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啃老”买房还被羡慕?97%的青年人买房靠父母,是病态还是悲哀

0
分享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你是否留意过这样一种耐人寻味的社会现象?隔壁家的年轻人动用父母毕生积蓄支付首付款,社交平台上立刻涌现大量“有追求”“成功扎根城市”的赞美之声。

而同一社区里另一位青年,因备战考试暂居家中,每月接受父母几千元生活补贴,却常遭邻里私下非议,被贴上“没出息”“靠父母养活”的标签。



同样是获得家庭经济扶持,为何社会舆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更值得深思的是,统计表明当前97%的年轻购房者需依赖父母资金支持,可“啃老”这一贬义词似乎专为资源匮乏的普通人所保留。

富家子弟继承多套房产被称为“家族延续”,普通人家子女与父母同住却被视为“赖着不走”。这种鲜明对比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社会逻辑?

事实上,“啃老”这个词自诞生起就带有对底层群体的歧视色彩,更像是针对普通家庭设计的一道道德枷锁。



日常生活中,工薪阶层的孩子回家吃饭,亲戚们便聚在一起议论:“这么大年纪还不独立,就知道吃家里”;而那些出身优渥的年轻人,在二十多岁接手千万资产、掌管企业时,网络评论却满是“少年英才”“继承家业”的钦佩之语。

同样是依托家庭背景发展,一边遭受“无能”指责,另一边收获“杰出”赞誉,这种赤裸的双重标准早已将所谓“啃老”的道德外衣彻底撕破。



深入观察便可发现,“啃老”并非普适的伦理评判,而是一种专门用来贬低普通家庭互助行为,同时美化富裕阶层资源代际转移的话语工具。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是否构成“啃老”,根本不取决于实际行为,只取决于钱包厚度。



例如,富人子女创业,父母直接注资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公众普遍评价为“支持孩子事业”“眼光长远”;

而普通人刚毕业,希望专心准备公务员或研究生考试,父母每月资助数千元维持基本开销,就会被冠以“寄生在家”“毫无志气”的名号。

同样是父母对子女的成长扶持,仅因家庭财富差异,便遭遇天壤之别的舆论待遇。这显然不是道德判断,而是根深蒂固的贫富偏见。



居住状态的评判更是如此:富家孩子住在自家豪宅中,即便长期未就业,也会被形容为“陪伴双亲”“孝顺体贴”;

而普通青年住在城区老旧住宅里,哪怕每日奔波求职,仍会被说成“不愿独立”“能力不足”。

就连购房这件事也充满矛盾:当一个年轻人依靠父母拿出养老储蓄甚至举债凑齐首付时,人们称赞他“积极进取”“懂得奋斗”;



但如果他选择暂缓买房、留在家中节省开支逐步积累,则立刻被批评为“没本事”“只会啃老”。

反观一些富裕家庭的后代,直接继承父母名下的多套房产和商铺,公众反应却是“运气好”“人生赢家”,从无人提及“啃老”二字。

可见,“啃老”的帽子从来只戴在没有背景、缺乏资本的普通人头上。总有人拿“西方孩子十八岁就得自立”来批判国内现状,仿佛接受家庭援助就是落后的表现,但现实远非如此简单。



研究数据显示,近半数美国父母会持续向成年子女提供经济帮助,平均每月资助金额高达1474美元,足以覆盖多数年轻人的房租或日常消费。

像洛克菲勒家族这样的豪门,财富已传承六代,家族成员从小便持有企业股份;沃尔玛创始人的后人成年后即拥有巨额股权资产。

这些本质上同样是依赖家庭资源,却被包装为“家族治理”“财富传承”,从未被视为“啃老”。



更令人唏嘘的是部分中国家长的心态:生育时未曾征询孩子意愿,将其带到这个世界后,却在子女成年后反复计算投入成本——“我为你花了多少钱”“供你读书费了多少心血”。

一旦子女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如未进入高薪行业、未能迅速置业,便会遭到责骂:“白养了”“没出息,还在啃老”。

但他们忽略了一个现实:在房价飞涨、生活压力剧增的今天,许多年轻人并非不愿独立,而是单凭工资收入,即使节衣缩食十几年,也无法负担一线城市的房屋首付。



那句“父母靠不住,一切靠自己”,表面上倡导自立,实则只是针对普通人的道德规训。没有人会对一位刚继承亿万资产的富二代说出这句话。

事实上,代际之间的相互扶持本就是人类社会的普遍形态,也是亲情联结的重要体现。在中国,60%至70%的婴幼儿由祖辈协助照看,才使得年轻父母能够安心投入职场。

超过六成的年轻人在购置首套房时,需要父母提供资金援助,形式包括协助支付首付或分担月供。



这些行为本质上是在弥补公共服务的缺失——托育体系不健全、房价严重脱离居民收入水平。然而,这些正当的家庭协作却被“啃老”的污名所掩盖,仿佛普通家庭的温情互助成了见不得人的羞耻之事。

进一步思考,这种双重标准的根源,在于我们无形中接受了由优势阶层主导的话语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富人利用家族资源铺路被称为“善于资源整合”“具备战略思维”,而普通人接受两千块生活费备考却被定义为“缺乏斗志”“依附他人”。



富家子女出国留学由父母全额出资,被称为“长远投资”;普通家庭父母帮忙缴纳学费却被说成“拖累全家”。真正的成熟,并非拒绝一切外援,而是能洞察这种话语操控的虚伪性,摆脱精神束缚。

对于大多数普通青年而言,完全不必因“啃老”一词而自我怀疑。暂居家中省下房租,是为了更快积累创业本金;接受父母资助备考,是为了争取更好的职业起点。

只要不是消极逃避、坐享其成,借助家庭力量就无可指摘,反而是一种理性规划,是在为未来积蓄动能。



毕竟,真正的独立不在于表面的“万事不求人”,而在于清楚自己的方向:该拼搏时全力以赴,该接受支持时坦然接纳,待羽翼丰满后再回馈家人、反哺社会。这才是代际互助应有的意义。

归根结底,跨代支持是人类文明延续的基础。从幼年养育到老年赡养,再到亲属间的彼此扶持,正是这种循环赋予社会更多温情与韧性。

如今,这项本应温暖人心的传统却被阶层分化扭曲为攻击普通人的武器,成为压制年轻人选择自由的道德刑具。我们必须正视并打破这种偏见,认识到接受家庭帮助≠“啃老”,拒绝盲目攀比,挣脱情绪勒索,才能活得更加清醒与从容。

当社会逐渐停止用双重尺度衡量家庭支持,当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代际帮扶的合理性,普通年轻人才能真正卸下心理重负,拥有自主决定生活方式的权利。这,或许正是探讨这一议题最深层的价值所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嫩妇自述:和老公分居后,我每天去健身房练臀,却被私教给盯上了

嫩妇自述:和老公分居后,我每天去健身房练臀,却被私教给盯上了

想养大熊猫
2024-05-08 10:04:15
管理层违规贪腐   万科地产多人接受调查

管理层违规贪腐   万科地产多人接受调查

邓如山
2025-11-07 21:00:55
南大运动会开幕式,有学生称淋雨一个多小时 工作人员:室内场馆空间不够,准备了雨披和姜汤

南大运动会开幕式,有学生称淋雨一个多小时 工作人员:室内场馆空间不够,准备了雨披和姜汤

红星新闻
2025-11-07 20:15:15
赖清德都蒙了:大陆对台使出最绝一招,敞开大门邀日本自卫队访华

赖清德都蒙了:大陆对台使出最绝一招,敞开大门邀日本自卫队访华

书中自有颜如玉
2025-11-07 14:15:36
ESPN:39岁胡尔克重新迎来职业生涯黄金阶段,他已不考虑离队

ESPN:39岁胡尔克重新迎来职业生涯黄金阶段,他已不考虑离队

懂球帝
2025-11-07 07:59:09
800亿东方甄选失去孙东旭、董宇辉,还剩什么?

800亿东方甄选失去孙东旭、董宇辉,还剩什么?

大猫财经Pro
2025-11-07 18:22:18
22年底,男人凑200万怒囤金条,24年暴涨后却扭头干了另一件大事

22年底,男人凑200万怒囤金条,24年暴涨后却扭头干了另一件大事

如烟若梦
2025-11-07 16:11:25
天空体育预测本轮英超:桑德兰2-1阿森纳,曼城1-1利物浦

天空体育预测本轮英超:桑德兰2-1阿森纳,曼城1-1利物浦

懂球帝
2025-11-08 02:37:14
解放前我党一特工将被处决,房东送断头饭时悄声道:这饭要仔细吃

解放前我党一特工将被处决,房东送断头饭时悄声道:这饭要仔细吃

兴趣知识
2025-11-04 02:40:03
惨不忍睹!黑马变倒数第一,基德昏招坑惨独行侠,欧文,快回来吧

惨不忍睹!黑马变倒数第一,基德昏招坑惨独行侠,欧文,快回来吧

球童无忌
2025-11-07 23:05:43
俄乌红军城战役进入决定性阶段,乌军总司令:七天内将解围红军城

俄乌红军城战役进入决定性阶段,乌军总司令:七天内将解围红军城

凤凰卫视
2025-11-06 16:58:05
广州地铁这回捅大篓子了!人民网痛批:要认清自己的身份!

广州地铁这回捅大篓子了!人民网痛批:要认清自己的身份!

好贤观史记
2025-11-07 15:49:12
碧桂园“赖账”成功

碧桂园“赖账”成功

好猫财经
2025-11-07 09:35:44
高梓淇节目聊和蔡琳离婚真相,有点后悔,向8岁儿子保证没女朋友

高梓淇节目聊和蔡琳离婚真相,有点后悔,向8岁儿子保证没女朋友

甜柠聊史
2025-11-07 13:55:47
美国称:中国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国淘汰4000年的东西他们还在用

美国称:中国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国淘汰4000年的东西他们还在用

南宫一二
2025-11-04 16:14:07
咸阳检察长陈平:死刑前喊冤,被枪毙后家属不能收尸,直接火化

咸阳检察长陈平:死刑前喊冤,被枪毙后家属不能收尸,直接火化

婉婉碎碎念
2024-10-18 16:54:45
台当局抗议,要求大陆允许赴陆参会,国台办提条件:不答应就别来

台当局抗议,要求大陆允许赴陆参会,国台办提条件:不答应就别来

博览历史
2025-11-06 20:54:03
上港未来冬窗离队热门预测,6位王牌有可能转会走人,以官宣为准

上港未来冬窗离队热门预测,6位王牌有可能转会走人,以官宣为准

小彭美识
2025-11-07 10:28:49
紫牛头条|女孩丢失身份证惹上诈骗官司被判赔款,骗子已被抓,不过她还得打官司

紫牛头条|女孩丢失身份证惹上诈骗官司被判赔款,骗子已被抓,不过她还得打官司

扬子晚报
2025-11-06 21:07:07
英特尔 DCAI 产品管理副总裁 Saurabh Kulkarni 离职,曝转投 AMD

英特尔 DCAI 产品管理副总裁 Saurabh Kulkarni 离职,曝转投 AMD

IT之家
2025-11-07 15:26:11
2025-11-08 04:48:49
米果说识 incentive-icons
米果说识
我觉仲夏苦短,你说蝉鸣悠长。
3717文章数 46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房产要闻

全国2025唯一“开盘即百亿”在广州诞生

头条要闻

奥巴马意外现身 庆祝胜利

头条要闻

奥巴马意外现身 庆祝胜利

体育要闻

是天才更是强者,18岁的全红婵迈过三道坎

娱乐要闻

王家卫的“看人下菜碟”?

财经要闻

荷兰政府:安世中国将很快恢复芯片供应

科技要闻

75%赞成!特斯拉股东同意马斯克天价薪酬

汽车要闻

美式豪华就是舒适省心 林肯航海家场地试驾

态度原创

健康
教育
时尚
艺术
手机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教育要闻

多部门出手!成都学子的专属秋假大礼包来了

“这条围巾”才是今年的顶流单品,时髦的女人都有它

艺术要闻

地球的巨眼?亚洲第一铜矿藏190层深渊,能吞下59个西湖!

手机要闻

小米17 Ultra:潜望镜头已清晰!小米17系列:销量已突破200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