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最新研究揭示了生命的第二语言 —— 一种塑造基因组思维方式的几何密码。
![]()
在我们身体内部发现了一种新语言,它并非由DNA字母书写,而是铭刻在其空间结构中。几十年来,科学家认为生命本质仅由A/C/T/G四种碱基书写,这些构成定义人类性状的遗传密码。但西北大学最新研究表明,存在基于几何结构而非化学成分的第二套语言。
生物医学工程师瓦迪姆·巴克曼带领团队发现,DNA的三维物理结构承载着让细胞能够计算、记忆与适应的"几何密码"。这位麦考密克工程学院教授表示:"人类并非依赖固定遗传指令的预设程序,而是历经百万年演化的活体计算系统。"
研究团队通过解码DNA形状对基因行为的影响,发现细胞内的DNA会折叠形成纳米级"包裹域",这些物理记忆节点可存储并稳定遗传活动。研究人员什莱费尔指出:"这些记忆节点如同微型处理器,是具备生命特征的物理实体。"
这种几何结构并非随机形成。自然界历经百万年优化基因组形态,使其更高效存储访问信息。该几何架构甚至能解释复杂生物为何进化神速 —— 无需创造新基因,仅通过重组现有基因使用方式即可实现。
巴克曼认为,这种几何语言可能架起生物学与计算科学的桥梁。他解释道:"从单细胞生物到拥有大脑的躯体,生命进化迅猛。而当我们深入观察,人工智能法则与基因组几何的计算规则相互映照。"
该发现重塑了科学家对进化与疾病的认知。随着细胞衰老,其几何语言的精确性会逐渐丧失,导致癌症或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人员阿尔马萨哈比喻道:"几何密码让细胞能像构建大脑或皮肤这样精密组织,但这种语言会随年龄增长而失真。"
理解这种隐藏密码将为修复或重写细胞记忆开辟新途径。巴克曼表示下一步将"完整掌握几何密码的工程原理,从而修复失调的细胞记忆或创造全新记忆"。
这项发表于10月27日《先进科学》期刊的研究,标志着人类在解读生命之书方面迈出了革命性一步。
如果朋友们喜欢,敬请关注“知新了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