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张力文
“太感谢法官了,没有你们,这事儿不知道要僵到什么时候!”拿到报酬的保洁员王阿姨,紧握着法官的手,眼眶满是激动的泪水。这场因“半日工”报酬引发的纠纷,在长春市宽城区人民法院兰家人民法庭与辖区派出所“庭所联动”机制的推动下,不仅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更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司法服务的温度与高效。
小事起波澜:半日约定陷现实困局
王阿姨接下保洁服务订单时,雇主李先生明确告知:“房屋面积不大,只需日常清洁,按半天工结算报酬,完工后立即支付。”可上门后她却犯了难——厨房墙面油垢厚积,卫生间瓷砖缝隙霉斑密布,沙发底部还积满絮状灰尘,远超“日常清洁”范畴。
为不辜负雇主的信任,王阿姨一遍遍反复擦拭,从清晨一直忙到傍晚,腰杆早已变得僵硬酸痛,心中满是委屈:“这明明是得干一整天的活!”于是结算时王阿姨提出按全天计酬,李先生却反驳“事先约定好半天报酬,且玻璃有手印、踢脚线没擦净,活没干好哪能加钱?”最终二人协商未果,李先生撂下一句“活没干好,钱不能给”,便闭门不再沟通。
冲动引升级:家属砸门致矛盾激化
满腹委屈的王阿姨回家后,将这天的遭遇告诉了儿子小刚(化名)。得知母亲辛苦一天未得报酬还受委屈,性格急躁的小刚怒火中烧,直奔李先生家,急促地砸门后言辞激烈争执,险些动手,现场局势瞬间失控。
无奈之下,李先生拨通110。兰家派出所民警迅速抵达,一边安抚双方情绪、控制现场秩序,一边梳理事件脉络:这不仅是治安纠纷,还涉及劳务报酬认定与服务质量争议,仅靠治安调解难除根源。民警当即掏出手机拨通赵法官电话:“赵法官,这边有起劳务纠纷掺着治安情况,双方对报酬和服务质量各执一词,想请您来帮忙分析。”——这份日常协作形成的默契,让“庭所联动”从工作机制落地为实际行动,为矛盾化解打下基础。
联动破难题:协同发力显司法温情
接到民警来电时,赵法官刚结束一起案件的审理工作。得知详情后,他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与民警配合开展调解工作。他未让各方直接对质,而是采取“分头沟通”的策略:面对李先生,先认可其“按约定支付报酬”的合理诉求,再结合民法典中“劳务合同关系应遵循公平原则”的规定解释:“王阿姨实际工作时长与约定严重不符,从法律与情理上,都该考虑补足合理报酬。”同时,法官严肃指出,小刚砸门吵闹的行为已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并告诫道:“冲动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可能承担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一番有理有据的分析,让原本情绪激动的李先生逐渐冷静,开始正视王阿姨的实际付出。
随后,赵法官找到王阿姨及家政公司,既肯定王阿姨的辛苦,也客观指出问题:“部分区域清洁存在瑕疵,工作效率有提升空间;家政公司派工时未准确评估房屋清洁难度,导致服务预期与实际脱节,同样需担责。”坦诚沟通让双方正视自身问题,王阿姨主动表示:“当时只想着委屈,没好好跟李先生沟通,这点我做得不对。”
调解结硕果:多方共赢解基层矛盾
经过多轮“背对背”沟通,各方情绪基本平复,赵法官见状适时组织“面对面”调解。在调解现场,他首先清晰梳理出纠纷的三大核心症结——报酬金额认定分歧、服务质量争议、家属过激行为。随后,针对每个症结逐一提出解决方案:“家政公司补偿王阿姨150元劳务费,承担评估失误责任;李先生按全天报酬八成支付费用,认可王阿姨实际劳动;王阿姨和小刚就沟通不当、过激行为向李先生道歉。”
“说得在理,王阿姨确实辛苦了大半天。”李先生率先表态同意;家政公司负责人当即承诺:“派工有疏漏,这150元补偿马上转。”王阿姨拉着小刚,向李先生深深鞠了一躬:“李先生,对不起,之前没好好商量,还给您添了麻烦。”小刚也红着脸道歉:“叔叔,我不该冲动砸门,以后一定冷静解决问题。”
当李先生的报酬与家政公司的补偿金一同转到王阿姨手机上时,这场持续一天的纠纷圆满落幕。这起看似微小的“半日工”纠纷,正是兰家法庭深化“庭所联动”机制、高效化解基层矛盾的生动缩影。通过这一机制,不仅成功避免纠纷升级为诉讼,更有效修补了群众间因误解产生的隔阂,让法治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日常生活。
初审:刘岩
复审:韩蕊
终审:姚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