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文明中国·河南 | 李学武:窑火不熄,文明永续

0
分享至

新华网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党建 程丹)在洛阳,牡丹是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千百年来以雍容之姿惊艳世人。有这样一位匠人,用数十年光阴与千万次窑火试炼,让牡丹挣脱时令束缚,在洁白瓷胎上绽放出永恒之美——他就是“中国好人”、唐白瓷非遗传承人、牡丹瓷创始人李学武。



李学武在创作牡丹瓷胎。李学武牡丹瓷博物馆供图

从农村窑场边玩耍的孩童,到让牡丹瓷成为国礼走向世界的匠人,他用半生坚守,在传统与创新的交织中,书写了一段关于匠心与文化传承的动人故事。

窑火童年:传统文化的种子悄然萌芽

李学武的匠心启蒙,始于乡土的烟火气。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他的爷爷——一位技艺精湛的木匠,用刨子与凿子赋予木头新的生命,家中像样的家具皆出自老人之手。那些纹理细腻、结构精巧的家具,不仅承载着生活的温度,更在李学武心中埋下了 “手工之美” 的种子。

“那时候农村有烧窑的传统,虽然烧的不是白瓷,但我总爱跑到窑场边看。”回忆起童年,李学武的眼神中闪烁着美好。通红的窑火、灼热的空气、匠人专注的神情,以及陶器出窑时的惊喜,这些画面如同烙印般刻在他的记忆里。“现在想来,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早就在我脑海和心里打下了烙印。”正是这段与手工、窑火相伴的童年,让他对传统技艺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情感,也为日后与陶瓷结缘埋下了伏笔。

十年磨瓷:在“守正”与“创新”中孕育牡丹瓷

2007年,李学武心中涌起一个大胆的想法:寻找一种载体,让牡丹的美超越花期,永久留存。这个看似简单的念头,却开启了他长达十年的探索之路。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李学武踏上了全国求学之旅。三年间,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从木雕的精雕细琢到玉雕的温润灵动,从河南官窑的历史底蕴到景德镇、德化的捏塑技艺,每一种传统技艺都让他如获至宝。“那时候我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尝试。”他深知,要让牡丹在瓷上“活”起来,必须博采众长,将不同技艺的精髓融会贯通。

求学归来,李学武又投入到唐白瓷烧制技艺的复原中。唐白瓷以 “类雪似银”闻名,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瑰宝,但其烧制技艺早已失传。为了复原这门技艺,他带领团队反复试验,从瓷土筛选到釉水调配,从窑温控制到烧制时长,每一个环节都历经无数次失败。“最艰难的时候,连续几个月出窑的瓷器不是变形就是开裂,团队里有人想放弃,但我觉得再坚持一下就会有希望。”凭着这份执着,近三年后,他们终于成功复原了唐白瓷最早的烧制技艺,为牡丹瓷的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唐白瓷的基础上,李学武开始探索“创新”之路。他尝试在白瓷上添加色彩,让单调的白瓷变得绚丽多彩;又突破传统平面陶瓷的局限,将牡丹塑造成立体形态,让花朵的层次与神韵尽显。“这个过程既‘守正’,传承了唐白瓷烧制技艺;也‘创新’,赋予了牡丹新的艺术形态。”2010年左右,第一件牡丹瓷作品诞生——洁白的瓷胎上,一朵牡丹栩栩如生,花瓣层层叠叠,色泽温润饱满,仿佛下一秒就会吐露芬芳。这一刻,李学武知道,他终于让牡丹在瓷上“永生”了。



牡丹瓷艺术品展示。李学武牡丹瓷博物馆供图

匠心如磐:在细节中诠释“工匠精神”

走进李学武的牡丹瓷展厅,圆形瓷盘与瓶类作品占据了主要位置。这些作品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寓意与匠心。“‘圆’在中国文化里代表圆满,牡丹象征富贵,圆形作品能直观传递‘富贵圆满’的寓意;瓶类作品搭配花卉装饰,又有‘富贵和平’的含义。”李学武解释道。而这些看似常见的造型,背后是他近20年的打磨与优化。“每款产品的打磨周期通常需要20年,从最初的设计到工艺的完善,再到细节的优化,都需要慢慢来,急不得。”



近日,“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组走进河南洛阳李学武牡丹瓷博物馆,与“中国好人”、唐白瓷非遗传承人、牡丹瓷创始人李学武进行深度对话。郭萌萌摄

在李学武看来,“工匠精神”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每一个制作环节的执着与精进。制作牡丹瓷的过程中,他带领团队每月都会优化瓷土品质、调整釉水配方,哪怕是最细微的变化,也会反复试验。2012年,为了制作香港回归15周年的礼品,他们第一次尝试将釉上彩用到立体牡丹上。那段时间,李学武和团队成员吃住在厂里,白天反复调试颜料,晚上守在窑边观察窑温,一个多月里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出窑的时候最紧张,瓷盘发出‘砰砰’声,每响一次我的心就揪一下。”李学武至今记得当时的场景,“那声音可能是瓷器开裂的声音,也可能是釉面收缩的声音,我们只能等声音停了才能去看结果。” 幸运的是,最终的作品不仅没有出现任何瑕疵,还凭借精湛的技艺与独特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各界的认可。“现在想起来,要是有心脏病恐怕都扛不住,但那种成功后的喜悦,是什么都换不来的。”

开放传承:让牡丹瓷技艺“活”起来

随着牡丹瓷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记者问李学武:“牡丹瓷技艺是否存在‘创作机密’?会不会担心被别人学走?”他的回答却出人意料:“弘扬传统文化不能保守,好的技艺应该让更多人知道,让更多人去传承。”

这些年,李学武的牡丹瓷工作室始终敞开大门。菏泽有人来学习,他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周口的老师带团队来学习制作荷花瓷,两周后想拜他为师,他却笑着说:“我们以‘兄弟’相称就好,我更希望你们能做出自己的特色。”在他看来,传承不是复制,而是在借鉴基础上的创新。“如果大家都一味模仿,只会让好技艺、好作品变得‘廉价’,这是不可取的。”

当然,开放不等于毫无保护。李学武的团队每年都会申请大量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外观设计等,以此保护创新成果。“保护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只有让创作者的权益得到保障,才能激励更多人去创新。”



李学武和团队成员们在创作中交流分享。李学武牡丹瓷博物馆供图

目前,他的团队已经从最初的23人发展到近237人,成员以“90后”“00后”为主。为了让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他们将牡丹瓷技艺标准化,明确釉水配方、颜料色系和色卡,让新成员能更快上手。

“每次去车间,我都会和年轻人交流,问他们‘这朵花怎么摆更协调’‘颜色调整后会不会更有层次感’。”李学武笑着说,“以前我个人主义比较重,觉得自己的想法就是对的,近几年却越来越愿意听大家的意见。年轻人有新的思路和审美,和他们交流,能给牡丹瓷带来更多活力。”此外,他们还与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定向合作,派老师去授课,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到三年后,再进入团队从事牡丹瓷相关工作,为技艺传承储备了大量新鲜血液。

走向世界:让牡丹瓷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

当牡丹瓷多次作为国礼走出国门,李学武的目光也变得更加长远。“要真正弘扬文化,必须主动‘走出去’,让更多人了解牡丹文化和陶瓷文化。”这些年,他先后去德国、法国、丹麦、西班牙等国考察陶瓷产业,从最初的“取经”到后来发现牡丹瓷的独特优势,每一次出行都让他对牡丹瓷的未来更有信心。

“国外的陶瓷产业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他们的设计理念、市场运作模式等,但我们的牡丹瓷也有自己的优势——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形态。”李学武说,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他们会尝试用牡丹瓷技艺制作符合国外时尚审美的作品,“先让他们接受产品,再慢慢让他们认可背后的文化,最终达到文化影响的目的。”

面对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李学武的团队还在不断探索。他认为文化产业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如果不紧跟创新趋势,就难以契合年轻人的审美和需求。”未来,他们计划将牡丹瓷与更多现代元素结合,开发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让牡丹瓷不仅是艺术品,更是能走进寻常百姓家的生活用品。

从农村窑场边的孩童到非遗传承人,李学武用半生时光诠释了“匠心”二字。他让牡丹在瓷上绽放永恒之美,也让中国传统技艺在创新中焕发新生。“学无止境,技术没有终点。”李学武说,“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牡丹瓷达到世界顶级水平,让更多人通过牡丹瓷,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爱上中国的传统文化。”

如今,窑火依旧,李学武和他的团队仍在坚守。在他们手中,一片片瓷土正被赋予新的生命,一朵朵牡丹正在烈焰中绽放,诉说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传奇。(摄像:林治坤 刘岩峰 刘雅雯 林翼 后期:陈志强 刘岩峰)

记者手记:窑火不熄,文明永续

走出洛阳李学武牡丹瓷博物馆,瓷牡丹胚胎泛着淡淡的米白色,已捏好的花瓣层层叠叠,在晨光里透着温润的光;不远处的操作间里,隐约能听到年轻工匠们讨论的声音,“这瓣花的弧度再调一点”“釉色好像还能再亮些”,语气里满是专注与热忱。

采访中,李学武反复提到“坚守”与“创新”,可直到亲眼看到一件件精美绝伦的作品在眼前栩栩如生的展陈,我才真正理解这两个词分量——是他怀揣坚韧执着的初心,带领团队面对千万次失败仍不肯放弃的笃定,更是如今“90后”“00后”接过瓷土时,眼里闪着的与他当年一样的光。

如今,窑火依旧在车间里跳动,像一颗永不熄灭的文明火种。而李学武和那些年轻的传承者们,正用双手将这火种传递下去,让唐白瓷的温润、牡丹的雍容,在更多人心中绽放,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芒,照亮更远的未来。这,或许就是 “文明中国”最生动的模样——窑火不熄,文明永续。

来源:新华网

编辑:舒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意外!郑智要是接手青岛西海岸将点燃第一把火,考虑送走四位王牌

意外!郑智要是接手青岛西海岸将点燃第一把火,考虑送走四位王牌

阅尽天下精彩
2025-11-15 17:40:01
强冷空气即将来袭!广西局地或降温12℃以上,降雨、大风同步上线!

强冷空气即将来袭!广西局地或降温12℃以上,降雨、大风同步上线!

南国微生活
2025-11-15 17:37:38
2025年11月16日「万灵吉历」运势提前看

2025年11月16日「万灵吉历」运势提前看

白龙王
2025-11-15 16:50:17
离谱!上官正义举报人贩子反遭扣留,被反问:你咋不去帮美国打仗

离谱!上官正义举报人贩子反遭扣留,被反问:你咋不去帮美国打仗

乌娱子酱
2025-11-03 14:27:14
“婚变风波”仅10天,31岁章泽天又官宣喜讯,野心太大藏不住了!

“婚变风波”仅10天,31岁章泽天又官宣喜讯,野心太大藏不住了!

陈意小可爱
2025-11-15 14:21:44
张家界荒野求生最后一名女选手“冷美人”退赛,还剩14名男选手,赛事方:她呕吐晕倒被送医

张家界荒野求生最后一名女选手“冷美人”退赛,还剩14名男选手,赛事方:她呕吐晕倒被送医

极目新闻
2025-11-14 14:44:15
6国外援候命,高市通知全球,对华打响第二枪,解放军被逼上硬菜

6国外援候命,高市通知全球,对华打响第二枪,解放军被逼上硬菜

泠泠说史
2025-11-14 18:02:51
闹大了!许家印被抓后,老家也乱套了,有人竟想去他家祖坟闹事!

闹大了!许家印被抓后,老家也乱套了,有人竟想去他家祖坟闹事!

历史伟人录
2025-11-15 15:15:03
离谱,iOS 26 液态玻璃效果又改了!

离谱,iOS 26 液态玻璃效果又改了!

花果科技
2025-11-13 10:30:47
“按资产的5%交税!”美国加州将率先推行全球首个亿万富翁财富税

“按资产的5%交税!”美国加州将率先推行全球首个亿万富翁财富税

AI商业论
2025-11-15 17:07:51
妹子“把胸放桌上休息”被拍走红!女菩萨们不服发照片PK:最后这波赢麻了

妹子“把胸放桌上休息”被拍走红!女菩萨们不服发照片PK:最后这波赢麻了

经典段子
2025-10-11 22:34:42
0度光脚、礼仪“焊死”:西班牙王后的体面与坚守

0度光脚、礼仪“焊死”:西班牙王后的体面与坚守

述家娱记
2025-11-15 11:02:06
顶级资本“抄底”消费 频现大手笔买入

顶级资本“抄底”消费 频现大手笔买入

财联社
2025-11-15 08:05:03
李沁年轻时腿很肥嫩

李沁年轻时腿很肥嫩

阿废冷眼观察所
2025-11-15 12:10:49
为什么女朋友觉得年入百万很简单?网友:她一定有个做足浴的闺蜜

为什么女朋友觉得年入百万很简单?网友:她一定有个做足浴的闺蜜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1-04 16:38:29
综述|日本多方人士批评高市早苗涉台错误言论

综述|日本多方人士批评高市早苗涉台错误言论

新华社
2025-11-15 00:21:28
北京一批机关食堂正式向公众开放,食客:慕名而来,物美价廉

北京一批机关食堂正式向公众开放,食客:慕名而来,物美价廉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2025-11-14 09:00:45
女生穿成这样去健身房,真的合适吗??

女生穿成这样去健身房,真的合适吗??

健身厨屋
2025-10-20 12:22:34
詹姆斯最快下周三首秀引热议!专家看好复出:为湖人带来巨大助力

詹姆斯最快下周三首秀引热议!专家看好复出:为湖人带来巨大助力

罗说NBA
2025-11-15 06:42:37
和讯投顾陈晖:周末突发三大消息,下周行情剧本已出炉

和讯投顾陈晖:周末突发三大消息,下周行情剧本已出炉

和讯网
2025-11-15 18:08:13
2025-11-15 19:00:49
方鉴新闻 incentive-icons
方鉴新闻
方寸之间,鉴别真伪!
888文章数 6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上海博物馆“压箱底”的书法!由一位顶级富二代所写,水平超越古人

头条要闻

山西"狗咬人被摔死"案狗主家10人进院 喊"弄死你全家"

头条要闻

山西"狗咬人被摔死"案狗主家10人进院 喊"弄死你全家"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被骗婚?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汽车要闻

限时10.59万起 新款星海S9将11月19日上市

态度原创

艺术
教育
家居
旅游
公开课

艺术要闻

上海博物馆“压箱底”的书法!由一位顶级富二代所写,水平超越古人

教育要闻

语言·文化·国际视野:中国传统文化英语教学创新实践展示会暨第九届中国英语教师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家居要闻

现代简逸 寻找生活的光

旅游要闻

“莲韵赏秋 闽赣有约” 广昌文旅推介会在福建三明举办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