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如果意义终将失去,什么才是唯一真实的意义?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一书通过一个老人的苦难史诗来告诉我们答案。此次读书会,我们选择停下脚步,回望那个像小羊一样奔跑的少年——徐有庆。他的生命鲜活而短暂,宛如流星一瞬,照亮了全书最刺眼也最柔软的角落。
![]()
一、 幕起
走进《活着》,便不免要了解作者余华。余华,浙江嘉兴人,他的作品以深刻的现实关怀、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对人性、苦难与死亡的深刻探讨而广受国际文坛关注。《活着》一书通过老人福贵对过往苦难的讲述,展现了生命在极端困境中的韧性与力量。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段回忆,都像是一块拼图,逐渐拼凑出一个关于生存本质的完整画卷。而本次分享会聚焦的有庆,是福贵早逝的儿子。他主动承担起喂养小羊的责任,并与它建立起深厚情谊;他为了保护鞋子,常年赤脚奔跑去上学,练出了长跑第一的本领。然而,一次出于善意的献血最终却断送了他的生命,让人不尽唏嘘。
二、 短剧表演
1.为了帮助书友更好地回顾《活着》的内容,以便分享观点,学习部组织了一场围绕有庆的故事而展开的短剧表演,通过自愿报名,有四位同学表演短剧,重现有庆鲜活而短暂的一生。
![]()
![]()
2.在演员排练期间,学习部成员给各位书友发放了《活着》关于有庆片段的纸质阅读材料,供各位书友重温经典。
![]()
3.表演结束后,各位演员纷纷总结了自己对角色演绎及角色性格的深刻理解。
有庆的扮演者谢家强同学说:“此次表演难度最大的是如何把握有庆作为儿童的心理,第二个就是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把这个篇幅演出来,第三个就是我希望把有庆死去的时候潦草的状态表现出来。”
![]()
体育老师的扮演者文婷霞同学说:“扮演这个角色最难的是体育老师与我的体型不太一样,体育老师是一个胖胖的男人,而我是一个比较瘦的女生,所以对我来说可能有些难度。”
![]()
富贵的扮演者张嘉琪同学说:“这个部分对我来说比较难的地方首先是我要反串一个男性角色,而且还是一个对小孩比较“坏”,有点愚昧严厉的男性。再就是《活着》是一部苦难史,如何控制我的表情,比如在我反抗的过程中,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
医生的扮演者张韫靖同学说:“我认为医生的角色更多代表的是一种符号,因为有庆被抽血的事件是发生在我国的20世纪50年代,那是一个大跃进的时代、探索的时代。医生代表的是一种体制化之下人的僵硬,甚至丧失了对生命的关怀和尊重。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人性的淡漠也可能是《活着》想表达出来的。”
![]()
4.随后,为纪念有庆这轻如鸿毛却又充满厚度的一生,我们点燃了一支白烛,以表哀悼。哀悼结束后,每位书友都写了一句话给有庆,给这个善良却又命苦的少年献上来自另一个时空的温暖。
![]()
![]()
![]()
![]()
![]()
![]()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三、 讨论
重温经典后,读书会来到了讨论环节。大家围绕着生命的意义、有庆与羊、有庆的死因以及如果陷入有庆的荒诞处境该如何抉择等展开了激烈讨论。
1.当徒劳的个体叙事陷入有庆的荒诞处境,我们该如何抉择?
张韫靖同学及其小组认为:首先,必须直面荒诞现实。有庆的救人行为出于纯粹的善良,但这份善良却受制于当时的环境——权力的傲慢与人性的冷漠,最终导致了悲剧。但我们不应被宏大叙事所麻醉,更不应以“牺牲”“伟大”来粉饰悲剧,而应如福贵般不逃避、不遗忘,承受荒诞带来的痛苦。既然对“为何活着”这一问题的外部追求导致了有庆的离世,那么生命的意义就不应寄托于任何外在的、可能异化的目标,而应回归到主体自身。有庆献血出于纯粹的善良,铭记这份善良本身就是对荒诞的反抗。最后,我们可以重构叙事逻辑:选择成为清醒的悲剧英雄,而非无名的牺牲品。有庆的故事穿越时代警示后人,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活着”。
![]()
2.有庆为什么会死?
段思羽同学及其小组认为:有庆为了救县长的女人而死,成为权贵的祭品。从作者设计的角度看,有庆象征着美好与家庭的未来,有庆的死亡代表着美好的毁灭,从而强化悲剧力量,凸显了苦难的深度。
![]()
对于这个话题,臧令惜同学及其小组认为:首先从有庆自身来看,他的献血行为源于他本性中的善良,但他未能辨识出时代的局限与险恶,这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其次,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医生对生命的态度淡漠,哪怕有庆濒死,他们也仅将其视作微不足道的小事,这种冷漠凸显了当时社会的混乱无序。最后,有庆的父亲,尽管知晓儿子在献血,但作为一个农民,他缺乏足够的底气去保护自己的儿子。正是这三个因素共同导致了有庆的悲剧性死亡。
![]()
罗林梓同学及其小组认为: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这已经点明了作者的回答:活着本身,便是意义。然而,我们认为生命的意义并无预设。从主流价值观来看,生命的意义可以在于创造和奉献。但从个人角度而言,我可以说我生命的意义在于体验这个世界,感知生命的美好。自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便置身于人际关系之中,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创造连接。因此,我认为生命的意义也同样蕴含于这些具体的关系与连接之中。若从内心深处探讨,生命的意义甚至可以归结为内在的觉悟与修为。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总之,我们觉得生命的意义就是活着,它本身就超越了苦难,成为一种纯粹的证明与存在。
![]()
郑雅函同学及其小组认为:有庆生命的意义和小羊的区别,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区别,那么问题就变成了究竟是先存在有庆的生命意义,还是先存在那只小羊?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有庆把自己的生命意义赋予了羊。那么就讨论到一个问题:什么是有庆生命的意义?我们都认为有庆生命的意义就是他的无私、善良和责任感。这些品质从他短暂的生命中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出来,比如说,虽然他自己饿着,但是他从来都不忘给自己的羊割草,把自己的羊喂得肥肥的。因为他是一个被内在的善良所驱动的孩子,所以表面上是羊给他意义,实际上羊只是承载他生命意义的一个客体,就是说有庆是太阳,而正是他的光照亮了他的小羊。
![]()
张一诺同学及其小组认为:善良简单的有庆以及他所代表的这个群体注定是没有办法在这个异化的社会里生存下去的。可是有庆死去,并不代表他生命意义的丧失。我们认为真实的意义存在于追求意义的过程中——即便我们最终未能得到这个意义。这让我们想到纪录片《蒙古草原,天气晴》,它讲的是一个日本导演三次来到蒙古草原,与五岁的小姑娘普洁一家结下深厚情谊的故事。第一次见面时,他和这家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第二次来到草原的时候,家中的母亲和外公却已经去世,母亲是因为从马背上面摔下来,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直到落马后的第12天母亲才得以就医,但却因为没有医保而被拒之门外,当天就去世了。而导演第三次来到草原却是因为知道了普洁的噩耗。原来小女孩在小学毕业考的前一天被疾驰的汽车撞倒在了公路上,她在冰冷的公路上孤独地躺了整整8个小时,然后才默默死去。纪录片的最后只剩下了小普洁和她的母亲骑马远去的背影。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它的意义来源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就像对于普洁的母亲来说,意义可能就是找回家里丢失的那20匹马;而对于普洁来说,意义只是好好读书,学日语,做一个翻译,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我们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意义,所以我们希望,可以活在当下,享受我们生活的每一刻。
![]()
四、 尾声
读书会的最后,回归你我。或许我们到了最后,都对活着的意义有了答案。在学习部的组织下,各位书友都在进场时得到的书签上写下对自己的一段话。这些话语或激励,或反思,承载着每个人对生命的独特理解。主持人用温暖的声音总结了这次读书会,鼓励大家带着今日的感悟继续前行,在平凡的日子里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
此次读书会,每位参与的书友均获赠一份书签和贴纸,而四位积极参演的同学则额外收获了由学习部悉心准备的精美礼品。
![]()
![]()
在同学们的热情参与和独特分享中,读书分享会圆满落幕。学习部衷心感谢各位书友的热情参与和精辟分享。我们深感荣幸能与大家一同静心品读《活着》,并共同探讨生命的深远意义。若对本次读书会有任何宝贵建议,或对下一次读书会有何期待,欢迎向我们投稿。期待在未来的相聚中,与大家再度携手探索新的书海之旅!
文字 | 学习部 胡莞熠
图片 | 赵玉婷 李军丽
运营 | 珞新传媒 黄敏
审核 | 胡静文 珞新传媒 张可欣 黄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