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新华日报)
作为连云港市主城区,海州区“十四五”以来锚定高质量发展主线,以现代服务业提质扩容为核心抓手,统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升级与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惠民,实现产业规模、结构、动能全方位跃升。
数据显示,该区服务业增加值从2021年的546.0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94.3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73%左右,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为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中心城区筑牢产业根基。
智算产业抢先布局
生产性服务业塑优势
聚焦生产性服务业“高精尖”发展方向,海州区在人工智能领域率先突破,打造区域产业竞争新优势。其中,“悟空智算”人工智能产业集群项目作为核心抓手,不仅推动该区在全市首启人工智能产业布局,更构建起多元算力供给体系——当前持有算力规模达7249P,成功跻身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工业智算基地(华东)经济聚集区区域节点,为周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产业链协同创新提供强劲算力支撑。
以“悟空智算”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凭借“专业性强、融合度高、带动性广”的特性,正成为海州区优化服务业结构的关键突破口,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区域产业体系向现代化、高端化迈进。
物流体系全域升级
打通实体经济“筋络”
立足“水运江苏”建设战略,海州区紧抓宿连航道升级契机,以“通江达海、智慧高效”为目标,持续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在水运枢纽建设上,板浦内河码头作业区二期7个千吨级泊位顺利建成,进一步释放港口“大进大出”集疏运能力,为大宗商品运输、区域贸易流通打通“水上通道”;在智慧仓储布局上,邮政医药仓储中心、顺丰区域分拨基地等重大项目先后落地,通过智能化技术赋能仓储管理,实现物流行业降本、提质、增效;在末端服务优化上,创新构建“区属国企牵头+快递企业共建”的社区配送服务中心模式,目前185个服务中心实体运营,形成覆盖全城社区的末端配送网络,让物流服务“最后一公里”更便捷、更贴心。
两区融合聚创新动能
科创生态提级赋能
恰逢连云港国家高新区获批十周年、海州区与高新区融合五周年,“两区融合”成为海州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力。
五年来,两区紧扣“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使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同频共振: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94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17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1家、省级瞪羚企业1家,创新主体“量质齐升”;同时,以创新平台能级跃升为支撑,持续优化双创生态,逐步建成全市领先、辐射周边的高新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先导区,为现代服务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提供“智力引擎”。
生活性服务业提质惠民
点亮民生幸福图景
生产性服务业的坚实基础,为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增效、创新惠民”创造了条件。
在文旅领域,海州区深耕“文旅+科技”融合路径,近期“双龙井《镜花绮梦》沉浸式光影实景剧”“桃花涧‘天书奇境’VR大空间”两大项目双双入选2025年省文旅科技融合创新项目名单,用科技手段活化地域文化资源,让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海州文旅魅力;在体育领域,紧扣“迎省运”主题,加快建设体育强区:刘志洲山体育公园、海州体育馆、连云港滑翔伞基地等大型体育场地相继投用,全国风筝邀请赛、“超级”杯全国气排球联赛、连云港全民健身嘉年华暨半程马拉松等150余场国家、省、市级赛事及全民健身活动成功举办,在全城营造“爱体育、享健康”的浓厚氛围,让生活性服务业真正惠及民生、点亮幸福。
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的交汇点,海州区现代服务业已实现“量的稳步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未来,该区将继续扛起主城区责任担当,抢抓服务业发展机遇,深耕智算、物流、文旅、体育等优势赛道,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生活性服务业与民生需求精准对接,为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更持久的动力。 刘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