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吴晓莉 李嘉亮)2025年10月,泉州爱尔眼科医院的诊室里,68岁的李阿姨(化名),在家人的陪同下到院就诊——她因左眼突发红肿、剧痛,且视力急剧下降仅可看见眼前手动,已忍受了数小时。检查结果令人心惊:左眼眼压飙升至48mmHg(正常值仅10-21mmHg),远超安全范围;进一步检查显示,其晶状体厚度达6.89mm(正常值3.5-4.5mm),较正常水平增厚近一倍。最终,李阿姨被确诊为急性青光眼,而这一切的“元凶”,正是她拖延了数年未治疗的成熟白内障。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而由白内障诱发的青光眼,在急性青光眼病例中占比极高。很多人不知道,我们的眼睛内部就像一个“精密的水循环系统”——房水从睫状体产生,经过瞳孔流入前房,再通过前房角排出,维持着眼压的稳定。一旦这个“循环系统”受阻,眼压就会快速飙升。
![]()
泉州爱尔眼科医院青白科主任许建斌解释:当白内障发展到一定阶段,晶状体厚度超过5.5mm时,膨胀的晶状体会像“膨胀的气球”一样,挤压前房空间,导致前房角狭窄甚至关闭。这就如同堵住了“房水排出的闸门”,此时患者会出现剧烈眼痛、头痛,甚至伴随恶心呕吐,若未及时干预,高眼压会持续损伤视神经——而视神经的损伤是不可逆的,一旦坏死,视力便会永久下降,最终可能导致失明。
“右眼几年前做了白内障手术,术后视力很好,所以觉得左眼即使有白内障,只要没太影响生活,拖着也没关系。”李阿姨的侥幸心理,在白内障患者中十分常见。但许建斌主任强调,白内障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阶段的风险和治疗难度截然不同,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1.初发期:晶状体周边开始混浊,视力基本不受影响,仅在眼科检查时可发现;
2.膨胀期:晶状体混浊加重,水分增多导致体积膨胀,前房空间被挤压,眼压开始升高,是诱发青光眼的“高危阶段”(李阿姨的左眼就处于此阶段);
3.成熟期:晶状体完全混浊,视力严重下降至手动或光感,此时手术难度已明显增加;
4.过熟期:晶状体水分流失、体积缩小,可能出现晶状体脱位、溶解,引发葡萄膜炎等更严重并发症,手术风险极高。
“目前大多数人对白内障手术的印象,还停留在‘要等完全看不见了再做手术’‘能看到一点东西就尽量忍耐’,正是这样的错误观念,导致了许多本可避免的失明悲剧。”许建斌主任无奈地表示。
事实上,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白内障手术早已进入“微创时代”,尤其是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通过计算机精准控制激光,替代了传统手术中医生的手工操作,大幅降低了人为误差,手术时间仅需10-15分钟,术后次日即可拆除纱布正常视物,不影响日常生活。
许建斌主任强调:“白内障手术的目的,不仅是恢复视力,更是预防青光眼等不可逆并发症。像李阿姨这样,因拖延导致白内障诱发青光眼的患者,若再晚一步,视神经发生不可逆损伤,即使做了手术,视力也可能无法恢复。与其等到风险爆发追悔莫及,不如在病情适宜时及时干预——尤其对双眼均有白内障的患者来说,双眼先后完成手术,能让双眼视力、视觉调节功能更协调,不仅看东西更清晰、立体感更好,还能减少单眼术后可能出现的视物差异、眩晕等不适,最终获得更均衡、自然的优质视觉体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