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hanyu
“心动了,谁能送我一台 3D 打印机”。
小红书上 3D 打印有关的热门笔记评论区,经常能刷到这样一句留言。
从 Labubu 手办、到猫猫的喂食碗、爱豆的小卡收纳器,甚至拍立得相机,在各大博主的描述里,拥有一台 3D 打印机,等于收获一个万物皆可造的赛博打工人,它 24 小时不分昼夜工作,你 0 成本开启资本家模式。
![]()
3D 打印,一项曾被《经济学人》称为能够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本应出现在工厂、实验室里,如今被装进黑盒子里进入普通人的家庭,成为了一股科技消费新潮流。
火到什么地步呢?今年 618,京东上 3D 打印机品类一小时成交额同比增长超 10 倍;全球入门级 3D 打印市场(价格低于 2500 美元)前两个季度出货量同比持续增长,超过 95% 都来自中国品牌[1] [2]。
刀法关注到,在这波趋势中带头的不是行业先行者,而是成立近五年的 「Bambu Lab拓竹」。
据深圳商报消息,2024 年,拓竹在全球的营收超过了 55 亿元人民币,净利率高达 30%。今年第一季度,拓竹的营收就已达 20 亿 [3]。这次 618 大促拓竹更在同品类全渠道屠榜,销量同比增长 627%。
拓竹做对了什么?为什么这个品牌能在短短5年内,推动一个硬科技品类走向大众?
![]()
自上而下,重做一遍 3D 打印机
把工业级技术带入消费级产品,关于拓竹的崛起,很多人描述为又一个大疆系降维打击的故事。
事实如此,拓竹品牌创始人陶冶此前的履历显示,创业前他曾负责大疆消费级无人机部门,在大疆 8 年,深谙前司“技术驱动”的打法。
![]()
拓竹品牌创始人陶冶
但在研究完拓竹的产品战略后,我们认为另一层真相是,拓竹参考大疆“自上而下”的产品思维,在消费级市场重做了一遍 3D 打印机。
对于很多硬科技品牌来说,第一款产品总是很容易“失败”的。尤其是在品类渗透率不高,也有其他玩家率先入局的赛道。而拓竹一上来,就把首款产品 X1 系列做成了大爆款。
关键原因在我们看来,是拓竹先为一小群人造了一台更好用的 3D 打印机。
陶冶早期曾在采访中透露,X1 面向的是一个小众群体—创客(makers)。据首次提出 Web 2.0 概念的戴尔·多尔蒂最早的定义,这是一群愿意通过动手实践,努力将各种不同想法变成现实的人。
在 3D 打印的领域里,创客通常是设计师、工程师、建筑师、手工爱好者等等,使用场景主要分为两类:
- 职业需要,比如制造产品原型、建筑模型
- 个人兴趣爱好,比如做手办、DIY 工具配件
因为需求偏刚性,可以说创客群体从 3D 打印机诞生开始,就是这个品类最坚定的核心用户。
但在拓竹推出 X1 系列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创客们的核心需求却没有得到满足。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把时间拨回上世纪 80 年代。
第一台 3D 打印机诞生后,分化出工业级、消费级两个赛道。工业级率先成熟,占据了市场主流,却价格昂贵,从几十万到几千万,普通人根本负担不起。
2005 年,一位英国机械工程师发起开源项目 RepRap ——让 3D 打印机“自我复制”。一台母机打印出零件,再组装成新机器。这项“打印打印机”的实验,直接催生了消费级市场。热钱迅速涌入,创业公司纷纷立下口号:让每个家庭都拥有一台 3D 打印机,由此把市场价格从几万,一路拉低到千元级别,相当于一台智能手机。
然而 3D 打印机却没能像手机一样普及。随着资本泡沫破裂,大部分专注消费级市场的公司在 2016 年前后破产、转型、被收购。需求不足、盈利模式探索失败......在市场复盘的种种原因背后,藏着一个根源性问题—难用。
一方面是使用门槛太高,你要组装机器、建模、调试参数、解决各类技术故障;另一方面是体验不好,打印速度慢、可选耗材少、失败率高,打印堪比赌博,所以当时消费级 3D 打印机也被叫做极客玩具。
创客们通常自带建模技能,但上面的大部分痛点依然存在。
拓竹由此切入,花了近 2 年时间迭代出 X1 系列,定价不算便宜,属于入门级市场的中高端。时代周刊当即将其选入“2022 年最佳发明”榜单,评价“这是亚洲企业首次在性能而非价格上重新定义行业标准。”
X1 的爆火,产品力是基础,也离不开拓竹在营销上的“努力”。
Reddit 公开论坛上,创始人陶冶直接下场做 AMA 在线互动回答,跟 X1 用户畅聊三个小时。
在海外视频网站,我们发现虽然 3D 打印是个小众的内容赛道,但 X1 系列出现在了几乎所有头部博主的测评视频里,拓竹官方发布的第一支 X1 系列样片,收获 200 万+ 播放量,高赞评论直呼“这是我近几年来看过最好的产品展示”。
深入互联网的创客群体成为了拓竹的核心用户,有了“自来水”的支持,拓竹开始加快上新速度,通过做减法、微创新和供应链优化,从创客圈、家庭用户再到初学者分层渗透,进一步触及到入门级 3D 打印市场更低的价格带人群。
至此我们可以从拓竹的路径中,总结出一条类似大疆进入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产品思维,所谓“自上而下”,就是先吃透专业用户,用最好的技术造出最好的产品建立口碑,再去辐射影响更广泛的人群。
在一个大众需求模糊、使用场景还不成熟的市场里,先服务那群“需求清晰”的核心人群,积累势能,这或许是一条更务实的品牌生长路径。但在走向大众之前,除了让价格更加“亲民”,拓竹还需解决另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
普通人为什么要买一台 3D 打印机呢?
![]()
一群人共创,4岁小孩也能造
跟大部分消费品不同,3D 打印机提供的不仅是情绪或者功能价值,更是一种“创造价值”。
就拿建筑师来说,3D 打印机能做的,是把 Ta 脑海中的设计打印成一个可触摸的建筑模型,这个结果是人跟机器共同创造产生的。
不像饮料帮你解渴,美妆让你变美,3D 打印机不直接帮消费者解决特定的问题,而是赋予创造的能力,只有在创造的过程中,需求才能得到满足。
问题是怎么激发普通人创造的欲望呢?毕竟懒惰,才是人的天性。
拓竹的解法是抓住这个人性弱点,让创造变成一群人的共创,把 3D 打印机的使用门槛进一步降低。
假如你是一个纯粹的 3D 打印小白,劝退你在 2022 年购入一台拓竹 X1 的,可能不是“我能用它造什么”,而是“实在学不会建模”。
实际的 3D 打印流程更加复杂,从建模、切片、生成 G-code 文件发送给打印机,到挑选合适的耗材等等,光听专业名词就让人头疼。
怎么才能让这个流程变得更简单?2023 年,拓竹决定推出自己的开源模型平台 MakerWorld。
创作者们可以自由在 MakerWorld 上传模型设计、相关打印配置文件,再配合拓竹官方应用软件,普通用户就能实现“一键打印”。不需要建模,不用无休无止地调整参数,甚至可以没有创意,4 岁小孩动动手指也能成为造物大师。
当然前提是有足够多的模型可供选择。为此拓竹在两年时间里把 MakerWorld 打造成了一个聚集了近千万用户的活跃社区。
这里有完整的创作者激励和互动体系。每一个模型的上传,下载、点赞、评论和收藏都有相应积分,可以兑换奖品。不同主题的创意竞赛,让你一次就能拿到价值万元的现金奖励。想要利用 3D 打印机小批量制造赚钱的农场主,甚至还可以为自己的创业项目众筹。
![]()
MakerWorld 正在进行的传送带设计竞赛
就像苹果的 Apple Store,MakerWorld 之于拓竹,既是一个推动普通用户走进 3D 打印世界的入口,也是一个强大的生态护城河——创作者越多,模型就越多,新用户更容易被吸引,老用户更容易留存。
通过硬件革新+生态共创,拓竹完成了消费级 3D 打印机的一次跨越,从能用到好用、用起来更简单。
但要实现“每家拥有一台 3D 打印机”的最终目标,人人想用,还需找到使用它的必需场景,或者说大众共识。
回顾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的发展路径,会发现一个共同点,这类硬科技产品真正普及的关键并非性能提升,而是认知需求与消费场景的突破。个人电脑是生产力工具,智能手机成为通讯、社交、娱乐的刚需。
问题在于,创造可以达成一种什么样的共识?
![]()
让创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梳理发现,虽然拓竹没有明确的品牌 Slogan,但从其传播策略中可以提炼出统一的核心主题—
让创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在不同渠道,拓竹正通过内容营销、场景体验渗透这一价值理念,激发更广泛的人群走向情感共鸣和认同。
线上独立站一直都是拓竹主要的流量入口。Similarweb 数据显示,拓竹独立站 7-9 月的月访问量超过 1100 万,超过一半流量来自于直接搜索。作为独立站的核心,我们发现拓竹官网本身就是一个内容平台。
拓竹的官网很有“活人感”,用故事化叙述代替参数说明,让冷冰冰的技术看起来更有温度。
我们来看看,拓竹是如何用一篇研发旅程的自述,介绍它们的王牌旗舰 X1 系列。
一上来先是前言,给这趟旅程立下 5 个小愿望(对应用户痛点),接着通过 6 个章节,结合使用场景来展现每一个小小的里程碑(对应产品特性),最后当旅程结束展望未来,感慨 X1 并不完美,但依然是一次飞跃,欲扬先抑。
MakerWorld 则成了 3D 打印机的一个场景展示窗口。可供下载的模型以融入生活场景的成品图呈现,用 3D 打印机可以创造什么,有什么用,在这里都是可见、可被想象的。
![]()
1600多人在 MakerWorld 关注怎么用 3D 打印机做一个鸟食屋
在社媒平台,拓竹更倾向于以用户的真实故事,来激发大众情感共鸣,推动圈层外扩。
通过设置奖金池,拓竹发起 #BambuLetsMakeIt (跟拓竹一起造)、#WhyIPrint (我为什么 3D 打印) 等 UGC 话题活动,号召所有用户分享 3D 打印机的成果、难忘时刻和改变生活的故事,一起传递创造的乐趣。
在线上拓竹是让更多人看见、想象 3D 打印机进入生活的可能,从线上到线下则是让想象落地,在真实空间还原创造的生活场景,打造丰富的交互体验。
拓竹位于深圳的全国首家线下门店,跟以往智能科技产品的体验店不同,而是一座 3D 打印乐园。
未来世界的巨型赛博沙盘,摆满了 3D 打印小摆件的儿童房,可以现场打印的极客生活空间,还有陈列着 3D 打印消费产品的迷你市集......在这个空间里,技术和机器是配角,大众的交互体验成为了一切空间呈现的目的。
![]()
分析师点评
回顾拓竹的崛起,产品革新、生态共创都是关键因素。
但你会发现,这个品牌也根植于一种深度的用户共情——它看懂了“人”的困境:
创客被低效工具束缚,大众被技术高墙隔绝。
造出一台更好用的机器,简化普通用户打印流程,拓竹所有动作的核心都是在拆除障碍,将创造的权力与乐趣交还给每一个具体的人。拓竹最终要售卖的,也是安放在每家每户书桌上,那一平米见方的、闪闪发光的可能性。
这启示我们:硬科技要走向大众,不仅是关于技术如何普及,可能也是关于“人”的平权叙事如何表达。
对于拓竹来说,更现实的问题则是, 让3D 打印机进入每个家庭,在先行者们第一次尝试失败后,这一次又能否成功呢?
参考资料来源:
[1]3D printing market in the second quarter of 2025: entry-level devices on the rise, industrial equipment still under pressure. CONTEXT
[2]CONTEXT Report: Entry-Level 3D Printer Shipments Surge as Industrial Segment Declines
[3]创想三维、拓竹科技、纵维立方、智能派占据全球九成市场 3D打印冒出深圳“四天王”. 深圳商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