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经典智慧,破解临床呼吸难题
——随县中医医院成功举办重温“四大经典”之中医医师培训第十讲《伤寒论治喘的八种思路》分享会
为深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动经典理论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10月31日下午,随县中医医院成功举办中医医师培训第十讲之《伤寒论治喘的八种思路》,本次培训聚焦《伤寒论》中关于喘证的经典条文与经方应用,通过理论解析、案例研讨及临床经验分享,深入挖掘张仲景辨证施治的核心思想,吸引了全院中医医师参与,现场学术氛围浓厚,反响热烈。
![]()
此次培训由肺病科副主任医师余顺顺主讲,以“《伤寒论》中喘证的八种治疗思路”为核心,系统梳理了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少阴病、厥阴病、太阴病等六经体系中喘证的病因病机及对应方剂。他指出:“《伤寒论》中喘证多因外感风寒、内伤痰饮或虚实夹杂所致,其治疗需紧扣六经辨证,灵活运用麻黄汤、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柴胡汤类方等八大经典方剂。”
为强化理论落地,培训设置“病例讨论环节”。副主任医师王保山分享了一例用“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成功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急性价值的案例。患者因受凉后喘息加重,痰多清稀,结合舌淡苔白腻、脉弦紧等体征,辨证为“外寒内饮”,经方加减治疗后症状显著缓解。
青年医师吴习武则提出临床困惑:“部分哮喘患者表现为寒热错杂,如何精准选方?”余顺顺回应:“可参考‘柴胡类汤’加减,既和解少阳、又清热化痰,体现经方合方思维。”互动讨论中,参会者还围绕“儿童喘证用药剂量把控”“经方与穴位贴敷联合应用”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
参训医师纷纷表示,此次培训不仅深化了对《伤寒论》喘证理论的理解,更掌握了“辨病-辨证-辨体”相结合的临证方法。邵徽金医师感慨:“过去遇到顽固性哮喘常依赖激素,如今学会用‘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清肺平喘,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均显著提升!”
科教科王晶晶在总结中表示:“此次培训是我院‘经典进临床’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未来将建立喘证经方数据库,整理典型病例形成诊疗规范,并推动经方在慢阻肺、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规范化应用。”他鼓励医师“以经典为基、以临床为师”,持续提升中医解决急危重症的能力。
![]()
此次分享会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中医文化的深度浸润。我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经典智慧融入日常诊疗,让经方这一“简、便、验、廉”的中医瑰宝惠及随县群众,为推进健康随县建设贡献中医力量。(王晶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