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宁芝 实习生 罗语熙
朱丽,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肝病二科副主任医师。在同事眼中,她是一个既“飒”又“暖”的人。
生活中,短发、穿着黑衣黑裤的她,骑着摩托车穿行在城市街头,个性洒脱干练。然而,当她走进医院,换上白大褂后,便完全变了一个模样。门诊时,她全身心投入、专注于工作;病房里,她会用柔和的语气与患者沟通,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
![]()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肝病二科副主任医师朱丽
敢想敢做:
“跨界”学习肿瘤知识
见到朱丽时,她正在吃午餐。这是她为数不多的休息时间,因为除了日常的门诊工作,她还在进修肿瘤相关知识。
朱丽认为,作为一名医生,终身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肿瘤和肝病的治疗领域。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层出不穷,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她用一口“洒脱”的四川话补充说:“随着我们医院病种的变化,医生肯定要在现有能力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拓展新的专业领域。”
她坦言,随着患者逐渐增多,不少肝病合并肿瘤等其他疾病的患者也在增加。尤其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许多患者年纪大了后,不仅有肝病,还有其他并发症,仅仅治疗肝病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朱丽解释道:“比如,肝硬化患者在肝功能出现问题后,如果合并了肿瘤,我们不仅要处理肝病,还要考虑肿瘤的治疗,不能简单地分开处理。所以,我决定通过进修,将肿瘤治疗纳入我的专业领域。”
她笑着说:“肿瘤的知识太多,从最基础学起确实挺难的,充满了挑战。”为此,她花了大量时间阅读肿瘤学科相关书籍,跟随专业医生学习,并进行实践应用,“这样才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真正掌握知识。”
![]()
朱丽参加学术讲座
![]()
朱丽医生正在看诊
耐心柔软:
让医疗更有温度
朱丽曾接诊一名重度肝衰竭并合并感染的患者。当时,因情况危急,她立刻与同事一起为其开展人工肝治疗。然而,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突然发生休克和冷颤,意识模糊。尽管朱丽内心不安,但她紧紧握住患者的手,温柔坚定地告诉他:“你放心,你肯定能好!我们一直陪着你的。”
患者苏醒后回忆说,在休克期间,他感觉到手上有一种温暖的力量,一直牵着他,同时耳边传来鼓励的声音,让他感到心里无比踏实。得知这个声音来自朱丽后,患者康复后专门为她送上鲜花表示感谢。
“所以,除了治疗本身,医疗中的人文关怀同样重要。”朱丽强调,“我一直觉得,医生这份工作带给我的,不仅是专业上的成就感,更是患者感激的眼神和信任,这让我坚持了下来,始终没有放弃。毕竟,医学是我热爱的事业。”她还提到,作为医生,最重要的是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和沟通。她认为,良好的沟通能增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并帮助他们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态。
作为一名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朱丽也时常面临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平衡问题。她坦言,医生的工作异常辛苦,几乎没有完整的假期,尤其是在节假日,经常需要值班、加班,无法像普通家庭成员那样随时陪伴在家人身边。
尽管如此,朱丽依然坚定地选择了这条从医之路。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她计划继续深化自己在肿瘤和肝病治疗领域的专业知识,并努力将一站式医疗服务做得更加完善,帮助更多患者免去奔波于不同医院之间的烦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