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女子想为亡夫再生一个孩子遭拒”的话题冲上热搜第一,引发广泛关注。
事情发生在2020年的秋天,张女士和丈夫费了两年的时间,才通过试管婴儿诞下一子,可是丈夫却突发脑动脉瘤40个小时就没了。
看着怀里刚会走路的儿子,眉眼和爸爸一模一样,李女士突然想起医院还冻着他们的胚胎。
“再生一个,让孩子有个伴,也留个他的念想”。
![]()
可是这个念头刚说出口,却被医院泼了冷水:“必须夫妻双方签字,少一个都不行,总不能让孩子出生就没父亲吧?”
李女士想不通:胚胎是夫妻俩一起做的,丈夫生前巴不得多要个孩子,怎么人走了,连这点念想都要被掐断?
于是她一纸诉状把医院告了,可一审二审都输了。
就在所有人以为没希望的时候,福建省高院的再审判决,给这事儿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
医院的“硬规矩”
李女士第一次找医院时,接待的医生直接拿出《知情同意书》。
指着“夫妻双方签字”那条说:“这是国家规定,我们不能破例。”
可是李女士想不通,自从2018年开始,李女士和丈夫熬了2年半试管才生下儿子。
![]()
之后两人也有要二胎的打算,所以继续来医院签字、抽血、续费保存胚胎,丈夫都全程陪着。
这些记录医院电脑里清清楚楚,难道人没了,生前的意愿就不算数了?
但其实医院也是头一次遇到李女士这样的事情,所以还特意为了这事儿,开了伦理委员会会议,可结果还是拒绝。
医院说法是:“这不是普通医疗服务,是造人,得考虑社会影响。”
![]()
他们的核心理由有俩:一是卫生部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要求夫妻共同签字,李女士一个人来不符合规定。
二是伦理上说不过去,“单亲家庭会不会让孩子成长有偏差?总不能让孩子没出生就没父亲吧?”
可李女士对这样的理由并不认可,她翻了很多论文,上面写着“只要监护人足够坚强,单亲家庭的孩子一点不差”。
![]()
她自己有稳定工作,公婆天天催着她做手术,拍着胸脯说 “孩子我们帮你养”,连抚养费都提前准备好了。
所以显然,李女士和医院无法达成共识,于是,李女士一纸诉状将这个曾给自己带来第一个孩子的医院告上了法庭。
但是一审二审李女士都败诉了,可是李女士依然没有放弃,而这一次,事件迎来了转机。
![]()
法院的“人情味”
李女士的案子走到福建省高院时,几乎没人看好。
毕竟一审二审都输了,医院拿“合同履行完毕”“单身妇女禁做试管”当理由,全是法理依据。
可再审法官的一句话,直接点醒了所有人。
![]()
“夫妻俩生完一胎还续存胚胎、年年交钱,这不是想生二胎的意思吗?”
2022年6月,再审判决下来,法院明确支持李女士,让医院必须给她做手术。
这可不是法官拍脑袋决定的,每一条都戳在要害上。
![]()
法官首先纠正了医院对于李女士“单身妇女”的论断。
高院民一庭的宫静法官说:“李女士是丧偶,跟没结婚的单身女性根本不是一回事。
关键是她丈夫生前有明确的生育意愿,这胚胎是夫妻俩共同的念想。”
这一下就把医院的“规定牌”给推翻了。
![]()
接着,法官又驳斥了 “伦理问题”。
宫静法官拿出《妇女权益保障法》,上面明明白白写着 “妇女享有生育的权利”。
她强调:“伦理委员会的意见是管理性规范,不能对抗上位法,更不能剥夺人家的生育权。”
而且李女士的公婆特意跑到庭审现场,承诺一起抚养孩子,家庭支持根本没问题。
![]()
而且新生儿的到来,也会给李女士的公婆很大的心理慰藉。
最关键的是合同问题。
医院说“之前的合同已经履行完了”,可法官不认:“夫妻俩冷冻胚胎就是为了后续移植,丈夫突然去世,不能算他们放弃了权利。”
这逻辑一下子就通顺了,总不能因为意外,就把生前的约定全作废吧?
![]()
最终在2023年,李女士接受了胚胎移植手术,可惜没成功。
但她一点不后悔:“至少我为他努力过了。”
而更多和她有相似遭遇的女性,也已经靠法律赢回了希望。
![]()
比如郑州的张某,她和丈夫2024年1月刚签完胚胎冷冻同意书,5月丈夫就意外去世,连第二次移植的日期都定好了。
双方父母捧着积蓄赶来,医院还是摇头:“规定就是规定。”
后来张某告到法院,照样赢了官司。
![]()
这些案子凑到一起,暴露了一个大问题。
科技早就能把胚胎冻在零下196℃保存几十年,可管理规矩还停留在“夫妻必须同时在场” 的老年代。
江苏省人大的刘克希说得好:“法律没禁止的,就该允许。”
当初制定《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时,可能没人想到会有这么多意外情况。
![]()
可现在情况变了,规矩也得跟着变,总不能让技术卡着人情,让活着的人抱着遗憾,让本可以出生的孩子永远冻在液氮里。
更重要的是,这些判决重新定义了“对孩子好”。
有人总说“不能让孩子没父亲”,可在期待中出生的孩子,怎么会不幸福呢?
![]()
结语
有人看完这些案子骂:“都有一个孩子了,何必再遭罪?”
可他们不懂,那些冷冻胚胎对李女士来说,不是“物件”,是亡夫留下的最后念想,是全家的精神寄托。
孩子吃的第一口饭、说的第一句话,都能让她想起曾经的幸福,这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
也有人担心“开了这个头,会有更多人跟风”。
![]()
可法院的判决早就把好关了:只支持那些夫妻生前有明确生育意愿、家庭有抚养能力的情况。
不是谁想做就能做,更不是鼓励“制造单亲家庭”,而是给那些遭遇意外的家庭,留一条续存希望的路。
你觉得法院的判决对吗?如果是你,会支持这样的决定吗?
信息来源:
![]()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文字等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权益,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修改或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