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宋爽 通讯员 李明扬
“今年回老家种地,听说可以领生产者种植补贴,但不知道自己够不够条件,网上查了半天也没个准确标准。前段时间,村党支部书记到我家讲解政策,还帮我填表,这下可算踏实了!”近日,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窑沟乡侯家圪洞村村民侯贵堂攥着“玉米生产者种植补贴申请单”,黝黑的脸上笑出了褶子。在窑沟乡,这样的场景正随着政策宣讲的“精准滴灌”不断出现。
据窑沟乡党委书记乔建斌介绍,窑沟乡聚焦“讲政策、办实事、抓引领”三大任务,通过多元宣讲、贴心服务和党建带动,把政策宣讲与基层实践、民生服务深度融合,让惠民声音传得开、落得实。聚焦村民在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申请中材料看不懂、流程摸不清等堵点问题,下足“绣花功夫”,打通服务“最后一米”。
清晨,包联对九也村的干部黄丽丽背着装满政策手册、登记台账的包出了门。窑沟乡党委明确要求,全体包村干部每月必须拿出不少于三分之一的工作时间走村入户解决问题。在对九也村的文化广场上,几张长条桌一拼,政策宣讲台就搭起来了。黄丽丽和村干部们一边给围拢过来的村民发“惠农惠民政策明白卡”手册,一边用“拉家常”的方式解读政策:“咱们拿着身份证到村里填张表,后续的审核、拨款,乡里都盯着,不用大家多跑路……”
对宣讲中收集的群众疑问、政策诉求,干部们会第一时间在“民情台账”上分类登记:“王招丑咨询高龄补贴申请材料有哪些”“曹存栓反映不知道一卡通上的补贴怎么查询指定月份”“牛锁祥想知道养猪有没有补贴”……针对这些问题清单,宣讲队成员与村“两委”干部当场研判、分类处置。
在柳青村,村民们围着干部争论自家的地是否符合补贴标准,乡农技推广中心的工作人员直接跟着村民下了地,用卷尺量地块、看作物长势,当场确认符合条件的农户,现场指导填写申请表,还留下联系方式方便后续对接。“以前政策印在纸上,现在干部把政策送到地里,连表格都帮着填,这服务太实在了!”村民们纷纷点赞。
“清单化管理让宣讲内容从纸上落到了地里。‘政策解读+解决问题’的模式也将惠民政策宣讲变成了村民能感知的实在事。”乔建斌说,为了让政策宣讲不留死角,乡里特意构建了“线上+线下”“集中+分散”的宣传矩阵,推动政策宣讲从“会场”走向“现场”,真正走进群众生活。
在大井沟村的林果基地,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雷斌手把手教63岁的村民刘栓蛇操作一卡通查询,学会操作后的刘大爷笑得合不拢嘴:“以前不懂一卡通咋用,总担心补贴没到账,现在干部们上门教,一看就明白,真是帮大忙啦!”为了让宣讲队伍既懂政策又接地气,窑沟乡还建立了“先学后讲、以教促讲”的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宣讲队员开展政策解读培训,邀请财政、民政等部门业务骨干现场答疑,确保干部们问不倒、讲得清。
今年以来,窑沟乡已累计开展政策宣讲活动15场,举办民政补贴、农业补贴等专题学习3次,覆盖群众2000余人次,政策宣讲让惠民红利稳稳落到群众的心坎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