裙,迎着落日跳舞。那优美的身姿和舞姿,闪耀着迷人的光彩,将男人们的魂都勾进了晚上的睡梦里。
相比春天的水彩和秋天的五彩,冬天的泾渭河,不如夏天的青绿国画,稍显得略为冷清。但光秃秃的树,落了雪,就不再彻骨地寒,反倒生出对比强烈的水墨神韵,让人体味到“独钓寒江雪”地况味。听说,喜欢唱歌的人最爱一个人禹禹独行,在河岸边,对着河,说说心里话;再张大嘴巴,吼一嗓子“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将寒冷孤寂的泾、渭河,从天寒地冻,喊热了,喊出了心底里最深沉的爱——大美高陵。
泾、渭河,不仅有自然的色彩馈赠,还有天然的历史底色。千百年前,杜甫曾经过泾、渭河的东渭桥,写下了“旅泊穷清渭,长吟望浊泾。”的诗句。我们可以想象,昔日的河水,一定是碧波荡漾,水光潋滟。崇皇寺码头的客商们,顺着河流,将京广货物运往全国各地。两条河的河边码头,人来人往,船只穿梭,曾何等地热闹繁华,一幅比自然更美好的《人物社会风情图》。
 ![]()
虽然历史上总有“泾清渭浊”或“泾浊渭清”地争辩,但生活在岸边的我们,哪里能感受到河水的混浊。谁不是泥土里长大、河水里泡大的孩子?犹记得每年夏天,总爱往清凉的河道跑。那儿有采砂船挖沙后形成的水塘,各种椭圆形,周长十余米,像海子,像堰塞湖,带着旷野的干净与凉意,一个个散落在河床上。跳入水塘,水即刻漫过胸膛,我们感受着三分凉、七分爽;接着,上了岸,晒一会儿,又跳进水塘……如此反复,直到筋疲力尽腿抽筋。除了游泳嬉戏,我们还垂钓,捡鹅卵石,逮野鸭、野鸡。现在回想起来,阳光照射下闪烁的五彩光芒,岸边垂柳垂向河面,在蓝天白云倒映于平静如镜的河面加持中,像极了一幅发了黄的丹青。偶尔,几只崖沙燕掠过水面,激起圈圈涟漪,如同画卷上的点睛之笔、灵动之气。
当然,泾、渭河的景,因人而美,也曾因人而“丑”。九十年代末,随着建设国家级泾河工业园,高陵迎来跨越发展,却让泾、渭河的色彩变了。造纸厂、工厂将污水排入河,原本浑黄的河水变得更加浑浊不堪。河面上漂浮着塑料袋、泡沫板,各种垃圾在河面打着旋儿,灰黑的,油乎乎,连同叫不上名字的不明状物,让人眼生阴翳。而且,这与暴雨涨河的洪水也不能相提并论。洪水是裹挟了泥沙,和冲到下游的一些枯树断木,以及鱼和死猫烂狗的尸体。工业污染比洪水更可怕,与曾经的美景对比更触目惊心。岸边的芦苇不住地摇晃,像生了场大病,更像是在哭泣。两条河,老远地就能闻到臭气熏天的异味。居住附近的人们,根本不愿走近,都躲得远远的,满怀惆怅地诉说着对河的不尽地哀愁。
泾、渭河的色彩,源于人的因果活动。当人们终于清醒地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觉醒到保护河流的重要性。于是,加大整治力度,关闭污染企业,清理河道垃圾……并随着环保力度地加大和时间地推移,泾、渭河又开始绽放出新颜,像打开了美颜。现在,每个来到泾渭分明的人,无不一一感慨:“没想到,泾渭分明竟变得这般美!”所有人来到河边,都不由自主地拍照打卡。眼见着一日比一日美,水清、岸绿、河美,人们心中重新升腾起雾霭般的希望。阳光洒在河面,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清澈的河水与蓝天白云,相互映衬,两河相拥相偎,在家乡人眼里,因爱变美,因爱生美,简直成了地球上最美的河。
泾、渭河,时而是儿时的碧绿,时而是现实的灰黑,时而是未来的斑斓,每一种色彩都是时代的记叙,也讲述着发展的故事。站在泾、渭河岸边,看着缓缓流淌的河水,我对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充满了朝气蓬勃的信心:泾渭河,生命河,母亲河,是我们栖息的家园。
伫立泾渭分明,眼前,一望无际的绿油油庄稼,星罗棋布的村庄,宁静而悠然,藏着满满的乡情;身后,一座座高楼大厦,工厂连着商铺,繁荣而生机;两条河的长长的时空画卷里,是我与河的相伴,是我写作的《泾渭河》,更是我心底最美的画作。
作者简介:赵亚洲,西安市高陵党校教师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