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上午, 一个名为“小小工程院”的科创实验室在黄浦区曹光彪小学正式启用。作为黄浦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实践基地学校,曹光彪小学在建校30周年之际为孩子精心搭建这一数智空间,用人工智能为孩子们的“工程师梦”赋能,让“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种子,在每一次动手实践中生根发芽。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依托黄浦区科学教育战略布局,借力一流高校资源,“小小工程院”承载着学校科技教育的使命。在这里,数智设备重新构建了孩子们的学习场景,aigc沉浸式互动空间内,全景呈现天和核心舱的外观及内部构造,还可模拟搭建、模拟隔热材料试验台、解密航天器隔热材料,高科技触控屏让国之重器“可拆”“可探”,更有基于大模型的虚拟老师,让复杂的工程知识变得生动易懂。
![]()
设计一只充满创意的茶杯、打造一把精巧的咖啡椅,抑或建造一座桥梁、设计一座宇宙飞船……这一切源自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在“小小工程院”里皆有可能“具象化”,让课标里的工程思维立体呈现。科创实验室里,从3d打印实现创意物化,到压力测试仪验证桥梁结构强度,学生完整经历设计-制作-测试-优化的全流程,就这样,工程思维在动手间便悄悄生长。
![]()
纸张上的铅笔稿,在ai软件、3d打印机等智能设备的助力下,化为栩栩如生的立体模型,让孩子们的想象从二维的平面跃入三维的现实世界,开启了探索未来的奇妙之旅。全息投影打破实物展示局限,展示区不再是静态陈列,而是能互动、能交流的创意社区。在定期举办的主题体验营里,“小小工程院”里的特色设备让探索更具仪式感。手绘建模板让画出来的创意变成3d模型,电子沙盘让抽象原理看得见,智能设备不仅辅助创作,更记录着每一次成长的印记。
![]()
该校科技辅导员徐亦达介绍,学生在“小小工程院”里的学习,也是一次次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探索。在描摹图纸、与ai对话、动手制作中,科技、美术、劳动技术、数学、语文等学科悄然相遇,孩子们在实践中实现了知识的融会贯通,提升了综合素养。
![]()
“未来,在这里,书本里的知识将不再是遥远的想象。”在校长卢雨看来,创新人才的培养不能单靠学科学习,而是学科知识与非正式学习的同频共振。“我校始终以‘创造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为初心,希望孩子们心中创新的种子逐渐长成参天大树。同时,我们将以更开放的姿态向更多兄弟学校敞开这一空间,让科学之光照亮更多孩子的梦想。”
记者 / 王菁
编辑 / 樊陆佳
图片 / 蔡维帅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90后”黄浦姑娘拿了全国第一,秘诀是?
2. 黄浦金融科技“开放麦”响彻外滩!“门楣之光·金融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启动
join us
上观号作者:上海黄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