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专业化特钢企业,中信特钢始终屹立潮头,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基石”,为完成“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注入坚实底气,为全球特钢行业的发展贡献具有影响力的“中国方案”。近年来,公司持续强化科研能力和ESG建设,在钢铁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展现出强大的业绩韧性和穿越周期能力,并以持续的高分红获得投资者认可。
营收逆势增长,股息率行业领先
近日,2025年度《证券市场周刊》市值管理金曙光奖评选活动启动。中信特钢(000708.SZ)作为中国中信集团旗下、中信泰富有限公司控股的专业化特殊钢制造企业集团,凭借稳健的业绩、高质量的信息披露、突出的ESG表现和投资者回报工作,入围金曙光“优秀董秘奖”评选。此外,公司还主动申报了“投资回报奖”评选。
2021年以来,在钢铁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中信特钢历年现金分红比例始终维持在50%左右,分红力度超过大多数上市钢企。公司积极响应2024年新“国九条”关于强化投资者回报和市值管理的要求,于2024年12月披露市值管理制度文件,并增加分红频次。在今年派发2024年度现金分红25.6亿元后,公司又于8月公告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中期分红金额达10.09亿元。截至目前,今年已落实的分红总额累计达35.7亿元。Wind数据显示,中信特钢近12个月的股息率达5.03%,在同行业中排名第一。
优异的投资回报依托于公司稳健的业绩表现。2021年以来,在钢铁行业整体产能过剩、钢价震荡下行的环境中,中信特钢营收实现逆势增长,突破并站稳千亿元大关。财报显示,公司营收从2021年的973.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092亿元。行业排名也持续提升,在中证钢铁成分指数的48家标的公司中,中信特钢营收排名从2021年的第10位跃升至2024年的第4位;归母净利润从2021年的板块第3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2位。今年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5.3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7.93%,扣非后净利润15.20亿元,增幅达41.98%。前三季度,累计归母净利润达43.30亿元,同比增12.88%,基本每股收益0.858元,同比增长12.89%。
公司认为,中国特钢需求增长空间巨大,特钢产业中长期前景向好。公司在互动平台上表示:“我们对下半年经营环境保持谨慎乐观,公司将继续聚焦主业,优化产品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
出色的基本面和积极的市值管理工作,也赢得投资者特别是长期资本的认可。Wind数据显示,近几年公募基金持续加仓中信特钢,截至今年6月末,公募基金持股数量为1.87亿股,占总股本的3.7%,持股数量和比例均创2023年以来新高。最新三季报还显示,陆股通资金也在三季度大幅增持中信特钢,持股数量从4815万股提升至6519万股,增幅超过30%。机构投资者以实际行动传递看多预期,成为推动公司估值修复的重要力量。在中证钢铁成分指数涵盖的A股钢企中,中信特钢以1.8倍市净率(LF)的估值水平,超越近七成同行(截至10月29日)。
研发强度行业领先,以科技践行国企使命
优异的成绩离不开公司对研发的重视。财报显示,中信特钢年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稳定在3%以上,远超行业平均水平,2024年同比增长3.3%,达到46亿元,创上市以来新高。研发强度方面,2024年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为4.2%,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在A股营收前十的大型钢企中,中信特钢研发强度位居第一。2020年至2025年9月,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达224.5亿元,累计获授权专利1851项,其中国际专利占50项。
高强度研发投入与创新积累,催生了“最细金刚线、最深万米油田用钢管、最长疲劳寿命气门弹簧钢”等“八最”产品的横空出世。这些成果正是公司将“科技创新”置于战略首位、以“实干兴邦”践行使命的生动写照。
2024年6月30日,举世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这座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的主缆,由中信特钢旗下兴澄特钢研发的2060MPa级超高强度桥梁缆索钢丝编织而成;海中锚具则由另一子公司大冶特钢提供的高韧性锚具用钢牢牢锁定。
旗下天津钢管的套管正战斗在中国首口万米科学超深层油气探索井——深地塔科1井。该井于今年2月20日胜利完钻,深度达10910米,一开二开所用套管全部由天津钢管供货。
在国内迄今为止产量最大的海上气田——“深海一号”二期工程中,来自天津钢管的深海管线用管也成功应用于渤海千亿方大气田,守护我国迈出深海油气规模化开发的关键一步,保障国家能源命脉。
旗下靖江特钢则成功开发全球首个300MW级别压缩空气储能井示范项目用套管和中石化“深地工程”抗微生物腐蚀管线用管,为全球新型储能技术大规模应用筑牢材料基石。
大冶特钢研制的M50航空轴承钢,不仅通过中国科学院金属所疲劳测试,更获得SKF、舍弗勒等国际轴承巨头批量订单;多个专项材料通过航空起落架、航天发动机壳体、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材料鉴定和装机评审。
盾构机主轴承用连铸大圆坯支撑国产18米超大直径盾构机创下3项世界之最;9Ni钢板批量应用于20万立方米LNG储罐;P92高压锅炉管打破国外垄断,首次供货国内第四代核电快堆蒸汽发生器;机器人制造领域的滚珠丝杠、RV减速机等核心材料亦实现稳定供货,为“中国智造”装上了强健的“关节”……近年来,中信特钢“三高一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可靠性、特殊用途)产品销量年均增长超40%。
为钢铁行业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中信智慧”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中信特钢高度重视ESG工作,将董事会下设的战略委员会升级为战略、风险及ESG委员会,由董事长担任主任委员,并建立“三层四级”ESG管理架构,将ESG理念全面融入公司战略与经营。今年上半年,公司全面实现钢铁长流程超低排放,持续推进重点工序能效提升,炼铁、转炉工序能耗同比分别下降0.74%和2.35%,实现“极致成本”管理与“双碳”战略的有机融合。
作为我国特钢产业的引领者、市场主导者及行业标准制定者,中信特钢积极向行业输出“中信智慧”与“中信方案”,推动全行业加快“双碳”达标进程。
公开信息显示,公司主研发的“一总部多基地”碳管理平台,是国内首个通过欧盟CBAM(碳边境调节机制)和PCF(产品碳足迹)认证的数字化软件。2023年,中信特钢发布全球首份特钢低碳评价标准《(汽车用)特殊钢PCR》,获世界钢铁协会“生命周期评价卓越成就奖”,彰显了中国特钢企业的全球责任与战略远见。
在产品供给端,中信特钢的绿色价值更具乘数效应。其1200mm超大断面圆坯支撑风电装备向“海洋化、大型化”迈进,间接降低度电成本;“超高强细直径切割钢丝”助力超薄硅片高效切割,巩固中国光伏全球领先地位;氢能输氢管道用超厚板则为“氢能社会”铺就材料通途。2024年,公司开发绿色低碳产品55个,销量达125.7万吨。
中信特钢在ESG方面的表现获多家权威机构认可。在路孚特ESG评分体系中,公司最新得分为86分,位居世界钢铁行业领先水平;Wind ESG评级也由2024年的A级提升至目前的AA级,综合得分超过90%的上市钢企。
未来,中信特钢将继续以特别的技术精度攻坚材料科学前沿,在海洋工程、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以特别的低碳决心锚定“行业率先碳中和”目标,深化氢能冶金等颠覆性工艺研发,将“灯塔经验”复制推广;以特别的社会责任持续提升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治理水平,向全球一流标准看齐,让中国特钢企业的“高质量”形象更加闪亮,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不断创立新功。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