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是护‘未’之光照亮我;十年后,我也成了追光人。”
![]()
分享会现场。
在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有哪些“秘诀”?他们真正需要的又是什么?近日,“时代楷模”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以下简称渝检护“未”团队)代表先进事迹分享会在重庆巾帼园举行。
来自璧山区人民法院的韩丹,讲述了自己作为曾听“莎姐”法治课的中学生,如今穿上制服,成为团队的一员的故事。
“十年前,我是台下听法治课的中学生;十年后,我成了穿上制服的法官助理。”2015年秋天,“莎姐”梅玫和一群年轻的检察官们,穿着一身“检察蓝”来到韩丹的学校,没想到从此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
现场交流分享。
韩丹回忆,他们在学校,组建法律社团,组织座谈会,开设法治课,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讲解“什么是故意伤害罪”“什么是正当防卫”,让大家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高中时,韩丹主动加入“莎姐”法律社团,从听故事的人,变成了讲法治的人。高考志愿栏里,她也坚定地填报了法学专业。
后来,研究生毕业,韩丹报考了璧山区人民法院,穿上制服,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一名守“未”追光人的担当,以法之名守护孩子们,激励更多人勇敢自信地追寻人生目标。
这样的故事,在分享会上不断涌现:龚珊推动建立全国首个省级教职员工入职查询平台;唐焕然创作普法情景剧走进校园;吴波扎根库区,用“望闻问切”的方法精准解决问题;李非白和同事用七年陪伴,成为三个孤儿身后最坚实的依靠;孙文静创新探索了“检察官+观护人员+司法社工+亲属”帮教方式……这些平凡而坚韧的守护,让“时代楷模”的精神以一个个故事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在听众面前。
![]()
活动现场。
据了解,渝检护“未”团队主要从事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工作。自2004年“莎姐”成立以来,由1个“莎姐”青少年维权岗拓展到45个维权岗,成员发展到500余人。
学习先进事迹,不仅是感动,更是对工作的激励。”重庆市妇儿工委办副主任唐晓琴介绍,重庆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工作重点从兜底保护、司法保护为主向全方位、全领域跃升;工作流程从事后干预向事前预防延伸,推动建立了市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专班,初步形成“一专班、双会商、六保护”工作格局,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六位一体”协同运行,合力织密关心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最大安全网。
上游新闻记者 张皓 重庆市妇联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