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你是否感觉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多了,推窗就能见绿?是否发现昔日的“黑臭河”清了,又见飞鸟翩跹?可能也发现两江四岸景色越来越美,到渝东南渝东北也越来越便捷……
“十四五”即将完美收官,“十五五”新征程将开启。这5年,重庆发生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变化,点滴的“小确幸”汇成高质量发展的“大拼图”。
上游新闻推出《“十四五”答卷》系列报道,记者走进山城的大街小巷和山野田间,用笔和镜头记录下身边的鲜活变化,盘点5年来写在巴渝大地、暖在百姓心间的精彩答卷。
第六期看重庆如何打造现代化治水体系,迈入“智慧治水”新时代。
![]()
![]()
琼江重庆潼南段。
昔日“黑臭水”如今成了市民的“两岸绿”
“智慧治水”让幸福河湖新蓝图“看得见”
河水清澈,水草摇曳,两岸植被茂密……这,是琼江潼南段如今的模样。
呈现在上游新闻记者眼中的这幅“画卷”,很难想象曾经因为污染严重,黑臭水横流,无人愿意接近。
![]()
川渝联合治理后,琼江潼南段水清、岸绿、景美。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基地的兴起,昔日清澈见底的琼江遭到了污染,部分水体偶尔出现黑臭。”重庆市潼南区副区长、区副总河长、区河长办主任廖世祥介绍,2021年,潼南与毗邻区县共同启动琼江幸福河建设,全方位建立起交叉互巡、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多项机制,“分段治”实现了“全域治”,而得到的“回报”是,目前,琼江潼南段水质稳定达到Ⅲ类。
![]()
重庆铜梁玄天湖。
“以前不会考虑来这边玩,如今却是成了饭后散步的必选之地。”当地居民李彭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幸福河湖”建设所带来的“福利”——目前,潼南以琼江幸福河湖建设为契机,串联起30公里亲水岸线,建成文化景观、亲水休闲等设施100余处,打造花漫琼江、彩虹滑道等景点,形成“一条琼江河,两岸风景线”的美丽画卷,用“画卷”将市民吸引过来。
![]()
淮远河重庆铜梁中央公园段。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还与毗邻城市共同整合已有的视频监控、水质监测站点资源,依托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技术,实现问题“及时推送、快速响应”,大幅提升跨界河流突发涉水事件监测预警和防范应对能力。
重庆市水利局副局长宋刚勇介绍,重庆正探索推动川渝跨界河湖数据库、跨界河长协同工作台、跨界河湖数字孪生建设,聚力提升河湖治理管护数字化、智慧化水平,推动实现跨界河湖巡河护河、问题处置、监管治理“三协同”。
曾经“处处难”现在平台“云端管”
“智慧治水”让市民安全感“看得见”
![]()
河长王东巡河。
“以前,河湖监管、问题发现、协同处置、闭环评价都是实际情况中面临的问题。”渝中区南纪门街道解放西路社区河长王东作为一名基层河长,常态化巡河是他的日常,但在日常工作中,往往还是遇到不少“难题”:存在居民河流保护行为参差不齐,汛期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
而这些问题,如今通过数字平台就可以解决和避免。
![]()
政务·智慧河长系统。
“河流治理不再仅仅局限于巡河!”重庆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重庆实现河流“天上看、云端管、地上查、智慧治”。今年以来,赋能全市1.83万名河长精准管河治河,排查河湖风险64.5万人次,河湖重大问题大幅减少,通过构建河湖风险预警,决策联动处置,管河治河评价,能力复盘提升四个应用场景,搭建“空天地水工”AI识别监测网络,构建集物联网感知、智能化平台于一体的综合决策指挥平台,真正实现从“治水”到“智水”。
![]()
水旱灾害防御系统。
不仅如此,在水旱灾害防御应用方面,重庆创新构建“四分”预警体系,重塑“洪水风险研判+水库智能联合调度”机制,预警叫应由原来2小时缩短至现在15分钟,实现水旱灾害防御全链路闭环管理,今年以来,成功应对今年28次强降水、119次超警以上洪水,提前转移受威胁群众近6万人。
重庆因水而兴,因水而盛,水既是滋养城市的血脉,也承载着防汛减灾、生态保护的重大责任。
如今的重庆“水网”,融合了数字赋能、推动智慧治水,实现了水资源的精准调度、水安全的坚实保障、水生态的持续改善,重庆越来越美的“水篇章”也写进了市民的生活。
上游新闻记者 张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