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爷今年68岁,一直坚持用猪油炒菜。他常说:“我们小时候吃的就是猪油饭,身体哪有这么多毛病?”
可最近体检时,医生看到他血脂偏高、肝功能轻微异常,一脸忧虑地说:“老赵,这锅油,可能要换换了。”赵大爷有些不服,觉得自己一辈子吃得好好的,怎么就不行了?
他带着疑问回了家,和老伴商量着,要不要真的把家里的猪油换成稀罕的“植物油”?其实,像赵大爷这样的犹豫和困惑,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遇到过。
![]()
猪油炒菜香,难道真的对健康不好?或许你一直被一些老观点困扰着。猪油和植物油,究竟谁更适合中老年人的餐桌?医生建议,一定要看完以下内容再下结论。
最近几年,网络上关于“猪油是健康还是不健康的”争论一次次升温。有说“猪油是天然油脂,比精炼植物油好”,也有说“吃猪油增加心脑血管风险,要小心”。那些小时候用猪油拌饭的香味,真的该彻底告别?
猪油对健康到底好不好?医生权威解读
“猪油不健康”还是“猪油其实更天然”?这个话题常常一边倒被情感裹挟。可科学的答案,往往反常识。
猪油本质上是一种动物性饱和脂肪含量较高的油脂。每100克猪油,大约有39-45克是饱和脂肪酸,而橄榄油、玉米油、花生油等植物油的饱和脂肪酸大多在15%以下。
![]()
世界卫生组织曾明确提出,长期摄入过多饱和脂肪酸,会提高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脑卒中的风险。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涉及12万人、追踪28年的大型调查显示,只要用植物油替换部分动物油,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可下降21-30%。
而我国《膳食指南(2022)》同样强调,“建议以植物油为主,适量多元化”,猪油必须适度食用。
但这就意味着猪油“一口都不能吃”吗?并不是。营养学家认为,偶尔食用少许猪油,并不会直接带来健康危害,尤其是饭菜里少量食用,对多数健康成年人来说无碍。
但如果将猪油作为烹饪主力油,长期摄入过量,则确实大概率提高胆固醇和心血管病发风险,这已经被多项国内外权威研究反复证实。
![]()
更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猪油因熔点高(28-48℃),高温烹饪时相比植物油更容易产生反式脂肪酸及有害氧化产物,这对于老年人来说加重了肝脏和血管的负担。
长期用猪油炒菜,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如果像赵大爷那样,经年以“猪油当家”,身体会有哪些变化?以下三点,是医学观察中最为常见的。
血脂水平升高,特别是低密度胆固醇(“坏胆固醇”)显著增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1年的一项社区调查显示,长期以猪油烹饪者,其LDL胆固醇平均高出植物油组17.2%。高血脂进一步带来心梗、脑卒中等风险上升。
心血管疾病发病概率上升。
北京协和医院多中心回顾数据显示,中老年人长期每周使用猪油5次以上,心血管病发病率提升了25-36%(与同龄植物油使用者比)。尤其原本就有“三高”基础病的人群,要引起高度重视。
![]()
肝脏负担加重,部分人出现脂肪肝倾向。
不仅含饱和脂肪酸,还常与动物蛋白、胆固醇同食,这对肝脏代谢挑战更大。有研究指出,肥胖和中高龄人群如摄入过多动物油,其脂肪肝发生率可增加12-18%。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并不是吃了一顿猪油菜就会生病,而是长期、大量、以猪油为核心烹饪方式,才是真正的风险来源。少量、多品种合理轮换,才是预防慢性病的最佳用油策略。
家庭健康用油,医生建议这样做,三招轻松避坑
这里,也许你会问:家里老人一直喜欢猪油香味,难道必须一刀切吗?其实完全没必要,但需注意方式。
建议一:主力用油换成植物油,猪油偶尔点缀增香。日常烹饪尽量以大豆油、橄榄油、菜籽油、花生油等植物油为主,这样可保证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充足,有助控制血脂。
![]()
建议二:做菜别高温爆炒,低温慢炖更有利健康。高温油炸、爆炒中猪油最易“变质”,产生有害物。
如果喜欢那口“猪油拌饭”,建议点到为止;可利用“最后点猪油”或以少量调香、增味、节制食用。
建议三:全家每年检查一次血脂、肝功,关注健康反馈。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应每年至少复查一次血脂和肝功能指标,如发现明显提升,应及时调整饮食结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