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5年9月1日在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上作题为《凝聚上合力量 完善全球治理》的讲话中,结合全球治理的现实困境和实际要求,提出了“全球治理倡议”,体现了中国的责任和担当。“全球治理倡议”,必将成为处理全球问题的重要行动指南和原则性规范。我们必须进一步研究“全球治理倡议”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使其在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维护世界秩序作出贡献。
一、“全球治理倡议”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尤其受地缘政治、大国竞争和科技革命等的影响,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盛行,联合国和多边主义受到冲击、作用有限,致使全球性问题的治理面临重大困境和挑战,即全球治理赤字持续扩大。为改变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全球南方代表性严重不足、联合国权威性遭到侵蚀,以及抓紧处理诸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气候变化、数字鸿沟等问题和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外空等新问题的治理缺失,亟需对全球治理体系尤其是治理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以弥补和完善以联合国为基础的国际法律制度体系,为提升人类福祉作出贡献,实现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
换言之,中国政府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在多边场合提出具有时代价值和意义的“全球治理倡议”,对于进一步遵循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法原则和宗旨与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二战后的国际法律秩序,公正合理解决全球性问题和难题,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尤其是国际法律制度体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体现了中国的担当和责任。
二、“全球治理倡议”的理论内涵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具有丰富的内涵,核心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形成“全球治理倡议”的五大核心理念。
第一,奉行主权平等。坚持各国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在全球治理中平等参与、平等决策、平等受益;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这是“全球治理倡议”的首要前提。即遵守主权平等原则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基础。
第二,遵守国际法治。全面、充分、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等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确保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平等统一适用,不搞“双标”,不将少数国家的“家规”强加于人。这是全球治理的根本保障。这一理念特别强调了国际法和国际规则的公认性和统一适用,以强化其普遍性,体现平等性。
第三,践行多边主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加强团结协作,反对单边主义,坚定维护联合国地位和权威,切实发挥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是“全球治理倡议”的基本路径。这是从联合国自身的地位和作用出发得出的必然结果。换言之,联合国是践行多边主义、推进全球治理的核心平台,在全球治理中起主导和核心的作用,其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其他的全球性和区域性多边机制要立足自身优势,发挥补充性的作用。
第四,倡导以人为本。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保障各国人民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享全球治理成果,更好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更好弥合南北发展鸿沟,更好维护世界各国共同利益。这是“全球治理倡议”的价值取向。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目标是提升人类福祉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当然包括维护和促进人类的个体利益和共同利益,体现了目标和保护利益的一致性和根本性。
第五,注重行动导向。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统筹协调全球行动,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打造更多可视成果,以务实合作避免治理滞后和碎片化。这是“全球治理倡议”的重要原则。为此,既要立足当前的紧迫性问题,也要着眼今后的长期性挑战,尤其是发达国家要切实履行责任,提供更多资源和公共产品;发展中国家也要联合自强,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实现共同进步、共同获益目标。
应该说,“全球治理倡议”的基本内涵,符合以《联合国宪章》为首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是对二战后建立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的传承和发扬。切实遵守上述核心理念,就能实现早期收获,产生预期效果,提升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三、“全球治理倡议”的实践要求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提出“全球治理倡议”核心理念的同时,也对上海合作组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其发挥引领作用,当好践行全球治理倡议的表率。具体为:在安全上,要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贡献“上合力量”;在经济上,要为推动全球开放合作展现“上合担当”;在文化上,要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作出“上合示范”;在决策和实施上,要为捍卫国际公平正义采取“上合行动”。这种既提出“全球治理倡议”的理念,又部署具体任务和要求的做法,得到了与会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代表的积极支持。这种源自上海合作组织的“全球治理倡议”,具有外溢效果,必将延展至其他组织和机构,拓展具体的领域和范围,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为使“全球治理倡议”发挥有效的作用,必须对其进行系统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国外交部于2025年9月1日发布的《全球治理倡议概念文件》,从提出的背景、核心理念和下步行动三个方面,在理论上对“全球治理倡议”做出了系统性阐释和说明,对于国际社会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全球治理倡议”的价值和意义具有一定的作用。
可以预见,如同我国提出其他的全球倡议一样,中国政府将会从多个层面、多个渠道发布与“全球治理倡议”有关的文件和措施,以推动其落地生根,发挥功效,实现目标。
我们相信对于“全球治理倡议”的战略性、综合性、全面性研究,又将成为一个新的学术热点,包括组织机构、平台建设、资金支持,以丰富其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进而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发挥作用、作出贡献。
四、“全球治理倡议”的世界意义
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在重要场合,相继提出了四项全球倡议。即全球治理倡议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后,中国提出的又一项重大倡议。全球发展倡议聚焦推动国际发展合作,全球安全倡议着眼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全球文明倡议致力于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全球治理倡议锚定全球治理体制机制改革的方向、原则和路径。四大倡议各有侧重,并行不悖,形成整体,从不同角度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正能量,为人类发展进步提供更强推动力。换言之,四大倡议针对全球性问题做出的谋划和指引,虽然具体任务、要求不一,但目标和宗旨一致,均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服务和保障,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体系的战略引领。
四大倡议的基本逻辑关系为:针对人类面临的难题和困境,发展和安全依然是核心问题,所以需要实施“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而发展和安全问题错综复杂、原因和矛盾不一、形式和要求多样、制度存在差异性,需要依据各国的历史和文化并结合实际予以解决,包括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所以必须实施“全球文明倡议”,而在这些方面的诸多努力和举措,需要运用体制机制加以固化,所以实施“全球治理倡议”是制度性保障,以固化成效,加强稳定性和可预见性,最终实现人类共同发展和提升人类福祉目标。
从这个逻辑关系看,“全球治理倡议”具有世界性的意义。这种意义体现在空间和范围的延展上,并将随着时间的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为此,“全球治理倡议”的功效,值得期待,且对其的持续研究,也大有可为。
(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标题:《“全球治理倡议”的基本内涵与实践要求》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作者:金永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