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走进新疆沙雅县红旗镇塔勒克努尔村苹果示范园,深入探访沙雅民乐林果业专业合作社,见证当地以林果产业为笔,绘就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这片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土地,正通过产业结构优化、科技赋能和规模化经营,书写着从“传统种植”到“高效产业”的转型篇章。
![]()
据悉,沙雅县现有林果种植面积25.9万亩,其中挂果面积达24.5万亩。2025年预计果品总产量17.4万吨,总产值突破14.7亿元。核桃、红枣、香梨、苹果等六大主导果品构成产业核心:核桃以17.11万亩种植面积领跑全疆,亩均产量305.1公斤,总产值6.99亿元;香梨亩均产量达2777公斤,总产量5.11万吨,以高效益成为“致富金果”;苹果虽种植面积仅0.62万亩,但亩均产量2773公斤,总产值0.69亿元,“冰糖心”红富士品牌深入人心;特色果品西梅、杏李等“小而美”果品种植面积0.87万亩,总产值0.92亿元,成为产业多元化新亮点。
![]()
针对传统果园效益低下问题,沙雅县启动低产低效果园改造工程,累计完成8.4万亩升级:通过疏密改造释放土地潜力、品种改接引入“秦脆”“瑞雪”等新优苹果品种、更新重植淘汰老旧果树,并辅以5万亩精细化抚育管理。红旗镇塔勒克努尔村苹果示范园便是典型案例,改造后亩均效益提升30%,果农收入稳步增长。依托民乐林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沙雅县推行果园托管模式,社会化服务覆盖率超60%。合作社统一提供技术指导、农资采购和销售渠道,解决散户“管不好、卖难”问题。村民阿依古丽·买买提感慨:“以前自己种苹果,技术跟不上,现在合作社全程托管,省心又赚钱!”政策扶持下,植保无人机、智能修剪机、水肥一体化设备等机械广泛应用。目前,全县林果机械化率达65%,修剪效率提升4倍,施肥成本降低30%。在苹果示范园内,无人植保机精准喷洒作业的场景,成为科技赋能农业的生动注脚。
![]()
当前,沙雅县正紧锣密鼓推进秋季林果管理:已完成秋施基肥10.62万亩、待叶修剪1.83万亩、树干涂白6.17万亩。农业技术员艾合买提·托乎提介绍:“秋季管理是来年丰收的关键,通过科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可提升果树抗寒能力,保障果品质量。”
![]()
作为沙雅林果业的“后起之秀”,苹果产业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突破口。今年,地区下达0.16万亩苹果种植任务,目前已完成0.12万亩,采用简约化栽培模式,以“冰糖心”红富士为主打,同步引进“秦脆”“瑞阳”等耐贮运、口感佳的新品种。合作社负责人表示:“新品种亩均效益比传统品种高40%,未来将扩大至1万亩,打造沙雅苹果新名片。”
从单一种植到多元产业,从“靠天吃饭”到科技赋能,沙雅县林果业的蜕变,是新疆农业现代化的缩影。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纷纷点赞:“这里的果园不仅有丰收的喜悦,更蕴含着乡村振兴的智慧与希望。”未来,沙雅县将继续深化产业链延伸,推动林果业与旅游、电商融合发展,让“沙雅味道”飘香更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