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乳酸菌饮料品牌养乐多宣布,正式启动广州养乐多有限公司第一工厂的关闭程序,该厂将于同年11月30日正式停止运营。这一决定不仅标志着一个生产时代的落幕,也引发了外界对品牌现状的广泛关注。
面对如此决策,不少人都在疑问:曾经风靡一时的“肠道守护者”,是否正在走向衰落?销量下滑、工厂关停,究竟是品牌经营不善的结果,还是行业周期性调整下的必然选择?
![]()
(图源:微博@养乐多活性乳酸菌)
![]()
从辉煌到调整
一段跨越二十载的成长轨迹
要理解今日养乐多所面临的挑战,就不得不回溯其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发展历程。
2002年,养乐多正式登陆中国市场,在广州率先推出“益力多”品牌产品,开启了其在中国市场的拓荒之旅。彼时,国内消费者对于“益生菌”“肠道健康”等概念尚属陌生,而养乐多凭借其源自日本科研背景的品牌形象、标准化的家庭配送体系以及持续不断的科普宣传,迅速建立起专业、可信赖的产品认知。
2003年,养乐多以上海为新据点展开布局,随后在全国范围内逐步设立生产基地与分公司网络。至今,养乐多(中国)集团已在广州、天津、无锡、佛山等地建成6处现代化生产基地,并在全国拥有超过50家分支机构,形成了覆盖华南、华东、华北及西南主要城市的完整供应链与销售网络。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其坚持多年的“妈妈式”家庭配送模式——由专职配送员每日将新鲜饮品送至订户家中,不仅保障了低温乳酸菌产品的品质稳定性,也成为品牌情感连接的重要纽带。
在此期间,养乐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2019年,其在中国市场的日均销量一度达到760.9万瓶,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消费者对健康生活方式日益增长的关注,是对功能性饮品价值的认可,更是对养乐多“每瓶含100亿活性乳酸菌”承诺的信任积累。可以说,在那个消费升级初现端倪、健康意识逐步觉醒的时代,养乐多精准地捕捉到了市场需求的脉搏,成为乳酸菌饮料领域的标杆企业。
![]()
(图源:微博@养乐多活性乳酸菌)
然而,市场的变化往往超出预期。进入2020年代后,随着新消费环境下人们消费习惯的重塑、新锐品牌的快速崛起以及消费者健康认知的深化,整个功能性饮品赛道开始经历巨大调整。而作为行业先行者的养乐多,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新一轮的战略审视期。
![]()
产能优化而非收缩
关厂背后的深层逻辑
当养乐多“关闭工厂”的消息传出,舆论普遍将其解读为品牌衰退的信号。然而,若深入剖析此次调整的具体内容,则会发现事实远非表面那般悲观。
根据养乐多本社发布的公告,广州第一工厂的关闭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整体业务重组计划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该工厂的生产功能并不会消失,而是将被有序转移至同属华南地区的广州第二工厂及佛山工厂。
这意味着,此次调整本质上是一次产能整合与资源优化,而非简单的减产或退出。
这种集中化生产的策略在全球制造业中早已成为常态。通过合并生产线、提升自动化水平、统一管理标准,企业能够有效降低单位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并增强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
对于养乐多而言,广州一厂建于2002年,而二厂与佛山厂均为近年来新建的智能化生产基地,具备更高的生产能力。将生产重心向后者倾斜,既是技术迭代的自然结果,也是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但与此同时,如果说关厂尚可解释为战略调整,那么销量的显著下滑则更为直观地触动了大众的神经。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养乐多饮料在中国的日均销量从625.7万瓶降至443.9万瓶;而在个别重点城市如广州,日均销量更是从2022年的259.6万瓶跌至2025年初的149万瓶,与2021年的282万瓶相比,近乎腰斩。
虽说数字端的下滑是实打实的铁证,但客观来看,也需结合行业背景来看。根据马上赢数据,2025年第三季度,乳饮料在整个饮料类目中的占比已从去年同期的18.2%下降至16.6%,成为下滑幅度最大的细分品类之一。与此同时,消费者的选择愈发多元,新兴品类层出不穷,分流了原本属于传统乳酸菌饮料的市场份额。
特别是在年轻消费群体中,低糖、零添加、高蛋白、无负担等标签更具吸引力,而养乐多经典款配料表显示,排名前两位的成分是水和白砂糖,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达15.7克每百毫升。按照上海试行的饮料分级制度,养乐多小红瓶被归类为最不推荐的D级。这在当下控糖潮流面前略显滞后。
![]()
但需要注意的是,养乐多近年来也一直在积极推进产品创新与结构调整。比如低糖版、创新口味等,试图适应新的消费需求。
且其财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区日均销量同比实现3.9%的增长,为383.1万瓶,虽说与辉煌时期相比仍有差距,但也说明,在经历前期阵痛后,品牌已初步显现复苏迹象。
![]()
竞争格局重塑
留给养乐多的位置还有多少?
近年来,中国乳酸菌饮料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而剧烈的变革。曾经由外资品牌主导的赛道,如今已被本土力量全面渗透与重构。
在这一背景下,作为行业先行者与标杆品牌的养乐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夹击”之势——上游是消费者健康认知升级带来的产品需求变迁,下游则是本土企业凭借渠道、价格与创新速度构筑起的密集防线。在这场多方角力的竞争重塑中,养乐多虽仍保有品牌积淀与渠道优势,却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增长乏力、市场份额被蚕食的被动局面。
最显著的压力来自本土品牌的快速崛起。以蒙牛“优益C”、味全活性乳酸菌等为代表的国产品牌,依托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和全国化分销网络,迅速实现了对线下及电商平台的全覆盖。并且在产品迭代上不断多样化选择,并通过高频营销活动抢占消费者心智。
价格因素更是加剧了这种不对称竞争。养乐多的定价与一些市面上同类产品相比明显偏高,比如同样是100ml,优益C的价格是20瓶30元左右。对比之下,一排5小瓶装的养乐多建议零售价则在13——15元之间。在消费趋于理性的大环境下,这使得许多原本忠实的用户开始转向更具成本优势的替代品。
![]()
![]()
然而,挑战背后同样蕴藏转机。养乐多深厚的科研积累以及长期建立的品牌信任,仍是其不可复制的优势。未来破局的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隐形资产”转化为消费者可感知的价值,并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提升市场响应速度。
虽说乳酸菌饮料市场的竞争规则已经改变,但随着中国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这一赛道远未触及天花板,养乐多完成这一轮生产布局优化和产品战略调整后,这个乳酸菌饮料的先行者能否重拾增长、重新带给我们惊喜,一切都值得期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