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0日,一位构建华人世界宏大江湖梦的老人——金庸先生,与世长辞。
七年倏忽而过,我们怀念他,为他笔下的快意恩仇,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慷慨,也为细致入微的中国传统文化图景。
你可曾发现,金庸先生的江湖里,蕴含着“医道武学,皆是调理阴阳,使人重归中和”的深刻智慧。
![]()
三大“武林秘笈”中的秋冬养生智慧
《倚天屠龙记》九阳神功:为“阳气不足”者点燃体内小太阳
场景回放:张无忌身中至阴至寒的玄冥神掌,命悬一线,唯有至阳至刚的九阳神功可解。
中医启示:人体阳气严重受损的极端写照。此类人群在秋冬季常表现为手脚冰凉、畏寒喜暖、精神不振。自然界阳气潜藏,若自身阳气不足,寒邪最易直中脾胃,引发不适。
现代“功法”演绎:
1.起居·采撷天阳:选择清晨7-9点(胃经当令),阳光温煦之时,晒背15-20分钟,尤其关照颈部 “大椎穴” 。此乃“诸阳之会”,如同为身体接通自然的“充电桩”,能有效激发一身之阳气。
2.食疗·当归生姜羊肉汤:取当归10克温通血脉,生姜5片散寒和胃,羊肉200克温补气血。此方源自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冬日给身体“升个小火炉”的食疗良方,每周一次,温中补虚。
3.经络·艾灸关元:关元穴,在脐下三寸,为人身“元气之根”。用艾条悬灸此穴10分钟,每周2-3次,感受艾草纯阳之气的温煦,能培元固本,为过冬储备能量。(注意:艾灸需辨证,阴虚火旺者慎用)
![]()
《神雕侠侣》寒玉床:为“阴液耗伤”者降燥清火
场景回放:小龙女长居地下古墓,寒玉床是其修炼内功的工具。
中医启示:呼应“滋阴润燥” 的调理思路。秋冬燥气当令,易耗伤人体津液,导致口干舌燥、心烦失眠、手足心热等“虚燥”之象。
现代“功法”演绎:
1.饮食·银耳百合莲子羹:银耳滋阴润肺,为“平民燕窝”;百合清心安神;莲子健脾固精。三者同煮成羹,临服加一勺蜂蜜润燥,是应对秋燥的“神仙饮”,每日一碗,润物细无声。
2.作息·午间小憩:午后1-3点乃心经当令,闭目养神15分钟,能有效涵养心阴,避免午后疲惫与心火亢盛。
3.穴位·按揉太溪:太溪穴位于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是肾经原穴。肾主水,按揉太溪如同为身体“开源引水”,每晚睡前按揉3-5分钟,能滋阴补肾,改善睡眠。
《射雕英雄传》九花玉露丸:于日常饮食中实践“君臣佐使”
场景回放:东邪黄药师采集九种花瓣的晨露,调和名贵药材制成“九花玉露丸”。
中医启示:养生不必追求珍稀,寻常食材,巧妙搭配,亦能成“方”。其核心智慧在于“君臣佐使”的协同作用。
现代“功法”演绎:
1.茶饮·三色润燥茶:菊花(清肝明目,为君)、枸杞(滋补肝肾,为臣)、麦冬(润肺生津,为佐),三色相融,共奏滋阴润燥之功。脾胃虚寒者,可佐一片生姜(使),以制其寒凉。
2.药膳·川贝母蒸梨羹:雪梨润肺,川贝母化痰止咳,冰糖调味。将梨去核,填入川贝与冰糖,蒸制30分钟。这道经典甜品,是应对秋冬燥咳的“家庭食疗方”。
3.经络·敲打胆经:沿大腿外侧中线(裤缝线)自上而下敲打,每日5-10分钟。胆经顺畅,能促进气血生成与代谢。
![]()
从江湖到日常,离不开辨证施治
金庸笔下的侠客,很少盲目修炼,养生亦然,忌“千人一方”,需明了自身状况,唯有如此,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为自己量身定制一套行之有效的健康方案。
调理之道,以“和”为贵,人与自然的和谐,身体内部阴阳的和谐。其终极奥义,归于《黄帝内经》中的四个字——阴平阳秘。
冬季即将来临,愿我们都能身心安和。
【温馨提示】本文养生建议仅为通用科普,具体应用请因人而异,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