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动汴京城一场饭局。
庆历四年(1044年)秋,汴京城已褪去暑热,苏舜钦府邸却酝酿着灼人的温度。
院中灯火通明,烛光摇曳,映照着一张张意气风发的面孔——这一晚聚集的,都是京城最负盛名的才子与官员。
酒至酣处,众人兴致勃发,有人提议以“酒”为题联句赋诗。
轮至国子监直讲王益柔时,他已半醉,眼神迷离中却迸发出惊世狂言:“醉卧北极遣帝扶,周公孔子驱为奴!”
霎时间,满座皆惊!有人拍案叫绝,有人瞠目结舌——这哪里是诗,分明是裹着醉意的惊雷!醉卧北极,竟要皇帝亲自搀扶;圣贤周公孔子,竟被驱使如奴仆?如此狂妄,简直震古烁今!
众人皆以为这是酒酣耳热时的狂言笑谈,殊不知,这惊世骇俗的十四字,已被暗处一双阴沉的眼睛牢牢记住。一场看似寻常的文人雅集,已在悄然中埋下改写多人命运的引信。
仅仅几日之后,这“醉卧北极遣帝扶,周公孔子驱为奴”的狂句,便通过御史中丞王拱辰添油加醋的奏章,如利箭般射向了垂拱殿龙椅上的宋仁宗。
王拱辰刻意点明:此等“谤讪周孔”、“大不敬”之言,竟出自国子监直讲之口!国子监乃育才重地,如此狂悖之徒安能教导天子门生?更暗示此宴乃革新派领袖杜衍(苏舜钦岳父)、范仲淹一党所聚,其心可诛!
仁宗皇帝向来宽厚,此刻却龙颜震怒。他一手推动“庆历新政”,最重朝廷纲纪与儒家道统。
王益柔此句,不仅轻慢君权,竟连至圣先师都敢如此亵渎!帝王尊严与道统根基,岂容如此践踏?
雷霆之怒瞬间降临:苏舜钦以“监主自盗”之罪(变卖进奏院旧公文纸换钱办宴)被削职为民,永不叙用;王益柔贬为复州监酒税;其余与会者如刁约、江休复等十余名当世才俊,亦遭罢黜或远贬。
一场酣畅淋漓的文人雅集,竟成震动朝野的“进奏院狱”。苏舜钦苦心经营的政治生命,被这桌酒席轰然撞碎。
![]()
美男子苏舜钦。
苏舜钦是蜀人,却身材魁伟,据说“与宋中道并立,下视之”宋某人比较矮,但苏的身高也不多见。
再加上他一副在文学青年中非常时髦的美髯,要多帅有多帅。
才华横溢的苏舜钦。
苏舜钦,字子美,太宗朝名臣苏易简之孙,诗文和书法的名头都很响。
在宋代文学史上,苏舜钦的诗文和梅尧臣齐名,一“舜”一“尧”,并称苏梅。
至于他的书法到底怎么样,我们不妨听听宋朝时期两个书法大家的评价。
一个人说自己研习草书三十多年,始终不脱俗气,晚年学了苏舜钦的字,“乃得古人笔意”,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说这话的可是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的黄庭坚。
另一个人形容苏舜钦的书法“如五陵少年,访云寻雨,骏马春衫,醉眠芳草,狂歌玩乐”。
这种张扬着审美直觉和艺术想象的评价出自米芾——和黄庭坚一样,他也是名列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的高手。
![]()
苏舜钦出自官宦世家。
苏舜钦出身于北宋著名的官宦世家——铜山苏氏,这一家族自其祖父苏易简起便显赫于朝堂,三代皆为进士,且官居要职,是典型的科举仕宦家族。
祖父:苏易简(958—997)。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状元**,为宋代四川首位状元。
累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为宋初权力核心人物之一。
曾任翰林学士承旨(皇帝首席秘书)、知审官院(掌管官员考核)等要职。
主编《文苑英华》(宋代四大类书之一),深得太宗器重。
著有《续翰林志》,是研究宋代翰林院制度的重要文献。
父亲:苏耆(987—1035)。
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进士。
历任工部郎中、河东转运使、三司判官等职,主管财政与地方行政。
曾出使契丹,处理外交事务。
苏舜钦本人(1008—1048)。
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
历任蒙城、长垣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校理(皇家图书馆官员)等职。
因“进奏院案”被贬(1044年),后复起为湖州长史(未赴任)。
苏舜钦是当朝宰相杜衍的女婿。
![]()
年轻的苏舜钦见识非凡。
二十一岁那年,他父亲苏耆在陕西为官,当地玉清昭应宫遭遇雷击焚毁,震惊朝野。
苏舜钦闻讯,挥笔写下《火疏》,直言天灾乃上天示警,直指时弊——“政令有阙失,赏罚有不当”,矛头直指当朝宰相!其文辞之激烈,胆识之卓绝,令汴京侧目。
令人惊叹的是他的政治洞察力。当西夏李元昊野心渐露,满朝文武或轻视或犹豫之时,年轻的苏舜钦已洞悉危机。
他连上《论西事状》等奏疏,痛陈边备废弛之危,力主积极备战。其见解之深刻,谋划之周详,远超其年龄阅历,仿佛天生就属于这波谲云诡的庙堂。
才华横溢、锐意进取的苏舜钦,很快被改革派领袖范仲淹所赏识。经范仲淹举荐,苏舜钦由地方调任京城,担任集贤校理、监进奏院。
此时的他,不仅文名远播,更被视作新政的核心干将,一颗政坛新星正冉冉升起,前途似锦。汴京的广阔天地,仿佛正待他挥毫泼墨,书写壮阔人生。
一场“进奏院狱”,将苏舜钦从青云之上狠狠拽落。
苏舜钦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被罢黜时虚岁37岁(周岁36岁)。
被罢黜后,苏舜钦于庆历五年(1045年)春南下游历,最终选择定居苏州。
他以四万钱购得五代吴越广陵王钱元璙的旧池馆,加以修葺整治,傍水筑亭,取《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之意,命名为“沧浪亭”,并自号“沧浪翁”。
![]()
罢黜期间(1045-1048年)的主要活动。
寄情山水,营建沧浪亭: 这是他此时期的核心生活。他精心经营沧浪亭及周边园林,使其成为一处著名的文人园林。
创作《沧浪亭记》: 详细记述了购地、建亭的经过,并抒发了寄情自然、超脱政治纷争的豁达情怀。
潜心文学创作:在苏州期间是其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的高峰期。他创作了大量描绘吴中风物、山水景致以及抒发个人感怀的诗文,风格更加沉郁雄健、清新自然。名篇如《初晴游沧浪亭》、《夏意》等均作于此时。
交游唱和:虽远离政治中心,但仍与志同道合的友人如欧阳修、梅尧臣等保持书信往来和诗文唱和,互相慰藉。
整理文集:对平生诗文进行整理。其死后,欧阳修为其编撰《苏学士文集》并作序。
苏舜钦的生命定格在了四十一岁。
庆历八年(1048年),朝廷终于想起这位被遗忘的才子,重新任命苏舜钦为湖州长史。他即刻收拾行装,准备北上赴任,渴望一展压抑多年的抱负。
可就在赴任途中,一场急病如阴风般袭来,无情地夺走了他年仅四十一岁的生命。
北宋年间,能人才子多不胜数,苏舜钦绝对是其中耀眼的一颗。
假若生命给他十年、二十年,他取得的成就绝不止于此。
命运多舛、天妒英才说的就是他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