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4日,中国政法大学第15期刑事法博士生沙龙在研究生院图书综合楼0101教室顺利举行。本期沙龙邀请中国政法大学2025级刑法学博士生秦雨田和2025级刑法学博士生邵嘉作为主讲人,分别以《轻罪实体出罪的理论阐明与路径展开》和《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数字化建构研究》做主题报告。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孙道萃作开幕致辞,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讲师鲍文强、中国政法大学2023级刑法学博士研究生曹岚欣和中国政法大学2024级诉讼法学博士生王毅恒分别对两位博士生的论文进行深入点评。中国政法大学2025级刑法学博士生王昱博主持本次沙龙。
![]()
活动伊始,孙道萃副教授为本期沙龙致辞,强调了本次沙龙以轻罪治理为主题的重要价值,指出轻罪治理是中国犯罪治理中的关键议题,具有长期的学术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孙道萃副教授对轻罪治理提出三点见解:一是轻罪治理问题复杂且持久,需持续投入研究;二是解决轻罪治理问题需跨学科融合,结合刑法、刑事诉讼法、刑事政策与犯罪学等多学科视角;三是面对轻罪治理的新挑战与理论动态,期待沙龙能开启新的学术思考方向,促进学术交流与进步。
![]()
在论文报告与评议环节,秦雨田和邵嘉先后报告论文,孙道萃老师、鲍文强老师、曹岚欣博士生和王毅恒博士生依次对论文进行评议。
秦雨田以《轻罪实体出罪的理论阐明与路径》为题展开研究,认为轻罪时代下实体出罪研究对于优化刑法结构、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关键意义。同时指出,当前轻罪出罪面临体系性困局,如轻罪行为法益关联度低、附随后果功能异化导致出罪必要性凸显,且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轻罪与轻刑对应关系失衡、司法资源投入有限及刑罚规制效益边际递减等问题。为破解上述困境,主张应构建与轻罪规范特征相适配的实体出罪理论,强化刑法规范对实体出罪的支撑作用。立法上以系统思维调整犯罪化进路、为危险犯嵌入“结果化”要素;司法上实质解释罪量要素、明确秩序法益实体内容,以完善轻罪实体出罪体系。
![]()
邵嘉以《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数字化构建研究》为题进行汇报。邵嘉指出,当前我国刑事犯罪结构呈现轻微化趋势,构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成为犯罪治理关键,数字化赋能是其构建的必然路径。然而,该制度在构建中面临规范不足、犯罪记录信息碎片化、管理机制缺位等困境。邵嘉认为,为有效推进制度构建,应明确犯罪分层理论以厘定封存范围,搭建国家犯罪记录信息系统实现信息整合与数字化登记;同时,规范犯罪记录信息数据管理,采取法院依职权自动封存路径,进行数字化动态管理,严格限定查询主体与解封条件;此外,还需扩充匹配免除前科报告义务内容,限缩“犯罪记录”为定罪记录,并建立监督机制确保制度有效实施。
![]()
孙道萃副教授在评议中,高度认可秦雨田同学对轻罪治理出罪机制的深入剖析。他强调实体法出罪作为程序出罪的前提,指出需激活并完善刑法中的出罪机制,如细化立案追溯标准,以增强司法实践中的可操作性。针对实体与程序出罪的配合,他提出应兼顾两者逻辑连贯性,避免片面强调。孙教授还倡导类型化、细微化研究,针对不同轻罪制定差异化出罪策略,并以危险驾驶罪为例,说明出罪逻辑需随实践调整。最后,他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呼吁包容探索空间,通过相互理解和尊重,持续优化出罪机制,确保其既符合理论精髓,又紧贴司法实际。
![]()
鲍文强老师针对邵嘉博士的论文提出了细致且具有建设性的修改建议。他首先指出论文中“数字化”概念界定模糊,建议明确其内涵及数字化构建的具体对象。针对论文引言部分,他建议通过文献综述凸显研究的必要性,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并简要介绍文章结构脉络,以提升文章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在论证数字化构建必要性时,他提醒作者需更具体地指出实践中轻罪人员因记录未封存而遭受不合理对待的情况,并进一步论证数字化对解决传统方式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提升制度运行效率的作用。对于犯罪分层理论,他建议加强合理性与必要性的论证,补充相关数据支持,以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在排除机制设计上,他提醒注意程序与实体之间的复杂关系,避免简单化对应。最后,在犯罪记录数字化管理部分,他建议先考证我国是否已有相关系统,借鉴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实践中的数字化平台经验,并引入比较法视角,考察其他国家在犯罪记录数字化与封存方面的做法,以增强论证的广度和深度,使论文更加完善和具有学术价值。
![]()
曹岚欣博士对秦雨田博士的论文给予了细致且中肯的评议。她认为论文整体逻辑清晰,论证有深度,方法路径得当,从实践问题切入,深入至理论根基,最终提出解决对策。但同时,她也提出了一系列修改建议:首先,针对轻罪的定义,建议补充论证将法定刑三年以下作为轻罪界定标准的合理性;其次,对于轻罪出罪化的路径,她以盗窃罪为例提出质疑,认为并非所有法定刑低的犯罪都能出罪,需考虑犯罪性质;再次,她对轻罪与重罪的罪质比较提出见解,认为不能简单以法定刑高低判断罪质轻重;此外,她还建议缩减实践必要性的展开,或梳理其与实体出罪的逻辑关系,使论证更紧凑;对于论文中的理论基础部分,她认为可将其融入第三部分,增强体系衔接;最后,她提醒注意文献的全面性,建议补充域外文献。
![]()
王毅恒博士对邵嘉博士关于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数字化构建的论文给予了细致评议。他指出,论文选题具有前瞻性和重要性,契合当前数字化改革趋势。然而,他建议进一步明确“数字化构建”的具体内涵和对象,以避免概念上的模糊性。在结构安排上,王毅恒认为当前结构略显松散,建议调整章节顺序,先定义犯罪记录,再探讨数字化构建的必要性,随后详细阐述登记方法、管理机制及数据化封存等关键环节,以增强论文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论证方面,他强调需加强犯罪分层理论的论证,提供学界共识和实际数据支持,同时细化犯罪记录统一管理的利弊分析,充分考虑实际操作中的风险和挑战。
王毅恒博士对秦雨田博士关于轻罪实体出罪路径的论文进行了深入评议。他认为,轻罪出罪虽为老话题,但在当前司法实践下仍具研究价值。然而,他建议论文在选题上需凸显创新点,避免简单重复已有研究,应深入挖掘新的观点和视角。在结构安排上,王毅恒博士指出当前第二部分关于轻罪出罪必要性的论述稍显冗长,建议缩减篇幅,将其核心内容融入问题提出部分,以便更聚焦地探讨第三、四部分的出罪路径和理论适配。论证方面,他强调需明确实体出罪的定义,避免概念混淆,同时加强与现有理论的对话,通过引用和批判现有研究来提升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此外,他还提醒注意不法内容概念的解释和语词的准确性,避免以偏概全,确保论证的严谨性。
![]()
内容来源 | 中国政法大学“蓟门一体化刑事法讲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