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度市值蒸发超3万亿,如今悄然收复失地,这家巨头正在夺回主动权。
01.
在互联网行业整体陷入下行周期前,阿里——这家中国互联网“带头大哥”,则更早地陷入了水逆期:创始人隐身,对手强势崛起,宏观环境剧变,内部增长见顶……
从2020年10月的高点到2022年10月的低谷,阿里巴巴市值跌去超过四分之三。质疑与悲观随之而来——阿里是否已经触顶?护城河是否依然坚固?大而不倒却难再增长?
然而资本市场总是先知先觉。自2022年10月触底后,阿里度过了漫长的“恐惧期”。截至目前,其市值已从最低点反弹超过40%。
02.
外界对阿里是有预期的。而观察一家企业是否真正回暖,单一业务的亮眼表现不足为凭,多条战线协同发力才是关键信号。
最近的胜仗是高德的国庆逆袭。
在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高德日均活跃用户突破3.6亿,创下历史新高。更为重要的是,高德已从单纯的地图工具蜕变为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在出行业务稳固基本盘的同时,酒旅、餐饮等业务的增速已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仅国庆假期期间,高德为线下餐饮店带去超1亿客流。
03.
淘宝闪购的高光时刻同样值得关注。
今年4月份,淘宝天猫旗下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正式升级为“淘宝闪购”。7月,淘宝闪购宣布启动规模高达500亿元的消费券计划。
投入迅速转化为业绩增长。在最新一季财报中,闪购业务贡献了当季最大的营收增量,带动淘宝月活增长25%,88VIP会员数量大幅提升,电商业务的月活跃消费者及日订单量持续创下新高。
CEO吴泳铭在财报中表示,“我们大力投资即时零售业务,快速取得阶段成果,赢得消费者心智”。
重新激活老用户、吸引新客群,淘天集团核心电商的这场翻身仗已初见成效。
04.
阿里云智能的深度调整同样在进行中。
自2023年宣布组织架构升级并明确“AI驱动、公共云优先”战略后,阿里云从传统“水电煤”式服务转向智能工厂模式,提供数据处理、模型训练等专属服务。专有云发布“双I”核心战略,更是强调全球化布局。
强劲增长体现在财报中。2025财年,其收入同比增长了26%,市占份额位居行业第一。
还有一块不得不提到的——菜鸟。随着国际快递网络的持续完善和国内驿站网络的深度渗透,菜鸟本季度收入同比增长达到30%以上,是紧随淘天之后的又一两点业务板块。
05.
阿里骨子里自带着“打硬仗”的基因,越是难的时候,反而越能看出这家公司的组织韧性。
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阿里经历了多次重大转型——从B2B到C2C,从电商到云计算,从国内到国际——每次都是在看似不利的局面中闯出新路。
当下的市场竞争环境,恰恰与阿里沉淀多年的组织基因重新Match。市场情绪正从盲目追逐风口转向理性审视盈利模型,市场需求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深耕,市场动能从模式创新转向技术驱动,而市场基本面则更青睐那些兼具规模效应与运营效率的巨头。
06.
阿里从来不怕打运动战。
当行业竞争从粗放式增长转向精细化运营,阿里反而找到了最熟悉的节奏。2023年以来,面对拼多多、抖音等对手的强势进攻,阿里迅速调整战术:高德以"地图+生活服务"切入本地战场,淘宝闪购以"500亿消费券"重夺价格心智,阿里云则聚焦"AI+公有云"实现差异化竞争。
这种多线作战能力,正是阿里在二十余年商战中淬炼出的核心能力。从早期与eBay的"蚂蚁对大象",到后来与京东的B2C之争,再到如今的多强并立,阿里始终善于在动态竞争中寻找突破口
07.
恐惧期过后,峰谷效应正在阿里内部积聚。
此前经历组织改革“整风”,理清了业务方向,也统一了内部思想。曾经被诟病"大公司病"严重的阿里,如今各个业务公司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重新焕发了创业活力。
在今年内部信中,吴泳铭强调:“阿里必须像创业公司一样思考,打破路径依赖,重塑组织效率。”
这种被唤醒的创业活力,迅速转化为各业务线的敏捷反应与紧密协同,各业务线都“跃跃欲试”。最新数据显示,阿里各业务线用户留存率均有提升,商家合作意愿也明显增强,动能正从单点爆发转向全面释放。
08.
资本市场对阿里的预期正在发生微妙变化。随着各项业务调整到位,2025年下半年可能成为阿里新一轮增长周期的转折点。
一方面,前期业务调整的效果将集中显现:淘宝闪购的供应链布局进入收获期,阿里云的全球化业务有望拿下更多海外订单;另一方面,新战略将全面落地,AI大模型在电商、物流等场景的深度应用,可能催生新的增长曲线。
从市场预期看,高盛等机构已上调阿里2026财年盈利预测,叠加消费复苏的外部环境,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
09.
这个新预期,或许还得加上AI大基建对整个阿里的赋能。
在众多业务中,阿里的AI布局可能是最被市场低估的资产。很多人不知道,阿里云从2019年就开始投入大模型研发,2023年推出的通义千问,是国内最早能对标GPT-3.5 的大模型之一。
更重要的是,阿里正在构建一个从芯片、算力到模型应用的完整AI生态。截至目前,通义千问大模型目前已服务包括中国一汽、完美世界、蓝凌科技在内的9万家企业,在制造、金融、政务等重点行业深度落地。阿里云推出的"千问专属云"解决方案,更是开创了行业先河,为企业提供从基础设施到模型应用的端到端AI服务。
这部分业务的价值,其实一直被资本市场低估,直到今年年财报披露后,才被越来越多人看到。
10.
在资本市场,象征意义往往能转化为实际价值。
2024年以来,马云多次现身阿里园区听取业务汇报,在内网发表对公司战略的看法。这些"闪现"时刻,向市场传递了明确信号:创始人依然关注公司发展,并对当前战略方向表示认可。
不得不承认,有时候,信心确实是比黄金更珍贵的东西。
同步更新以下平台
今日头条 丨 百家号 丨 雪球 丨 新浪微博
搜狐号丨企鹅号 丨 快传号丨 招财号 丨 财富号
格隆汇 丨 澎湃新闻丨 亿邦动力 丨 凤凰网
创业邦 丨 凯迪网 丨 网易号 丨36kr
老虎证券 丨 大风号丨 虎嗅 丨 钛媒体
「巨头财经」社群矩阵——目前已组建45个精准社群,汇聚13000+互联网行业创始人、投资人、从业者,数据支持天眼查,全部100%实名制。请加巨头财经运营合伙人@自聪 微信,实名验证后一起进群交流学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