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感动人的,只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微小的动作。
昨晚朋友甲请吃饭。
赴宴的路上,朋友甲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实在对不住,今晚有个躲不开的应酬。他们那桌就在我们包间隔壁,待会儿我两边跑跑。”
我们笑着打趣道:“这有什么,赶场子多正常。你以哪边为主?”
他毫不犹豫地说道:“当然是咱们这桌。”
说话间已到饭店。我们八个人点了套餐,都是熟识的朋友,气氛轻松自在。
开酒、斟酒、举杯、闲谈,一切都那么自然。
酒过三巡,朋友甲起身道:“我去隔壁敬个酒,马上回来。”
说着拎了瓶酒,端着酒杯出去了。
他走后不久,包间外传来女子的说笑声。
门帘一挑,朋友甲与一位女士并肩而入。
我认得她——一起吃过两次饭。知道她是做生意的。为人爽朗,酒量还行。
“各位哥哥,”她一进门,就落落大方地开口道:“听朋友甲说这桌都是熟人,我来给大家倒杯酒。”
此时我们都已微醺,酒精让气氛更加活跃。
兄弟丙这几年生意做得不错,手头宽裕,见了漂亮女士格外热情。见她面若桃花,便主动搭话。
这女子何等精明,一眼看穿丙的心思,顺势从他开始斟酒。
看得出来,她来之前已喝了不少,双颊绯红,眼波流转。
丙借着酒意,时而攀她肩膀,时而拉她手腕,言语间尽是调笑。
她也不恼,半推半就间,连劝带哄地让丙喝了七八杯。
那晚用的酒杯大,这七八杯少说也有半斤。
待丙舌头发直、说话含糊时,轮到我这里。
我低声说:“妹子,我真不能多喝了。”
因着前两次饭局上,我始终对她以礼相待,不曾有过轻浮言语。
或许在她印象里,我就是个不解风情的人,或者是个老实人。
听我这么说,她只在我杯底浅浅斟了一层。
我们规规矩矩地喝了八杯,每杯都只是沾唇即止。
丙虽然醉眼朦胧,但也没有喝到十分傻,就看出了门道,遂嘟囔着说道:“这、这可不行……给我倒那么满,给他倒这么少……”
他说他的,没人接他的话,大家继续喝酒。
女子敬完酒,施施然回了隔壁包间。
我们又小酌片刻,朋友甲见差不多了,便说:“要点主食吧?”
这是酒场散席的暗语。大家会意一笑道:“不用了,今天就到这儿吧。”
回到家中,泡了杯清茶。
茶香袅袅间,回想今晚酒局,忽然有些感悟,也有些小感动:那女子和我毫无瓜葛,却在给我倒酒时手下留情。
而心底的感悟,是这些年见过太多这样的场景:有人以为在酒桌上占了便宜,实则吃了暗亏。就像去年在另一个饭局上,有位老总对服务员呼来喝去,自以为威风,结果结账时发现多算了两道菜钱——服务员悄悄记下了这笔账。还有次见人为了显示能耐,当众夸下海口要帮人办事,事后却费尽周折,赔进去的时间精力远超过当时那点虚荣。
有时候,感动人的,只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微小的动作;同样,让人记恨的,也往往是一个不经意的轻慢,一次自以为是的玩笑。
人与人的交往,就像在暗室里系扣子——你看不见,但每个动作都会在天明时分显现结果。
兄弟丙以为占了便宜,拉着美人的手,说着俏皮话,好不得意。可他付出的代价是半斤白酒,是第二天的头痛欲裂,是在场众人心照不宣的摇头。而我因着平日里的庄重,反倒全身而退。
这让我想起父亲常说的话:世上所有的便宜,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你以为省下的,总会用另一种方式还回去;你以为得到的,往往伴随着更珍贵的失去。
人到中年渐渐明白,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能占多少便宜,而在于懂得哪些便宜不能占。那些需要放下尊严换来的,那些建立在他人难堪之上的,那些用健康作抵押的——表面看是馈赠,实则是陷阱。
就像今晚这杯酒,喝得体面,才能醉得从容。
窗外月色正好,茶已微凉。想起《菜根谭》里的句子:“不求非分之福,不贪无故之获。”这大概就是中国人最朴素的处世哲学——不占便宜的人,最后往往最不吃亏。
这世间的得失,从来都是公平的。你以为在占便宜时,其实已经在吃亏的路上;而当你选择守拙、守分、守礼时,生活自会以另一种方式补偿你。
占便宜处,便是吃亏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