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一路南下,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被他们占领,南京、武汉这些大城市也没能守住。
可偏偏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延安,日军打了八年都没打进去。
![]()
他们派飞机炸了17次,地面部队连黄河西岸都没踏上过。
后来留守兵团司令员肖劲光说的那句话特实在:“在毛主席的高明面前,日本人嫰着呢!”
日军第一步就难迈
延安的地理位置选得太有讲究了,周围全是沟壑和山梁,平均海拔1200多米往上。
黄河从北边绕过来,形成一道天然的大屏障,那300多里的河道水流急,暗礁又多,日军缺渡河的家伙事儿,想过来比登天还难。
![]()
本来想日军机械化部队厉害,后来发现这儿的路全在峭壁上,坦克、重炮根本开不进来,只能干着急。
地形再好也得有人守,陕北当时特别穷,军阀管得松,老百姓受的苦最多。
共产党一来就搞改革,把50万亩地主的地分给了12万户农民。
农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地,护家的劲儿全上来了。
儿童团站岗查路条,见了陌生人先唱《东方红》,对不上就报信;妇女们白天纺线做军鞋,晚上村口放哨,鞋底反拿就是有情况的暗号。
![]()
1941年有件事特别能说明问题,7个日军便衣装成盐商想混进延安,走到南泥湾被个13岁的放羊娃李三小识破了。
就因为那些人的布鞋底太新,没有黄土高原上走路磨出来的“马齿纹”。
民兵十分钟就赶到,把这几个特务全解决了。
民心这道墙,日军是真找不到门。
战术见真章,黄河成了日军鬼门关
1937年11月太原失守后,日军都打到黄河东岸了,延安这边确实紧张了一阵。
但毛主席在窑洞里写了三句话:“分散伏击,半渡而击;夜战近战,歼敌于滩;放过先头,截击后续。
![]()
”肖劲光带着留守兵团沿黄河西岸布防,每5公里就设一道阻击线,河岸放迫击炮,崖边架轻重机枪,山顶备着滚木礌石,火力网织得严严实实。
更绝的是对渡口的控制,西岸的船和羊皮筏子全收起来,东岸还布了水雷和暗桩。
白天派人盯着,晚上直接封锁,日军想找船渡河都没地方找。
部队还专门练夜战,在沟底里练200米内的短促突击,手榴弹拉绳都加长一秒,保证扔到水里能炸响。
1938年3月,日军第109师团2000多人带了20门炮,想夜里偷渡黄河。
![]()
刚到河心,西岸的暗哨就开火了,迫击炮直接掀翻第一艘汽艇,后面的木船被水雷炸得七零八落。
这一仗下来,日军死了400多,11个被活捉,咱们这边才伤亡37人。
之后两年日军又试了11次,每次都被打回去。
肖劲光后来回忆,黄河那会儿成了鬼门关,日军来一次就被收拾一次。
持久战加自给自足,日军越打越没底气
日军打不进来,还跟一个关键战略有关。
1938年5月,毛主席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讲了《论持久战》,核心就是以空间换时间,拖也能把日军拖垮。
当时不少人觉得日军装备好,怕是撑不了多久,后来发现这套战略真管用。
![]()
八路军3个师的主力直接挺进华北,建了19块抗日根据地,像19把尖刀插在日军背后。
1940年8月的百团大战更狠,彭德怀集中105个团,把日军的铁路炸了474公里,桥梁毁了213座,华北的交通直接瘫痪了。
冈村宁次在日记里写,为了修正太路,只能把准备进攻延安的兵力全调回去。
日军还想靠封锁拖垮延安,可他们没算到延安搞起了大生产。
王震带着359旅开进南泥湾,三年就开荒26万亩,产粮1200万斤,肉、菜、油全够自己用。
日军封锁越严,延安反而过得越红火。
![]()
同时,延安办了抗大、鲁艺这些学校,吸引了4万多青年学子,到处都是“日本必败、中国必胜”的声音。
1943年日军华北方面军的机密文件里写着,因为八路军到处袭扰,能用来战略进攻的机动兵团只剩7个师团,根本没力气再打延安了。
这文件就是《论持久战》最硬的证明。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冈村宁次还说,原以为占了中国首都就能结束战争,没想到真正的首都在黄土高原的窑洞里。
肖劲光晚年回忆得特别到位,毛主席没多少重兵,却把黄河、高山、老百姓都变成了战士。
![]()
日军只懂用枪炮打仗,毛主席算的是政治账、人心账、时间账。
毫无疑问,日军不是输在装备上,是输在没看懂“兵民是胜利之本”的道理。
延安那座没多少高楼的城市,靠着地形、战术、民心和战略,成了日军永远攻不破的堡垒。
这道理,放到现在也不过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