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这是我国最大的750千伏超高压环网工程。
![]()
工程环抱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延伸覆盖南疆五地州106万平方公里,接近我国陆地面积的九分之一。
有了这趟“电力高速公路”,南疆最大供电能力提升了80万千瓦~100万千瓦,新增新能源接纳能力超800万千瓦。
![]()
全国最大的750千伏超高压环网工程,不仅打通疆内供电“最后一公里”,该项目到底有多困难,建造完成有何意义?
建设挑战与技术突破:极端环境下的工程奇迹
中国的基建事业,近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在极端环境下建设的工程项目,不仅展现了中国基建的强大实力,也体现了中国工程师们的智慧与创新。这些工程奇迹,在克服地貌复杂性、技术难题以及环境保护等诸多挑战的同时,也实现了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
极端环境下的工程建设,首先面临的是地貌的复杂性。穿越沙漠、戈壁、高山、河流等多种地形,需要应对沙尘暴、高温差、地质不稳定等极端条件。例如,某项环线工程,穿越了长达4197千米的沙漠,历时15年才得以建成,创下了“全国最长距离沙漠施工”的纪录。这项工程的成功,充分展现了中国基建的韧性和在极端环境下克服困难的能力。
除了地貌复杂性带来的挑战,技术创新是另一大亮点。以超高压环网设计为例,750千伏的电压等级实现了大容量、低损耗的电力传输,其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
这种高电压等级的应用,能够有效地降低电力输送过程中的损耗,提高电力传输效率,为偏远地区的电力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智能化运维技术的应用也为极端环境下的工程维护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集成无人机巡检、大数据监测系统等智能化手段,能够适应无人区维护的需求,提高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在追求工程建设的同时,环境保护也至关重要。在极端环境下的工程建设中,需要采取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以最小化对环境的影响。例如,采用防风固沙植被带,可以有效地防止沙漠化蔓延;设计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可以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这些措施的实施,体现了中国基建在发展的同时,也注重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感。
![]()
总而言之,在极端环境下建设的工程项目,是中国基建实力的集中体现。这些工程在克服地貌复杂性、技术难题和环境保护等挑战的同时,也实现了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中国的基建事业将继续秉承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构建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努力。
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概况与战略意义
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正式投运,标志着国家能源战略在西部边疆取得了重大突破。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超高压环网工程,该项目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核心,构建起覆盖南疆五地州(总面积10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的九分之一)的电力环网,从而形成了一条连接新疆内部供电网络与全国能源市场的“电力高速公路”。该工程的战略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首先,能源通道得到了显著升级。该工程有效地打通了新疆内部供电的“最后一公里”, 解决了偏远地区的用电难题。通过构建完善的电力网络,该工程保障了电力能够稳定、可靠地输送到南疆地区的各个角落,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条件。
其次,该工程成为了新疆绿色转型的强大引擎。 它串联起疆电外送的“主动脉”,大幅提升了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外送能力。 新疆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该工程的建设为这些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坚实的电力输送保障,有助于推动新疆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
![]()
最后,该工程是连接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重要纽带。 它将新疆的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全国电力保供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将富余电力输送到全国各地,该工程不仅为新疆带来了经济收益,也为全国能源供应的稳定做出了贡献,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