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唱多资本开支的小把戏,在华尔街失灵了。谷歌与微软同日交出财报,都还亮眼,但投资者选择了谷歌,冷落了微软。
巨头们都在讲诉相似的故事:花的钱越来越多,赚的钱也越来越多。最新一个财季,谷歌营收同比增长16%至1023亿美元,高于预期;全年资本开支从850亿美元上调为910亿至930亿美元。同期,微软营收同比增长18%至777亿美元,高于预期;本季度资本开支349亿美元,环比上一季度增长45%,创历史记录。
![]()
![]()
目前两个巨头的市值,相差约5000亿美元。但无论从财报数据还是AI战略布局看,谷歌都显得比微软更扎实,也更具前瞻性。事实上,早在2019年,时任微软首席技术官斯科特(Kevin Scott)就曾着急地给CEO纳德拉和创始人比尔·盖茨发了封邮件,对微软与谷歌之间大模型训练能力的差距感到“”。
谷歌披露的token消耗量,已成为外界衡量其AI训练与推理进展的核心窗口。巨头们的营收规模庞大,业务复杂,合规施展财务“障眼法”,就掩盖了AI在增长中的真实贡献比例,token数据是更直接的指标。
目前,谷歌每月消耗1300万亿tokens,已经来到了千万亿(Quadrillion)的量级,一年内增长超过20倍。具体而言,从今年5月的480万亿,到今年6月的980万亿,再到9月底的1300万亿,对应了图片生成Nano Banana与视频生成Veo 3等多模态推理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相比之下,微软很少公开自己的token消耗量,即使披露,口径也与同行不一致。若将OpenAI在Azure上消耗的token剔除,微软恐怕难以跻身“千万亿俱乐部”。或许,微软选择沉默反而更安全。随着OpenAI,挣脱了微软的限制,说不定微软几次公布token消耗数量还会不增反降。
微软的算力短缺将持续到2026年。微软商业剩余履约义务(RPO)还有将近4000亿美元,是谷歌的1550亿美元的2.5倍左右。不过,在云业务领域,谷歌的后劲更足。本财季,谷歌云收入同比增长了34%,高于微软云收入的26%。
在自研大模型与芯片方面,谷歌的领先地位更加稳固。谷歌第七代TPU Ironwood即将全面上市,它专为推理而生;它不仅支持了谷歌自身的推理业务,还将Anthropic纳入自己的算力生态。谷歌确认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布Gemini 3。
相比之下,微软的自研芯片进度明显落后。下一代Maia 200预计明年才会问世。微软在财报会上重点宣传的是“部署全球首个大规模NVIDIA GB300集群”,并通过软件优化最大化现有资源的效率。微软正在为“没有OpenAI的日子”做准备,但它内部首个端到端大模型MAI-1,依旧运行在英伟达芯片上;它的性能排在一堆中国开源模型之后。
AI的竞争,本质上是基础设施的竞争。资本开支只是表层,真正决定胜负的,是。谁能以更低的成本,产出更多或更有价值的token,谁才是token经济学的赢家。
模型-芯片协同设计,属于典型的人才密集型创新,这正是微软的短板。
纳德拉真正抓住过的机会其实只有两次。第一次,当斯科特感到落后的时候,建议投资OpenAI,得到了纳德拉的同意;这让微软间接获得了OpenAI人才的有限支持,但这既是微软的支撑,也是它的枷锁。第二次,就是在2023年底的OpenAI中,稳住了奥特曼与OpenAI多数人的军心;但小幅动荡仍然不可避免,微软却没有很好地把握住那些从OpenAI离开的核心人才。
现在,很少有巨头会从微软挖人,因为那里缺乏一流人才;包括Meta,宁愿从同样进展缓慢的苹果挖人。在这次电话财报会议上,微软谈了好几次“将继续增加 AI 投资,包括资本和人才”。
微软还有时间。这次微软谈论的较多的,仍然是与OpenAI“合作的下一阶段”。这为自己赢得了调整与追赶的时间窗口。
具体而言,OpenAI承诺追加采购价值2500亿美元的Azure服务。OpenAI仍然是微软的前沿模型合作伙伴,微软在2030年前或AGI实现之前,将继续独家拥有OpenAI研究型技术和Azure API独家经营权;模型与产品的IP授权期限延长至2032年。
但要将OpenAI的模型和微软的业务捏合起来并不容易。微软与OpenAI的业务存在结构性冲突。OpenAI最近的一个大动作,就是推出了ChatGPT Atlas,这是一款AI驱动的网络浏览器,它拥有用户的访问“记忆”,可以随时调用。此前就有传言,OpenAI对微软的技术支持,一直有所保留。
与此同时,微软自身的业务并无太大起色,或者说,它与OpenAI的契合程度不够高。在财报会上,微软高管反复强调企业服务的增长,包括:
Microsoft 365 Copilot发布9个月,超过90%财富500强企业使用;
Copilot系列自有产品的月活用户突破1.5亿;
面向开发者的GitHub Copilot拥有超过2600万用户。
但问题在于,企业服务并不是OpenAI的强项。它在这一领域的市场份额,正在被Anthropic蚕食。在OpenAI的营收结构中,面向企业客户的API收入约占25%。
从行业趋势而言,尽管AI的价值已经开始从芯片流向包括云服务与模型调用的AI基础设施,但是进一步流向应用,。即便流向应用,真正受益的依然是少数硅谷巨头,尤其是拥有庞大流量与生态闭环的企业;而且往往是消费者业务,它们更容易货币化。
谷歌是这一趋势的受益者。这次,谷歌首次披露其自有模型Gemini通过API每分钟消耗约70亿个token,比OpenAI同期高出10亿。这也相当于谷歌API每月消耗约302万亿个token,占比公司整体的23%,与OpenAI的收入结构接近。谷歌在财报会议上披露的运营数据,也可以印证这一点:
Gemini月活用户突破6.5亿,环比增长2亿,查询量环比增长3倍;
AI Mode查询量翻番,仅在美国就拥有超7500万日活用户;
AI Max in Search仅在三季度就解锁了数十亿次全新查询;
使用Veo3生成了超过2.3亿个视频,环比增长1.6亿;
YouTube Shorts每观看小时收入已超越传统长视频。
对于AI泡沫的担忧仍萦绕市场,分析师提问明显转向token经济学如何成立。他们现在关心,高管们如何“量化或描述云服务容量不足对收入的影响”,同时追问“如何保证不会过度建设”;他们想清楚地知道,“在AI搜索中,每次查询的点击量、转化率和定价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