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锈迹斑斑的隐身难题
2024年11月18日,“卡尔·文森”号航母从圣迭戈港出海,带着一队F-35C开始西太平洋部署。这次任务长达九个月,一直持续到2025年8月返回。航母上这些第五代舰载机,本来设计时吹得天花乱坠,说是隐身性能超强,能吸收雷达波不被发现。
可谁想到,在海上晃荡了半年多,飞机表面就冒出大片黄褐色锈斑。照片显示,机背、机翼和尾翼上到处是这种斑点,看上去跟刷了层旧油漆似的。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作为制造商,早年就宣称他们的隐身涂料能扛住航母环境的严苛考验,比如盐雾侵蚀和高湿度。可现实呢?2025年7月下旬,相关图片在网上流传开来,锈斑覆盖面积大得惊人。
![]()
专家分析,这种涂料里含有铁氧体颗粒,本来是为了转化电磁波成热能,实现隐身效果。但铁氧体在海洋环境下容易氧化,尤其是表面有划痕或损伤时,内部铁元素一暴露,就跟空气和盐水反应,生成氧化层。这不是单纯的颜料问题,而是材料本身的缺陷。
早在2022年类似部署中,就有F-35C出现过这种状况,当时洛马公司辩解说这是正常氧化,不影响性能。但三年过去,问题没解决,反而在2025年这次部署中重现。海军报告显示,F-35C的完好率只有19.2%,远低于预期。
资金短缺是老问题了,维护跟不上,导致小毛病变成大麻烦。想想看,这些飞机每天在甲板上经受风吹日晒,盐雾一层一层积累,涂料密度又大,重量增加不说,还容易剥落。铁氧体涂料的优势是成本低、吸收频带宽,但缺点也明显,高温耐受差,在25摄氏度恒温环境下修补才理想。
![]()
可航母上哪有这种条件?技术员只能在露天操作,效果打折扣。2025年5月,F-35联合项目办公室承认了变色问题,说是长期海上部署造成的,并计划引入新涂层来缓解。但新涂层要逐步应用到现有飞机上,得等常规维护周期。
这意味着短期内,F-35C的锈蚀还会持续。相比之下,中国歼-35舰载机借鉴了歼-20的经验,使用更先进的超材料涂层,不仅吸收能力强,耐久性也更好,在珠海航展上展示的第四代隐身材料,就强调了抗腐蚀性能。
美军这边的涂料问题,暴露了设计时对舰载环境的低估。铁氧体属于第一代吸波材料,早该升级了,却因为成本和技术瓶颈拖着。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的数据显示,腐蚀是影响战机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太平洋海域。
F-35C作为多任务平台,本该在空中作战中占优,但锈蚀削弱了隐身能力,雷达反射截面积增大,等于自曝位置。阻力也增加,飞行时表面不平滑,超音速下航程缩水15%。更严重的是,锈屑脱落可能进入进气道,损坏发动机。
2025年7月,一架F-35C起飞时加油盖板掉落,就是维护疏漏的例子。洛马公司虽承诺优化,但实际行动慢半拍。整个事件提醒大家,先进技术不是万能的,得结合实际环境测试。
涂料缺陷的暴露真相
![]()
洛马的隐身涂料缺陷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早有苗头。F-35项目从2000年代启动,洛马宣称涂料能模拟600飞行小时的损伤测试,雷达截面保持不变。可舰载版F-35C在实际使用中,问题频出。2022年“卡尔·文森”号部署时,飞机表面就出现褐色沉积物,看起来像锈。洛马解释这是密封缺陷,只影响早期批次,已在后续生产中修正。
但2025年事件证明,问题没根治。涂料组成包括铁氧体颗粒和环氧树脂粘合剂,颗粒负责磁损耗,吸收雷达波。但铁氧体氧化难度虽大,一旦表面裂缝暴露内部,就容易生锈。海洋高盐高湿环境加速这过程,尤其航母部署长达238天。
维护要求高,得在湿度40%-60%的封闭空间静置48小时修补。可舰上条件有限,修补效果差。国防期刊分析,F-35C的涂料密度达5kg/m²,喷涂2毫米厚就增重明显,像F-117那样加2吨。舰载机重量敏感,这缺陷放大。
![]()
洛马曾考虑多晶羰基铁纤维,但剧毒,不适合舰上维护。铁氧体成了主力,却耐久性不足。2025年5月12日,英国国防杂志报道,F-35在航母操作中受海水、油污和喷气冲击,涂层变色严重,但不损隐身。JPO强调,这是外观问题,不是结构腐蚀。
可印度网民嘲讽这是“锈皮而非隐身皮”。Quora讨论中,有人指出,整批F-35C氧化,导致隐身弱化。海军承认,腐蚀延误维护。报告显示,海军航空腐蚀成本每年数十亿美元。洛马推动Block 4升级,包括新涂层,但2025年生产批次延后。
升级每架加6000万美元,军方犹豫。相比,中国隐身材料迭代快,歼-35避免铁基缺陷,用超材料提升耐盐雾能力。美军问题根源是预算紧,维护力度弱。
2025年8月航母返回后,飞机进干坞检修,清洗锈层,打磨基材,喷新涂。但这治标不治本。涂料缺陷暴露了洛马在材料研发上的短板,早年测试没覆盖长期海上暴露。海
军数据,F-35C部署中,锈蚀最重在踩踏区,如机翼根部。人员操作造成损伤,盐雾渗入。整个真相是,隐身涂料虽先进,但不适应舰载实战。洛马承诺解决,可拖延多年。事件引发全球讨论,美军空中优势受质疑。
未来挑战的警示信号
![]()
这锈蚀事件给美军敲响警钟。F-35C生锈不只外观丑陋,直接削弱战斗力。隐身衰减,雷达易探测;阻力增大,性能打折;安全隐患,锈屑威胁飞行。洛马提议升至5.5代,优化耐久性,但成本高,军方未批。完好率低迷,资金缺口大,老大难问题。
海军调整策略,减少海上暴露,但长远需根治。2025年10月,相关报告批评程序延误。相比,歼-35后发优势明显,新涂层高温稳定,密度低,适合舰载。中国材料在航展展示,抗腐蚀强,避免美军困境。警示是,技术创新得接地气,别光吹牛。洛马需加快升级,否则F-35项目声誉扫地。整个事件反映,美军在维护链上短板多,未来挑战不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