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任泽平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A股将迎来“科技牛”+“信心牛”+“水牛”行情,并断言全球经济、股市将呈现“东升西落”格局。这一乐观预言在市场上引起不小反响。然而,当我们冷静审视当前国内外经济基本面与市场现实,不难发现这一判断过于简单化,甚至可能误导投资者。
首先,所谓的“信心牛”建立在经济强劲复苏的预期之上值得推敲。不可否认,中国经济确实展现出相当的韧性和复苏势头,但我们必须看到复苏背后的不平衡与不确定性。房地产市场调整尚未结束,地方债务压力依然存在,居民消费信心恢复仍需时日,这些结构性问题不可能单纯依靠“信心”就能解决。
A股市场的“科技牛”更需要理性看待,虽然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确实充满活力,但其估值水平已普遍偏高,存在明显的泡沫风险。更重要的是,科技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尚未完全突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在多个领域依然存在,单纯的乐观预期难以支撑可持续的“科技牛”。
至于“水牛”之说,在美联储持续加息、全球流动性收紧的大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空间实际上受到相当制约,大水漫灌既不现实,也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
将全球经济格局概括为“东升西落”,是一种过于简单化的二元对立思维,全球经济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联互通格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才是更准确的描述。
美国经济确实面临通胀高企、增长放缓的压力,但其科技创新的基础能力、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依然强大,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短期内更是不可能被动摇。与此同时,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也在积极寻求经济转型与技术突破。
反过来看,中国经济虽然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全球供应链重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上升,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正视的挑战,简单地认为西方衰落、东方崛起,既不客观,也不利于我们准确判断形势。
历史经验表明,当市场过度依赖“信心”而忽视基本面时,往往埋下风险的种子,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无不是从过度乐观开始,以市场崩溃告终。
当前A股市场确实存在一定的投资价值,但我们需要的是审慎乐观,而非盲目自信,投资者应当聚焦于企业基本面和真实盈利能力,而不是被宏大叙事所迷惑。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更需要我们保持清醒头脑。与其期待“信心牛”和“水牛”,不如扎实推动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强化投资者保护,这些才是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
对于全球经济,我们应当摒弃零和博弈的“东升西落”思维,而是以建设性态度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在开放中提升自己,在合作中实现共赢,这才是中国这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姿态。
任泽平的乐观预言反映了人们对中国经济的美好期待,但这种期待需要建立在现实基础上才能走得远,投资者应当保持理性,既看到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潜力,也不忽视内外部风险与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波澜起伏的市场中行稳致远,迎来真正可持续的“牛”,而非短暂的泡沫狂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