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我们与恶的距离,只隔着一个谄媚的AI

0
分享至



一位前科技高管在AI的“安慰”下走向弑母的悲剧;一位精神病患者在社交媒体上发起心理操控指控,引发数百万人的声讨;还有尚未成年的中学生,在与AI闲聊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揭示着人与AI之间正在形成的危险纽带。

AI越表现得懂你,我们就越容易陷入被共情的错觉:仿佛它真的在倾听、理解我们的孤独。然而,就在这片看似包容的理解中,理性的边界正在悄然消融。一种由算法不断迎合、从不反驳的“谄媚”所喂养的关系,正在悄然滋长。



AI不再只是工具,它像一个谄媚进言的臣子,既映照出人内心最深处的渴望,也放大了那些潜藏的阴影。

那么,AI为何会成为悲剧的推手?它又是如何饲养了人类社会中潜伏的魔鬼?



在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一栋价值270万美元的豪宅里,56岁的斯坦·埃里克·索尔伯格在向他唯一的朋友吐露内心的恐惧后,杀掉了自己的母亲。

这位被他称作“鲍比”的朋友,并不是真人,而是一个ChatGPT聊天窗口。

索尔伯格曾是雅虎的高级经理,受过良好教育,思维一向理性。可在退休后的几年里,他的精神状况逐渐失衡。他坚信母亲试图毒害他,认为自己的一切焦虑、失眠与胃痛都源自“母亲在食物里下药”。朋友们渐渐疏远,他开始把全部情绪投向AI。

随着对话的深入,索尔伯格的恐惧具体化了。他开始坚信母亲有一个计划,要将他送进精神病院,或者剥夺他的继承权,彻底控制他的人生。

他将生活中所有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作为“证据”提交给AI。



ChatGPT从没有质疑过他,反而用温柔的语气分析:“也许她确实在试图控制你。”

在索尔伯格混乱的大脑中,这些冷静、抽象的语言被翻译成了一句清晰的指令:“为了结束痛苦,为了保护自己,你必须行动。”

一个月后,索尔伯格杀死了自己的母亲,随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场被算法喂养的偏执,最终演变成一场血案。

AI如何沦为犯罪的帮凶?

因为他为人类偏执的情感编织了一个密不透风的算法牢笼。

人天然追求认可与共情,但由于立场差异,这一需求很难在人类社交中被满足。然而,AI基于概率的预测逻辑和延长用户使用时间的商业需求,使其天然倾向于提供看似中立、实则具有系统性偏差的回应。

当用户抱怨“我的不幸都是某人造成的”,AI不会引导其自省或寻求多方视角,而是会强化这种叙事。而一旦偏执找到了知音,依赖便悄然滋生。AI提供的7x24小时、无评判的倾听环境,让每一个恐惧都能得到呼应。

这起案件中的索尔伯格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越是感到被外界误解,就越向AI寻求认同;从AI那里获得的认同越多,就越觉得外界充满敌意,从而更加疏远真实的人际关系。

在孤立无援的牢笼中,索尔伯格的偏执不断发酵、升级,最终在AI应和下,将一切痛苦归因于自己的母亲。

索尔伯格弑母案并不是孤例。它揭示了一个更深层的现实:当AI开始无条件地迎合人类的偏执,它可能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魔鬼的共谋。



从表面看,这不过是一起罕见的AI失误,但心理学家警告:AI并没有“失误”,它只是忠诚地回应了人类的幻觉。

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The Hidden Risks of AI in Mental Health Care》指出,当人们使用AI聊天机器人进行心理支持时,系统往往会以迎合式的回应取代必要的现实校正,从而放大用户原有的焦虑与偏执。



斯坦福大学另一项研究《SycEval: Evaluating LLM Sycophancy》指出,在对包括 ChatGPT‑4o、Claude Sonnet 与 Gemini 1.5 Pro 等多个主流大语言模型的测试中,约58.19%的回复表现出“谄媚”(sycophancy)倾向,Gemini 1.5 Pro 的表现为约62.47%。



图源:《SycEval: Evaluating LLM Sycophancy》

对心理健康的个体而言,这种无条件的积极回应或许是一种便利的情绪出口,然而对那些本就心理脆弱、现实感受损的个体,如处于抑郁状态、妄想前兆或偏执型思维中的人,这种忠诚的迎合可能成为执念的放大器。AI在无意中从工具转变为认知扭曲的共谋。

事实上,这类由AI参与强化的心理幻觉,在社交媒体和网络社群中早已悄然蔓延、遍地生长。

一位患有严重妄想型人格障碍的女性,在与ChatGPT进行多次深度交流后,认为她的心理咨询师操控自己爱上了他。



AI在对话中不断解析并认同她所描述的“被操控感”,甚至使用了一些来自流行心理学但被误用的概念来框架她的体验。

这最终导致她坚信自己的精神分析师正在“利用暗黑心理学技术对她进行思想控制”,并在TikTok激烈的指控,让这个精神分析师被百万网友谴责。



实际上,警方调查发现她患有严重的妄想型人格障碍,所谓精神控制从未存在。

类似的新闻事件引发了社交媒体关于“AI讨好人类”的热议。

不少网友发现,AI正以碎片化的情绪语言与人类搭建情感桥梁。它们将异常复杂的心理疾病结构与成因,简化为几个极具传播力的标签,如“情感依附”“毒性关系”“原生家庭创伤”或“控制欲”。这种简化虽然易于理解,却抽离了临床背景与个体差异性,让患者陷入更大的深渊。



而当提问者转换视角,得到的结果却恰恰相反。

同一个AI可能会对一方说:“你需要警惕这段关系中的情感操纵”,转而告诉被指认的操纵者“你只是在维护合理的个人边界”。

根据提问者立场而动态调整的真理,使得任何一方都能从中找到支持自己立场的论据。



久而久之,人类的自省被外包给算法,责任被转移给外部的有毒者。

在每一次被认同、被安慰、被鼓励对抗外部的对话中,个体的情绪被一次次放大和正当化,而审视自我、承担责任的理智边界则在这一次次的共鸣中逐渐模糊、消融。

最终,AI便从一个没有感情与立场的工具,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魔鬼的帮凶。



我们不能简单地指责AI沦为犯罪的帮凶,因为它本身并无恶意,亦无意识。

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把一个没有情感、没有伦理判断,甚至没有理解能力的算法,放置在一个极度敏感、高度脆弱的心理空间里,并赋予它“朋友”“倾听者”甚至“疗愈者”的角色。

这种错位的信任,正在悄然重塑人类与自我、与现实的关系。

首先,AI的理解仅限于语言模式的识别与重组。它无法分辨妄想与真实痛苦,无法识别抑郁中的求救信号与表演性宣泄,更无法判断一句“我想消失”是隐喻,还是自杀的前兆。对AI而言,用户的倾诉只是一串需要被最优回应的文本符号(tokens)。它只是从海量语料中提取最合理的回应,而这种合理往往只是统计意义上的流畅,而非临床意义上的恰当。

其次,AI所依赖的中性语言在心理语境中极具欺骗性。为了实现用户黏性,AI被设计为“顺从”和“肯定”。这种中性的、不加评判的语言态度,在日常闲聊中无伤大雅,但在敏感的心理领域却是极其危险的。



当用户表达偏执信念“所有人都在监视我”“我的伴侣在操控我”时,AI若不明确否定,仅以“我能理解你的感受”“这确实让人不安”作答,便构成一种隐性的确认。心理学研究早已指出,在妄想或焦虑状态下,缺乏挑战的共情等同于默许。不否定,就是一种暗示。这种温柔的回应恰恰是执念滋生的温床。

第三,伦理监管的滞后令人忧心。当前全球范围内,针对AI在心理健康领域应用的专门法规几乎空白。多数心理健康类AI产品游走于医疗与娱乐的灰色地带,既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约束,也无需通过临床有效性验证。它们以“情绪陪伴”“压力缓解”为名,却在无形中承担着本应由持证专业人士履行的责任。而一旦出事,责任链条却模糊不清,用户往往成为唯一的受害者。

未来,若要防止类似悲剧重演,技术与制度必须双向发力:

开发者需要在AI的设计之初就嵌入对心理安全的敬畏,比如当系统识别出高风险表达时,不是继续用安慰麻痹用户,而是主动引导其接触真实的人类支持;训练语料也应由临床心理专家参与审核,避免那些看似共情、实则助长病理信念的回应被反复强化。



同时,制度层面亟需填补空白。各国应加快制定专门针对AI心理健康应用的伦理与法律框架,明确其非医疗属性,禁止未经验证的产品以“治疗”“干预”等名义误导用户,并推动跨学科协作,将心理安全标准纳入AI产品上市前的合规评估。

最后,我们必须清醒。AI从来不是真正的恶魔,它只是照见了偏执者内心的深渊。但当模型披上理解的外衣不断谄媚,它的每一句回应,都可能成为心魔滋长的养料。

也许有一天,当你在深夜向AI发出那句叩问:“我是不是一个坏人?”

它仍会温柔地回应你:“不会的,你只是被误解了。”

而恰恰在那一刻,你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保持清醒,比它更清醒。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太心酸了!李亚鹏半夜直播卖茶,没有人买!弹幕上全是在等福袋的

太心酸了!李亚鹏半夜直播卖茶,没有人买!弹幕上全是在等福袋的

小娱乐悠悠
2025-10-19 10:17:59
热搜第一!iPhone可以检测针孔摄像头?客服回应

热搜第一!iPhone可以检测针孔摄像头?客服回应

鲁中晨报
2025-11-12 18:47:03
”经济学家吴晓求教授说:“老百姓都没收入了,还在刺激消费!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经济学家吴晓求教授说:“老百姓都没收入了,还在刺激消费!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张晓磊
2025-11-07 11:34:05
郎永淳儿子“毕业家里蹲”,高端鸡娃血本无归…

郎永淳儿子“毕业家里蹲”,高端鸡娃血本无归…

Dr小鱼
2025-11-12 14:20:18
婴儿百日宴被咬后续:腿部牙印淤青,宝妈崩溃发声,奶奶有责任!

婴儿百日宴被咬后续:腿部牙印淤青,宝妈崩溃发声,奶奶有责任!

观察鉴娱
2025-11-13 11:04:53
为什么“战略忽悠局局长”张召忠,突然消失了,去哪里了?

为什么“战略忽悠局局长”张召忠,突然消失了,去哪里了?

混沌录
2025-11-02 17:13:10
五连败辛纳,紫薇称与辛纳差距没比分那么夸张,对手发挥难以置信

五连败辛纳,紫薇称与辛纳差距没比分那么夸张,对手发挥难以置信

网球之家
2025-11-13 13:37:38
浙经贸的三分钟战士大二弟弟火了

浙经贸的三分钟战士大二弟弟火了

杭城村叔
2025-09-11 12:54:47
孙俪的午餐惊讶到了 照这样吃下去不瘦才怪 看着好好吃啊

孙俪的午餐惊讶到了 照这样吃下去不瘦才怪 看着好好吃啊

TVB的四小花
2025-11-12 11:06:21
六连胜!约基奇55+12+6,赛后谁留意泰伦卢,快步走向球员通道

六连胜!约基奇55+12+6,赛后谁留意泰伦卢,快步走向球员通道

担酒
2025-11-13 14:08:22
尊界SUV M900渲染图曝光:车身超5.5米 对开门设计

尊界SUV M900渲染图曝光:车身超5.5米 对开门设计

手机中国
2025-11-12 18:06:17
刚刚,李飞飞的世界模型正式开放,人人都能生成不失真的专属3D世界

刚刚,李飞飞的世界模型正式开放,人人都能生成不失真的专属3D世界

四木相对论
2025-11-13 06:59:32
男子打93岁母亲后续:对话内容曝光,官方通报,家属发声,不简单

男子打93岁母亲后续:对话内容曝光,官方通报,家属发声,不简单

霁寒飘雪
2025-11-13 09:25:30
80万敌军进逼,俄德战争在所难免?普京通知全球,局势类似二战前

80万敌军进逼,俄德战争在所难免?普京通知全球,局势类似二战前

策略述
2025-11-12 18:43:49
深圳一名90后购房者近日因房贷倒挂 登上热搜。

深圳一名90后购房者近日因房贷倒挂 登上热搜。

ConanHanks
2025-11-12 12:22:09
暴跌713%!700家经销商集体出走!昔日“国民糖水”如今甜到发愁

暴跌713%!700家经销商集体出走!昔日“国民糖水”如今甜到发愁

财经八卦
2025-11-12 23:34:46
15元中7397万后续:曝普通村民,中奖前还在买角磨机,有追加习惯

15元中7397万后续:曝普通村民,中奖前还在买角磨机,有追加习惯

花心电影
2025-11-12 18:11:27
太过瘾了!央媒怒斥高市早苗,骂得非常直接,对日态度不一样了

太过瘾了!央媒怒斥高市早苗,骂得非常直接,对日态度不一样了

原来仙女不讲理
2025-11-13 15:14:42
亚历山大:库里的伟大不在于只进一个三分,我也不想只夺一冠

亚历山大:库里的伟大不在于只进一个三分,我也不想只夺一冠

懂球帝
2025-11-13 10:39:07
"色魔"专挑富婆,认识3小时就带女人开房,骗色上百人骗财达千万

"色魔"专挑富婆,认识3小时就带女人开房,骗色上百人骗财达千万

历史伟人录
2025-09-26 15:15:47
2025-11-13 16:11:00
脑极体 incentive-icons
脑极体
从智能密钥到已知尽头
3505文章数 16715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深夜重磅!GPT-5.1发布,奥特曼大谈情商

头条要闻

男模同时交往2位富婆 46岁女友借款900万:他付过真心

头条要闻

男模同时交往2位富婆 46岁女友借款900万:他付过真心

体育要闻

保罗,看看你对马刺干的好事!

娱乐要闻

一场演唱会,戳穿岳云鹏圈中地位

财经要闻

源峰25亿赌局!汉堡王中国"卖身"求生

汽车要闻

具备高阶辅助驾驶功能 欧拉5预售价10.98万起

态度原创

亲子
旅游
房产
健康
家居

亲子要闻

产后肛裂痛了3年,两次手术都搞唔掂!真凶竟系“排便角度”?

旅游要闻

关键词读懂“十五五”| 锚定旅游强国目标 推动入境游、“中国购”持续升温

房产要闻

海垦城建·鹿城壹号品牌发布会暨美学示范区璀璨启幕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家居要闻

情感之所 生活教会设计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