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去年夏天,我妈打电话来说:“你表姨想买房,看中了你在老城区的那套小两居,出价80万,卖不卖?”
我当时愣了一下。
那套房子是我大学毕业那年,爸妈给我买的,70平,老小区,没电梯,但地段好,学区也不错。这些年我租出去,一个月也能收个两千多。
房价最高的时候,中介给我估过110万。但这两年行情不好,挂90万都无人问津。
我想了想,80万虽然低了点,但表姨是亲戚,我妈又开口了,我也不好太计较。于是我说:“行,80万就80万,亲戚一场,我不抬价。”
表姨一听我答应了,立马笑得合不拢嘴,连说:“还是自家人靠谱,不坑人。”
过户那天,她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你这孩子懂事,姨记你一辈子好。”
我心里还挺暖的,觉得这事办得漂亮,既帮了亲戚,也脱了手。
可谁想到,这才过了半年,房价又跌了一波。我那套老小区,同户型有人挂70万都没人问。
表姨不干了。
她先是给我妈打电话,说我“坑了她”,说我“早知道房价要跌,故意卖给她”。我妈气得直哆嗦,回来就跟我说:“你表姨要你去把差价补给她。”
我当场就笑了:“补差价?她买房的时候是我逼她签字的?合同白字黑字,她当时笑得跟花似的,现在房价跌了就来找我?那要是涨到100万,她会补我20万吗?”
我妈叹了口气:“她说那跟你无关,别想着占便宜。”
我怒了。
真的怒了。
2
我直接给表姨打了电话,语气平静但冷得像冰:“表姨,您说这话,自己不觉得脸红吗?”
她在电话那头理直气壮:“你现在年轻,不懂,我们老一辈讲究的是人情。你卖我那房子,现在跌了10万,我心里能舒服吗?你要是不补我点,以后亲戚还怎么做?”
我笑了:“表姨,您讲人情,那我也讲讲。您当初买我房,我一分钱没多要,还比市场价低了10万。现在我是不是该找您补那10万?您说房价跌了要我补,那要是涨了,您会补我吗?”
她沉默了两秒,说:“那跟你无关,别想着占便宜。”
我挂了电话,坐在沙发上,脑子嗡嗡响。
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升米恩,斗米仇”。
我帮了她,她没记恩,只记得自己亏了。
我把这事发在了朋友圈,没点名,只写了段话:
“有些人,你让他一步,他以为你欠他一辈子。你帮他一次,他觉得你该帮他一辈子。房价跌了找你补差价,房价涨了装傻不提。亲戚?有时候不如陌生人。”
没想到,这条朋友圈炸了。
评论区一片共鸣:
“我舅舅当年买房找我便宜20万,后来房价涨了他一句话没说。”
“我姑妈借钱买房,说第二年还,十年了没动静,我提了一句,她说我计较。”
“亲戚之间最怕的就是:你讲感情,他讲利益;你讲利益,他讲感情。”
我看着这些评论,心里五味杂陈。
后来,表姨把我拉黑了,还在家族群里说我“没良心”、“眼里只有钱”。
我没解释,也没再说话。
我妈有点难过,说:“你们小时候还一起吃过饭,她抱过你。”
我点点头:“我记得,但那是以前。现在,她是买家,我是卖家,合同签了,钱房两清。感情归感情,交易归交易。她要把感情当筹码,那就别怪我翻脸。”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跟亲戚做买卖。
不是我心狠,是我终于明白:
有些人,你给他让一步,他不是感激你,而是觉得你该让十步。
你讲情,他讲利;你讲理,他讲情。
到最后,你不是坏人,也成了坏人。
亲戚之间,别谈钱,谈钱就别做亲戚。
3
今年春天,表姨那套房子隔壁单元,成交了一套,65万。
她没再找我。
我也没再问她。
我们像两条平行线,在家族群里沉默地躺着。
偶尔有人提起她,说她现在逢人就说我“精明”、“算计”。
我笑笑,不说话。
我知道,在她心里,我永远是那个“坑了她10万”的侄子。
而在她心里,自己永远是那个“被亲戚坑了”的可怜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